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無人機產業 規模起飛 今年衝323億美元
從2022年2月開打至今的俄烏戰爭,到2023年10月以來爆發的以哈衝突,乃至於2025年6月以伊武裝戰事中,無人機都在戰役中扮演了重要攻擊角色,這也同步向世界宣告:現今的戰爭型態已大幅改變。
根據國際產業調查機構Marketsand Markets的無人機市場分析報告,去(2024)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302億美元,預估今年規模上看323億美元,2029年全球市場將達到485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為9.9%。
看準無人機軍事及商用市場的商機龐大,除了產業界紛紛投入資源積極跨入,包括政府也祭出政策扶植。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就表示,過去台灣從組成無人機「國家隊」,在經濟部推動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後,更進一步打造台日無人機「國際隊」,擴大供應鏈合作、集結眾人之力共同打國際盃,這會是最佳的機會。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為拓展無人機產業,工研院赴法國邀請全球第二大無人機製造商Parrot來台,建立其在台灣的供應鏈,涵蓋整機、馬達、電池、PCB等關鍵模組,並共同開發下一代新機種,實現我國技術實力的國際落地。同時,TEDIBOA聯盟也與日本無人機聯盟(JDC)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MoU),邀請日本最大無人機廠商ACSL與台灣廠商媒合交流,建立台日無人機非紅供應鏈。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總監薛毓弘指出,目前國內的無人機主要應用市場在於政府部門與軍方,政府部門各部會依據需求,透過標案採購無人機系統,或是無人機應用服務,如:農委會使用無人機進行植保與農藥噴灑、消防署使用無人機進行災害勘查、內政部使用無人機進行國土量測與測繪、交通部使用無人機進行橋樑檢測等等。國防部的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則是近年來數量與金額最大標案,採購金額為新台幣68.87億元。
薛毓弘表示,工研院布局智慧AI無人機技術,透過場域實證與國內指標客戶(包括:公路局、黎明工程、台灣高鐵、仁寶電腦、高雄捷運)緊密合作,領先開拓無人機警用巡邏、橋梁巡檢、交通分析及漁業探勘等無人機創新應用。
在橋梁巡檢應用方面,透過無人機運用影像AI自動分析橋梁劣化,初判率可達六至八成。團隊與台灣高鐵及公路局深度合作,實際導入無人機應用之鐵公路橋梁無人機巡檢累計超過20座,同時技術輔導台灣高鐵、黎明工程顧問公司等建立無人機專業服務團隊。
在交通分析應用領域部分,工研院團隊將無人機系統應用於交通車流監控,累計已超過78個重要路口路段於全台各大縣市,同時技術輔導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訊力科技等建立無人機專業服務團隊。
此外並且將無人機推廣至廣漁業應用市場,工研院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合作研發AI漁搜無人機及機隊技術,可協助機隊進行航線規劃、無人機自動巡航、觀看即時魚況等,進而協助漁民搶得捕撈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