藝術學院停辦課程之際 重思藝術高級文憑定位
【明報專訊】今年5月,香港藝術學院在其官網宣布將專注於與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下稱RMIT)合辦的藝術學士學位課程,並停止招收2025/26學年藝術高級文憑課程的學生。記者就此事向香港藝術學院查詢,並邀請當時任職該學院院長的文潔華接受訪問。7月,藝術學院舉辦藝術高級文憑2025年畢業展「化」,記者亦在開幕日到場觀展和訪問部分畢業生。
畢業生:學得傳統技術 多機會落手試
畢業展有30位來自四大主修——陶藝、繪畫、攝影和雕塑——的畢業生展出其作品。他們剛完成兩年的藝術高級文憑課程。當中有人選擇繼續升學,表明將報讀母校與RMIT合辦的、學歷更高的藝術文學士課程。高級文憑課程停辦後,有志藝術的學生報讀藝術學院便只能選學歷更高的藝術文學士課程,有畢業生接受訪問時指,該學士課程的學習模式較需要「靠自己」,對攝影感興趣的她當初選讀藝術高級文憑,是因為能夠學習到較傳統的攝影技術,如能在黑房冲曬菲林,畢業作品也在老師緊密的協助下完成。另一畢業生則說自己曾在英國讀過攝影,但那裏多是教授理論,高級文憑課程則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落手試,再過渡至香港藝術學院與RMIT合辦的藝術文學士課程,她亦表明自己有意繼續升讀此學士課程。往後若沒了這個高級文憑課程,過渡會變得「有點急促」,作為過來人,她估計學生考畢文憑試(DSE)後對直接選修哪個學士學位或感迷惘,而這高級文憑課程有兩年時間讓學生創作和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喜歡主修的藝術形式。
有份設計課程 何兆基:另類升學階梯意義大
展覽開幕翌日,課程前任導師、有份參與課程設計的何兆基亦有到場觀展,他後來在社交平台發文,對藝術學院停辦藝術高級文憑感到非常可惜:「回想二十多年前任職學院學術總監時與同事一起設計這課程,之後一直開辦至今……兩年高級文憑後,他們有機會升上學院與RMIT University合辦的藝術學士課程,亦可循Non-JUPAS(非聯招)渠道再報讀本地大學課程,此高級文憑課程,如同其他院校開辦的各類副學士課程,為一群在一次公開試中失手,或根本不適應本地中學教育體制的年青人,提供一條另類的升學階梯Alternative Academic Pathway,我覺得意義重大。」
前院長文潔華受訪 談及專上學院修例
結束營辦的原因為何?文潔華接受本報訪問時已離任藝術學院院長,故稱她不適合透露藝術高級文憑停止招生的原因,只宏觀評論指整個大專學界亦面對同樣問題,政府提出《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的修訂時,本着提升自資專上學院的質素、管理作出規劃,「於是就會有些要求和條件……我沒有看得很清楚那個320(《專上學院條例》),但是要求的東西都多的,譬如你要有一個穩健的財務架構,就是說你一定要賺到一些錢,如果你不賺到一些錢,怎麼穩健呢?」
記者翻查《專上學院條例》條文,第4條「註冊條件」列明,「如在以下各事項上令(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滿意,任何專上學院即有資格根據第3條註冊,並可保持名列註冊紀錄冊」,其中(l)項為「該專上學院的財政」,而《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修訂第4條時,其中一項修訂是在(l)項的「財政」之後加入「及可持續性」。條例修訂在6月25日正式通過,所有開辦本地自資副學位及學位課程的院校——不論本來是否根據第320章註冊——都將納入此條例統一規管。現時未根據第320章註冊的院校有約3年過渡期,須在2028年7月31日或之前完成註冊程序。
「要一個健全預算,那就已有點憂慮」
文潔華解釋「沒有什麼藝術學院是賺到錢……」,又以「全科」(comprehensive)大學舉例,設有理科、商科、工科,甚至有醫學院、法律、藝術……等,商學院可能為大學賺到錢,然後大學會補貼一些不太賺錢的科目,「譬如說創作、寫作、藝術,因為譬如你做陶瓷,也要有很大地方、都要空氣流通、都要物料」。她續指:「要做一個藝術學院,開支很大,而回報不是即時見到,又不可以開天索價,收很多學費……讀藝術的人又不會很多,很難說收支平衡,所以當要做Cap. 320時,你要看看自己有多少條件,譬如說有一個健全的預算或財政,那就已經有點憂慮了,因為不可以保證。」
「大家(知道消息後)都哭了,因為覺得同學很好,出了很多出類拔萃的高級文憑學生、口碑也有、老師也很盡力,但是這(停止招生)是整個機構的決定,我也覺得他們的決定是很負責任的」,文潔華說,據她所知,香港藝術學院或會開拓碩士課程,「因為我們看到成熟人口,很多人退休」。她認為情况樂觀,會有人選讀。文潔華亦強調現階段不能下定論,到底藝術學院未來會如何按新條例註冊,一切仍在討論當中。
停止招生的消息傳出已有兩月多,記者向學院查詢此事的最新發展,以及未來是否會考慮發展碩士課程,學院統一回覆指署理院長麥陳淑賢暫不接受訪問。記者亦向學院查詢課程尚餘多少在讀學生、宣布停止招生前已收到多少申請,以及課程每年平均有多少學生,學院表示「沒有這方面的數據提供」。
教育局:促進院校間協調 撐發展專精範疇
另外,記者就新修訂的《專上學院條例》致函教育局,詢問當局會否擔心未來會有更多自資課程,尤其藝術類課程,因條例修訂而選擇暫停或取消,教育局回覆指「會繼續積極促進自資院校之間的策略性協調,並通過相關的針對性支援措施,支持自資院校按其策略性定位,發展其具特色的專精範疇,在相關機制下擴容提質並作長遠規劃。同時,因應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降的趨勢,教育局亦多次提醒院校應在質和量兩方面加以鞏固,以確保課程能回應市場需求」,當局亦指會在有需要時與個別院校就特定事宜作進一步聯繫。
記者欲進一步審視現時還有哪些相近的高級文憑課程,在「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搜索2025/26學年「藝術、設計、表演藝術」類別的高級文憑課程,33個結果中以各類設計課程居多。而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下稱LiPACE)提供的「創意文化及藝術實踐高級文憑」和職業訓練局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提供的「視覺藝術與文化高級文憑」,兩者的課程結構均有指涉藝術。
記者分別向兩校查詢課程現况和發展趨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簡單回覆課程內容,而LiPACE則回覆指,該課程原名為「創意文化及媒體實務高級文憑」,在2019年開辦,過去兩年學生人數均有增長,2023/24學年收到超過500個報名申請,過往曾有畢業生銜接升讀香港都會大學的藝術學士。課程將在2025/26學年更名為「創意文化及藝術實踐高級文憑」,原因是響應政府於2024年11月推行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LiPACE亦稱此「藝術實踐」並非指傳統藝術形式,而是強調如何運用多媒體作為媒介,進行創意藝術實踐,課程內容也加入「東西方文化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再回到文潔華的訪問,在藝術教育深耕多年的她分享心目中理想的藝術教育。「一個地方能否栽培傑出藝術家,就是看那個園地有多開放,以及多有安全感,是否有空間讓做創作的人畫出他們的天地,不要太快覺得他們可以或不行,應該做什麼、不應做什麼」,她認為這樣的園地才能孕育出有獨特性的藝術家。她說:「在香港,不同人對一個藝術學院的寄望都不一致,有些人會覺得是投資,譬如政府經常說教育作為一個產業,我會再思考,產業是什麼、我們生產什麼、是不是要盈利、要有回報,這到底是不是一份投資?」記者問,你覺得現在香港的藝術教育,和你剛才形容理想中的藍圖相差多遠?她說,是有距離的。
文:譚雅詩
編輯:鍾卓言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