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遠傳以用戶需求為優先備戰6G通訊、探索AI 與機器人發展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5)主題圍繞在“Converge. Connect. Create”,國內三大電信也都各自派員「取經」。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執行副總經理 郭峻杰、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區域維運處副總經理 盧祖耀稍早接受訪問時特別從技術層面向媒體說明遠傳接下來的規劃與想法。
積極參與6G發展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5)期間,各國電信公司積極展示最新的 5G Advanced 應用,晶片廠像是高通、聯發科,設備商像是愛立信、NOKIA,更針對下一世代 6G 發展方向做了初步的規劃與展示。以遠傳而言,他們相當積極參與「全球行動通訊標準組織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等國際組織活動,除了攜手聯發科,於3GPP標準組織共同推動通訊標準協定,此次在MWC 2025期間,更與聯發科深度交流AI、物聯網、B5G(Beyond 5G)以及邁向6G的無線通訊等重要技術。
談到6G,雖然一切都還在發展雛形,但遠傳也已經超前部署。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執行副總經理 郭峻杰以 “Beyond Connectivity” 形容業界對 6G 的看法。他指出,在 6G 時代裡,大家談的是「天地融合,完整連線」(All Connected)。意思就是説在 6G 時代裡,所有人即便是在海上、高山或者在飛機上都可以使用行動上網,實現隨時連接的願景,這個就是所謂的“connected to the future”,對於任何行動用戶來說,都將是最終的理想解決方案。
從遠傳的角度來看,他們積極而且審慎的與產官學界探討有關 6G 未來的發展。郭峻杰指出,台灣政府在 2024 年就已經開始針對 6G 做了多方面的評估與諮詢,遠傳也積極的與一些研究機構探討並在第一時間提交相關的頻譜建議,目前也已經派員前往新加坡參加 3GPP 年會,郭峻杰強調遠傳在發展 6G 絕對不落人後。
在 6G 的未來發展藍圖上,還有一個區塊就是 NTN(非地面網路),目前有 NTN NB-IoT 與 NTN NR兩種標準。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區域維運處副總經理 盧祖耀指出,在 MWC 期間,有看到電信業者提供的無人機、高空氣球或者低軌衛星的解決方案,這些都屬於 NTN 的一類,遠傳會積極投入 NTN 的技術研究與相關應用,像是 2024 年花蓮大地震期間,就可以透過這項技術,為當地居民做出即時有效率的網路服務,實現 All Connectivity 的未來願景。
「AI 是 6G 的 DNA」
盧祖耀進一步指出,MWC 實際上不管行動通訊業者、晶片廠、製造商,大家都在思考怎麼在自己的領域做到AI場景跟使用,有價值的地方在於,這些不是單一晶片演進或者某個裝置有什麼先進應用,就可以達成讓所有相關應用到讓普羅大眾有感,所有區塊都需要著重到資安防護、保障個人資訊安全,並以 AI 做為連結,這些可能是 edge AI、也可能是 AI cloud,這必須要大家一起形成共識,如何將之結合在一起,將會是未來定義 6G 標準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在資安方面,遠傳電信在 MWC 期間,攜手長期合作夥伴全球網路資安領導廠商Allot,聚焦於網路安全與技術整合的發展趨勢。MWC 2025 期間,Allot 展示多項創新解決方案,包括 OffNetSecure、「防火牆即服務(FWaaS)」與「網路保護即服務(NPaaS)」,皆透過零接觸配置與機器學習技術,提供跨網路的無縫安全保障。
其中,FWaaS可為企業與個人提供可擴展的防火牆保護,無需額外硬體投資即可強化流量安全,而NPaaS則能自動緩解DDoS攻擊,確保網路穩定性,未來更進一步整合開放網關計畫(Open Gateway)的API策略。對此,郭峻杰指出,遠傳在資安方面的重點在於讓用戶在使用行動服務的過程,能夠得到更好的環境,進而提升用戶信任感,助力遠傳打造「安全即服務(Security-as-a-Service)」的商業模式。
5G Advanced 是各國提升滲透率的重點
那麼回過頭看 5G,MWC 2025 期間,Kt、SKT、KDDI、中國移動等電信商不約而同展出最新 5G Advanced 應用,壹哥向大家展示過愛立信、KDDI與TOYOTA、SONY 等各單位合作的5G可編程網路實驗成果,消費者可以透過 AI 推薦來啟用 app 進而做到所謂的 5G 差異化連接,在短時間之內獲得流暢的網路體驗。
其實在這同時,遠傳與也愛立信共同推動將AI加強應用在無線接取網(RAN),逐步建構出意圖式驅動網路(Intent-driven Network)。藉由AI輔助,讓系統得以自動調整網路配置,快速滿足用戶當下使用情境需求,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同時,透過AI監控及預估網路流量,更能有效運用資源,降低網路及電力使用量。在資安方面,雙方也透過將網路開放API與防詐應用結合,進行更靈活的詐騙檢測,並且共同探索包含「量子加密」在內創新資安技術。
郭峻杰特別提到遠傳與愛立信雙方合作的「臺北大巨蛋5G Advanced」差異化連接服務,或許可以讓 4G 用戶可以用少量付費的方式,透過跟 5G app 串接、短時間一鍵升速轉換到 5G,實現差異化連接的服務,甚至未來可以 AI 的方式偵測用戶需求,主動推送升速建議。
此外,遠傳已成功將5G FWA(固定無線接入服務)應用於多元場景,包含101跨年晚會,以及平溪、桃園、屏東燈會等大型活動,採用28GHz頻段技術搭配ODU快速部署,即使在人潮眾多的高流量網路環境中,依然能提供穩定連網與流暢直播體驗。對於偏鄉、深山等光纖較難鋪設地區,則結合3.5GHz頻段覆蓋,提供高效能無線寬頻。這項技術就是將遠傳28GHz與Sub-6雙頻段的結合,運用遠傳28GHz頻段的高頻寬特性,搭配亞旭的5G mmWave ODU(Outdoor Unit, 室外單元),成功以無線傳輸取代傳統光纖,在大型活動等不同情境,提供用戶高速、低延遲的網路體驗,另外也可透過亞旭的5G NR ODU(同時支援4G LTE Cat.20),實現了高效傳輸與低延遲的平衡,為B5G(Beyond 5G)應用奠定基礎。
郭峻杰指出,台灣目前 5G 滲透率大約在 40%上下,4G 用戶還是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遠傳會以包含在 28 GHz 在內的黃金頻段,利用這些頻譜實現網路效能最大化,將目標放在發展讓用戶有感的應用上;透過“AI for RAIN”讓網路更流暢的升級。而透過“AI on RAIN”讓 App 與行動網路做連結,進而發揮到最大效益,這就是遠傳對對於 AI 與“connectivity” 最核心的想法。
探索機器人應用遠傳不缺席
MWC 2025 期間,壹哥發現許多電信商持續展出各項機器人服務,像是南韓Kt、SKT、日本 KDDI 展出的虛擬服務機器人,阿聯酋電信、LG U+ 展出的實體人形機器人,用意都是在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對此,郭峻杰透露,遠傳也有觀察到機器人的發展跟可行性,團隊也有跟日本 KDDI 進行深度洽談,並且了解到 KDDI 預計於 2025 年 5 月在「TAKANAWA GATEWAY CITY」的 Lawson 無人商店內啟用機器人服務。
郭峻杰指出,Lawson 目前的機器人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自動化機器人,這種揀貨機器人其實涵蓋了一些自動化的系統,包括上架的飲料或者各式餐點,透過 AI 辨識跟系統整合。第二種是他會去辨識客人的外型、特徵之後,進行商品推薦。第三種是在結帳的時候,進行一些對話式服務。這些都是解決日本當地人力的問題。
從這次訪談來看,遠傳的角色不會只看單一機器人如何服務,而是會觀察如何將“robotic”跟“AI場景”做結合,來解決當地某個特殊情境的一個實際應用,如何能夠讓AI的一些新點子繼續擴展到更廣、更深的一個範圍,這將是遠傳持續努力的部分。
凡事「以客為尊」
MWC 2025 期間,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執行副總經理 郭峻杰、遠傳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區域維運處副總經理 盧祖耀除了與聯發科技、Cisco、Allot等國際大廠深度交流,也參加了許多主題論壇、並且探訪海外廠商,深入瞭解關鍵技術,兩人總結今年參訪 MWC 2025,那就是:「最接地氣的一屆」。從這次訪談也了解到,不管是 5G 還是未來 6G 的技術發展,遠傳相當積極與國際晶片廠、網路設備商、手機廠甚至電信營運商接洽,並且以客戶需求為出發,持續投入 5G-Advanced、乃至 6G 的發展,確保在通訊領域維持領導的地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