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生活系YouTuber進藤喜彥成就37萬訂閱靠的都是自己與「它們」
以清新風格在 YouTube 平台經營最難獲得青睞的生活系列、vlog 創作者 進藤喜彥,如今 YouTube 頻道已經頻道「進藤喜彥 Yoziness」擁有超過 37 萬訂閱,Instagram 也突破 10 萬追蹤,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平常都是仰賴什麼樣的創作工具?給創作者的建議又是什麼?這篇內容很平實,但卻很精彩,壹哥認為不僅是創作者,就是面對自己的人生難題,也可以當作參考。
進藤喜彥的「偶像」
與其說是偶像,不如說是自己學習的對象。進藤喜彦回顧自己的創作初衷,要從小學開始,他是先喜歡 YouTube 這個平台,而後進入成為 YouTuber的。
進能表示,他自小學3~4年級開始接觸 YouTube平台,當時就是當作一個旁觀者,後來真正啟蒙他的 YouTuber 是現在擁有1040萬訂閱的 Jesse,與現在擁有 1930萬訂閱的 YouTuber HikakinTV ,兩人都是生活系的 YouTuber,前者影響他最深,甚至讓他清楚自己創作的定位,後者則是在心態上讓致敬,進藤說:「HikakinTV 早期是一人作業,而且堅持日更,他的精神很值得敬佩,心態上我很喜歡」。
設定目標、用熱情堅持下去
但真正影響到他的是自己 20 歲生日,女友送他第一台創作工具-GoPro當生日禮物,從那之後他開始走向自己獨立創作的道路,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沖繩拍了第一支 vlog 影片,由於在這之前他有跟幾位剪輯師、攝影師合作過,逐漸的耳濡目染之下,就開始周更了。
壹哥認為影響他頻道正向成長的主要關鍵有二,一個是他對於周更這個目標是堅決的,至今 6 年都沒變過,到現在已經累積超過300部作品。另一個是他本身很喜歡拍攝、剪輯到上片這件事,在整個過程中是投入「真感情」去製作的。
「喜歡 YouTube 這個平台是因為它是一個很自由的平台,它允許每一個人有自己的顏色…這個平台上沒有固定的成功公式,每個人都可以散發魅力跟想法,可以有自己的顏色,這就是我的創作初衷。」-進藤喜彦
訪談過程中發現進藤喜彦是一名知道目標就勇往直前、不輕言放棄的行動派,雖然他自嘲有拖延症,但是自己規定的時間一到一定上片,是他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粉絲的承諾,這是很多創作者能否成功的關鍵,當然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因為興趣。
讓進藤喜宴愛上工作的工具
至於能讓進藤喜歡剪輯上片的關鍵還有他所使用的工具,跟多數創作者一樣,他使用的都是 Apple 生態圈產品,進藤現在的主力機是 M2 Max Mac Studio,他稱之為「剪片怪獸」,他分享現在的出差旅遊工具M4 Mac mini的剪片時間差異,一樣的片源跟資料,M2 Max Mac Studio 他跑出 23 分鐘,M4 Mac mini則跑出35分鐘,對於主力機,進藤說:「M2 Max Mac Studio給我很大的安全感。」
進藤現在的工作使用的機器並不只有它們,還包括M4 Macbook Air 與 M4 iPad Pro,前者對他而言的工作定位是粗剪、寫腳本、開會。至於後者比較偏向平常外出的隨身創作工具,他會在 iPad Pro 紀錄臨時想到的靈感跟草稿,甚至許多分鏡表也都在 iPad Pro 上面完成,對他而言 M4 iPad Pro 是個萬用的創作工具。
同為創作者,我非常佩服進藤的地方不僅在於他6年不間斷周更的堅持,還在於他連出國跑專案,也會帶著 M2 Mac Studio、Studio Display、Magic Keyboard、Magic Mouse 這樣超巨的組合,很難想像他怎麼帶出門的。不過進藤現在會改用 M4 Mac Mini 搭配第三方的可攜式螢幕來取代,然後以 M4 Macbook Air跟 iPad Pro 做輔助,當然 iPhone 16 這種必備的隨身生產力工具更不在話下了。
進藤解釋,因為有一些大型專案可能要在國外完成,所以就必須要把電腦帶過去,如果是平常出差,通常會使用M4 Macbook Air。至於 iPhone 是必備的,畢竟他的工作都是在自媒體平臺上面,iPhone 的聽寫功能可以幫助他回覆工作、洽談合作等,其他常用的還有 iCloud、AirDrop、接力跟相簿搜尋功能。
此外,他還跟我們分享 AirPods Max 帶來的低延遲、空間音訊功能,也是他在剪影片的時候,能夠真的讓他投入感情剪片的最主要工具。進藤說:「我一直認為如果剪片沒有投入感情,觀眾是感受不到的,我的影片通常會套入音樂沉浸在裡面,希望大家比較像是在聽音樂,而 AirPods Max 讓我在剪片的時候更能享受剪片這件事情」。
建議:”Just Do It!"
訪談最後,我們詢問他許多問題,主要都是跟面對創作者的建議有關,進藤大致上分享以下兩點:
1.經營YouTube 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做什麼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是個獨立的個體,都有每個不同的顏色。
2.投資設備是必備的,尤其一人作業時,助理就是設備,他說:「我們必須要從設備得到安心感才能好好工作」。
他也分享自己常用的幾個應用程式,像是製作封面跟影像處理會使用到的《Picsart》、《Lightroom》,手繪創作會使用到的《Procreate》、《GoodNotes》,記帳時會使用到的《Noion》等等,都是他平常最常用的工具。
訪談最後他也大方分享有關創作心境上的問題,他認為在創作過程有很多時候要跟自己聊聊,一定會有很多時候會碰到自己想要拍攝的作品成效並不好,這時候肯定開心不起來的,這對於進藤而言也是一種打擊,久而久之蠻容易陷入低潮,所以跟自己對話就很重要,跳脫出來自己跟自己聊天,反覆在自己想拍的內容跟觀眾想看的內容之間對話,好比說一樣開箱某個地點,可能這個地點是觀眾想看的,或許有人會覺得是蹭熱度,但是有個觀念是:「把這些人的想法當作養分,當作他們來觀看自己頻道的『門票』」然後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屬於自己風格的開箱。
進藤進一步分享,以他而言他的「入場券」就是日本跟台灣的文化,創作過程中他會盡量把自己的個性顯示出來,持續培養粉絲的過程中,也持續堅持自己想做的創作內容,他再次強調:「要對自己誠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