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免踩雷! 達人教戰一眼看穿房市「裝熟區」
記者項瀚/台北報導
買房最怕遇到「裝熟區」!建商代銷說得天花亂墜,買了才發現建設不到位、生活機能遙遙無期。究竟市場上哪些區域是「真熱區」,哪些又是「假熱區」?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聯手揭露房市「裝熟區」的辨識之道。
曾敬德表示,房市熱區當然有其題材,例如大型企業設廠,但有些區域發展卻異常緩慢,區域題材過於偏遠、產業不夠賺錢,購屋人就得特別小心,因為這些地方的人潮與機能可能難以到位。」以林口新市鎮為例,從題材發酵到真正成熟,可能耗時超過20年。
徐佳馨認為「裝熟區」有3大特點:「有夢、有地、有特定建商」。她解釋:「這些區域通常擁有中大型建設或產業進駐的『夢想』,加上充裕的『土地』可供開發,以及特定『建商』專門操作,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無感』的落差相當大,發展時程可能遠超預期。」
對於買房小白而言,如何判斷一個區塊是「真熱」還是「假熱」?曾敬德表示,便利商店、連鎖店的進駐固然是有人潮的證明,但重劃區初期最先開店的往往是房仲。他認為:「最保值的還是『人』,特別是『最多人要的東西最保值』,例如捷運站周邊的重劃區。」
徐佳馨則表示:「可以看這地方國小會不會滿額?此外也建議觀察耳鼻喉科等診所數量,若診所經常爆滿,代表該區幼童多、自用人口比例高,是穩定的指標。」
談到產業進駐對房市的影響,曾敬德、徐佳馨一致認為,關鍵在於產業的「競爭力」與員工的「口袋深度」。曾敬德以南科為例,指出過去以面板、光電產業為主時,發展相對緩慢,但當晶圓公司進駐後,員工薪資與分紅大幅提升,複製了竹科的成功經驗,周邊房市也隨之起飛。
徐佳馨補充,要看的是產業中的「高附加價值肉重頭」(領頭羊企業),例如台積電或輝達(NVIDIA),這些公司不僅自身規模龐大,更會帶動整個上下游產業鏈進駐,形成產業聚落。
面對現實,也有「熱炒過但跟不上」的區域。徐佳馨指出:「一些區域短期內漲幅過大、範圍廣闊,在多頭市場中搭上特定話題,市場轉折時,往往『消風』得更快。」她回顧了過去的五股洲子洋、新莊副都心等,都經歷過一段漫長且痛苦的「修正坡」。
曾敬德表示:「近期在桃園、台中、甚至海線等市中心以外的重劃區,買氣明顯下滑。」他解釋:「多頭時期,新興重劃區的案子價格不斷堆疊,買家樂觀;但一旦景氣轉折,早期買入的屋主成本較低,加上地主土地成本優勢,若投資客與便宜屋主同時拋售,甚至有新案願意破盤,價格壓力將非常大。」
對於想進場的買房小白,曾敬德建議,現在市場買方較少,看房時擁有更多優勢,「最安全的選擇仍是市中心或靠近市中心的重劃區,若真想挑戰外圍重劃區,則應盡量尋找因預算或貸款問題而願意換約的屋主,或許能以1~2年前的價格,甚至低於現今成本的價格取得,相對安全。」
徐佳馨則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寧願『買好一點的東西』,因為好的物件抗風險能力較強,相對安全,若真要『富貴險中求』,則價格必須『非常低』,才能以價格優勢來平衡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