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小時前 • 王韻雅

父親節剛過,關心爸爸健康仍然不嫌晚。攝護腺問題是許多男性年過中年後常見卻常被忽略的狀況,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會慢慢增生變大,可能導致排尿困難、頻尿,甚至影響生活品質,究竟攝護腺肥大有哪些症狀?和攝護腺癌有關連嗎?快跟著Podcast《優活問問》一起搞懂攝護腺問題!

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罹患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消息一出引發大眾對男性攝護腺健康的關注。事實上,攝護腺癌初期的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甚至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優活健康網》訪問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帶大家進一步認識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的保健。

歡迎收聽Podcast【EP2.爸爸的健康必修課:攝護腺是每個男人的大課題,血尿警訊絕對不能當作沒看見!!feat.王弘仁醫師】

頻尿當心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膀胱的下方,並且包覆著尿道的最上段,大約就在會陰部,也就是肛門和陰囊之間往內約5公分的位置,若男性感到會陰部疼痛,可能跟攝護腺有關。

攝護腺主要分泌攝護腺液,對男性的生殖功能扮演關鍵角色。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因長期受到荷爾蒙的刺激,會慢慢增生變大,可能導致排尿困難、頻尿,甚至影響生活品質,這就是所謂的「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肥大什麼時候該擔心?一般來說,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擾,多半是在40、50歲以後才會出現;有些20、30歲的男性也會出現排尿問題,但多數只是膀胱或解尿功能異常所導致,而不是攝護腺肥大。總結來說,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相關的症狀會越來越明顯。

若出現以下症狀,建議就醫處理:

  • 頻尿、急尿:上廁所次數變多。
  • 夜尿:解尿的次數超過1次以上。
  • 排尿困難:排尿時需要用力,或是有殘尿感。
  • 血尿:可能因攝護腺過大或膀胱結石所引起,此情況需積極介入。

攝護腺肥大如何治療?一般來說,輕度或中度的攝護腺肥大會先以藥物治療為主,因手術或介入性治療可能會有副作用,例如逆行性射精等。然而,當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症狀或產生抗藥性時,醫師就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傳統刮除手術、雷射手術、內視鏡微創手術與微創水蒸氣消融術,手術前會先評估患者的狀況,以確認是否適合進行微創手術。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目前手術已大幅縮短住院時間,不過術後的恢復期仍需幾週,期間需要注意保養,才能讓身體恢復正常。

攝護腺癌3大篩檢方式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4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統計,攝護腺癌已經成為男性10大死因中的第5位,而且排名逐年上升。這與社會型態的改變、人口老化,以及健康意識的提升都有關。

隨著男性對健康的重視提高,越來越多人主動進行檢查,讓更多早期的攝護腺癌被發現,也讓整體發生率逐年增加,預估未來10~20年內,攝護腺癌有可能躍升為男性10大死因前3名。

至於坊間常提到的環境荷爾蒙與攝護腺癌的關聯,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近年研究發現,某些與乳癌有關的遺傳基因,也與攝護腺癌有相關性。因此,若家中有一等親罹患攝護腺癌,或女性親屬有乳癌病史,都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提早進行攝護腺癌的篩檢。

以下為常見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

  • 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為早期偵測攝護腺癌的工具,建議一般男性每2~3年檢查一次,有家族病史者則要每年追蹤。
  • 肛門指診:透過醫師戴手套從肛門觸診攝護腺,評估是否有硬塊或不規則。
  • 經直腸超音波:由肛門進入的小型超音波探頭,可以清楚觀察攝護腺的大小與結構。

攝護腺癌的症狀與攝護腺肥大非常類似,有時甚至完全沒有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於晚期。過去約20~30年前,因為民眾缺乏就醫和篩檢觀念,一半以上的患者確診時已是第4期。

近年來,許多人會主動進行檢查,因此目前第4期的比例約降至30%,但若加上第3期患者,仍超過40~50%的比例是在中晚期才被發現。好消息是,第1、第2期,甚至第3期某些病患,仍有治癒的可能性。因此一旦確診,建議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根據病情的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

  • 第1期、第2期或侷限的第3期:可選擇傳統手術、腹腔鏡、放射治療或海扶刀等方式。
  • 第4期:目前已經多種指引與藥物,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也能有效控制病情。建議以「健康檢查」提醒爸爸

對於子女來說,提醒爸爸注意攝護腺問題不太容易,建議用「健康檢查」的方式切入,不要直接說「你有病趕快去看醫生」,可以試著說:「爸,我們一起去做健康檢查好不好?」這樣比較不會引起長輩反感,也比較容易接受。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不要憋尿」的觀念,其實這句話需要正確理解。真正要避免的是長時間、刻意地憋尿(例如超過4~5小時),而不是有輕微尿意就立刻解尿,若有尿意就馬上去尿,反而會讓膀胱功能變差,而膀胱功能異常有時跟攝護腺問題有關,因此正確的排尿習慣很重要。

呼籲男性,只要出現急尿、頻尿、夜尿、排尿不順等狀況,就應該要至少看1次泌尿科,有時透過生活習慣或飲食調整就能改善症狀,重點是「不要忽略、不忍耐」。

本文為錄音精華整理,本集內容由《優活健康網》營運長胡奕暄主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補教名師猝逝!醫曝3動作掌握腦中風黃金救援4.5小時

健康2.0
02

健檢發現肺結節!30歲女老師放著不理 1年後變「肺腺癌末期」

三立新聞網
03

大腸癌塞腸!40多歲男腹脹痛、狂吐黃汁 醫揪「1習慣」增1.4倍風險

健康2.0
04

28歲女「口臭長達5年」沒在意!體檢才知竟是胃癌前兆 疑吃飯1壞習慣釀病變

姊妹淘
05

肝臟好不好,檢查身材就知道!醫揭更年期後「梨形身材」恐致2大問題

優活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青春不設限!部桃舉辦「血糖修練營」助兒少糖友自在運動

中華日報

「DEET、派卡瑞丁、IR3535、防蚊精油」差在哪? 醫揭防蚊液成分與效果比較

常春月刊

暑期年輕人頸部疼痛多 醫曝低頭60度頸椎重壓20公斤

NOW健康

境外移入瘧疾+1 專家籲:出國前至門診諮詢並做好防蚊措施

健康醫療網

支持自閉兒成長 花蓮慈院親子交流與療癒活動

TCnews 慈善新聞網

進出冷氣房當心!醫提醒「夏季熱休克」恐釀心肌梗塞

台視

聽力好不好「搓手指」就能檢測!專家警告:聽力退化恐增5倍失智風險

優活健康網

美女醫師公開拍照3招秘訣 擺脫臉腫與雙下巴

EBC 東森新聞

進口蔬菜農藥超標!「這款」台灣人平時超常吃 38.37噸退運銷毀

CTWANT

糖尿病藥物新用途!北醫大研究:降失智風險

NOWNEWS今日新聞

醫起看/爆肝亂吞保健品 45歲科技男直送加護病房

EBC 東森新聞

思覺失調症不是中邪,而是「大腦生病了」!長效針劑助病友穩控思覺失調症

華人健康網

天天運動吃錯瘦不下來!營養師曝關鍵出在這

NOWNEWS今日新聞

運動後吃錯,小心燃脂全白費!營養師傳授3招「動吃動」功略,突破減重停滯期

華人健康網

塑化劑、鐵氟龍…吃進多少?環境荷爾蒙影響健康,3步驟自保遠離環境毒素

華人健康網

鋅是維持健康關鍵元素!攝取不足恐影響免疫、皮膚和味覺

每日健康

上班族手腕鼓起一顆小山丘? 醫提醒:這些職業族群應多加留意

健康醫療網

74歲阿嬤長期用止痛藥膏洗腎!醫警告:這類人別碰 1替代品更安全

每日健康

全台525萬人注意!65歲女「1困擾」急性腎衰竭 醫:很多人輕忽

三立新聞網

沈玉琳確診血癌!「五年存活率」曝光 醫:早期介入治療關鍵

每日健康

白血病不只遺傳!這些生活習慣小心累積風險 早期警訊別輕忽

每日健康

高血壓無聲隱患!每4人就1人中招 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722原則」降低風險

每日健康

即食雞胸肉真空包裝也不安全!專家揭「1菌」恐致命 加熱到75°C才可吃

每日健康

部分立委推動「勞基法」修法草案,女性產假八周延長至十二周,你贊成嗎?

媽媽寶寶

沈玉琳血癌確診!化療+骨髓移植治療 這些因素影響存活率

每日健康

失眠問題不容忽視!酒精助入睡?小心「這些習慣」讓你越睡越累

每日健康

微量鋰逆轉阿茲海默症?哈佛團隊揭示「大腦清理機制」 但專家:勿自行補充

每日健康

韭菜真的是「壯陽菜」嗎?醫師揭開真相與風險!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全球5億人受困膝痛 專業醫推推「太極拳」護關節

CTWANT

頭髮稀疏只能植髮? 醫揭「育髮療程」非手術新選擇:活化毛囊是關鍵

每日健康

從銀髮健康到智慧照護 旭聯科技構築長者全方位守護

台灣好新聞

慢性傷口難癒合?「氧氣魔法」有解!高壓氧療法能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血液循環

華人健康網

雙手麻刺疼痛竟是「腕隧道症候群」 他靠1療法成功改善

健康醫療網

為什麼有運動卻瘦不了?你可能「全吃錯」 營養師教你3招「動吃動」

壹蘋新聞網

20歲男「鼻翼長痘痘」好不了 一驗竟血癌!醫:皮膚很多訊號

壹蘋新聞網

氣溫攀高孩童易中暑!中醫提供3種小兒推拿手法、清熱解暑小妙招

華人健康網

青春不設限!部桃舉辦「血糖修練營」助兒少糖友自在運動

桃園電子報

清潔馬桶別踩雷!專家揭7大NG行為 小心細菌擴散還傷馬桶

常春月刊

孩子夏秋防中暑!中醫師教2款清暑茶+3招推拿緩解不適

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