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北門打造部落圍堤 降低急暴雨積淹
台南沿海地區因為先天地勢低窪,在沿海地區幾乎都低於海平面1.5公尺以下,遇上極端天氣容易衍生積水災情,沿海地區以北門區低窪面積最多,其中錦湖里,因為靠八掌溪出海口,都是魚塭或農田,再加上社區聚落,都是低於海平面2公尺,每逢大雨就會淹水;為了防洪,現在在社區內打造部落圍堤,並配合道路加高,防禦外水入侵,同時再搭配抽水機,將內水外排,替錦湖里居民建立起防洪防線。
「積水喔,所以你們迴轉,那邊只有大型車可以過,大概有半個輪胎深,如果(水)再漲起來 就會熄火,摩托車不要過去。」
2018年823南部大淹水,台南37個行政區,淹了36區,除了雨量驚人外,其中還因為先天條件不足,台南沿海地區部分行政區,都低於海平面1.5公尺以下,以北門區低窪面積最多。
北門區錦湖里長 陳國庸:「這邊(房子)都墊高,要不然水都會跑進去,然後你看這一戶 這邊,墊高快要4.5(呎)。」
北門區錦湖里渡子頭部落,有些整修後的建築物,都悄悄長高了。
當地居民 郭先生:「(房子)墊高差不多40-50公分有。」
錦湖里在八掌溪堤防邊,社區裡的地勢約在海平面2公尺以下,排水路容易受到潮汐和豪雨影響,823水災之後,社區築起部落圍堤,防禦的敵人,是外來的水。
北門區長 林建男:「(圍堤)至少都在60公分到1米多,保護我們的部落,讓外水不要到裡面來,就是類似一個碗的概念,搭配抽水機,就是部落裡面的內水,藉由抽水機,把水第一時間趕快排出去。」
北門區農建課長 許時倫:「橫移門就是為了防止,農田的水倒灌,等大水來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把橫移門拉上,把橫移門關住防止外水倒灌。」
當地居民 林先生:「(之前都是)淹到(店內)窗戶,(生財工具都會)都泡湯,人就趕快跑財產不見這樣。」
農田外設有水閘門,讓對面的機車行,免於外水入侵,除此之外,也把村莊內,主要道路墊高。
北門區錦湖里長 陳國庸:「之前的舊路 在那個水溝那邊,舊水溝舊路面 ,現在就又增高起來。」
北門區農建課長 許時倫:「如果這邊有積淹水的時候,其實外面的重型機具,是可以把往裡面運。」
當地居民 林太太:「沒辦法,因為你(自己的)地還要增高,什麼費用都還要很高。」
當地居民 林阿媽:「有在做(墊高),之前(淹水)都不能出去,水災的時候好幾天都無法外出,(現在呢)現在可以出去了,(道路)墊高就可以出去。」
北門區主任秘書 陳秀嫣:「大部分就是說,魚塭要不然就是農業,滿了就會溢出來。」
北門區長 林建男:「(這次)西南氣流急降雨的部分,我們都知道(台南)市區很嚴重,北門也是下很多的雨,可是相對的,北門在9點半的時候水就退了。」
對比2018年823水災整整泡水兩天,今年0728西南氣流強降雨、3小時雨量破百毫米下,水在半小時內全退,後天築起的防洪屏障,發揮作用,但未來極端氣候衝擊,該怎麼因應,仍舊是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