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出貨卻壓垮庫存 Puma陷美國漲價與折扣兩難
德國運動品牌Puma眼下在美國市場正陷入一場「庫存大戰」:為了搶在關稅生效前提前自亞洲大量出貨,現在反倒面臨高庫存、低銷售的尷尬處境,不得不靠打折來清庫存;但同時,Puma又計畫在第四季調漲售價,以應對成本上升與關稅衝擊。
這樣的矛盾策略,其實凸顯出所有美國零售商當前面對的共同難題:一方面要為返校季與年底假期提前備貨,另一方面卻得在需求放緩的背景下調升價格、轉嫁成本,難度不小。
Puma 7月25日坦言,全年恐將陷入虧損,預估今年的關稅將對其全年毛利造成約8,000萬歐元(約9,378萬美元)的負面影響。財務長Markus Neubrand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資產負債表上的庫存居高不下,導致正價銷售率下降,因此我們已調整未來訂單,以更貼近實際需求。」
根據第二季財報,截至6月底,Puma的庫存較去年同期大增18.3%,達21.51億歐元,其中北美地區是主因。不過該區表現卻最差,銷售額年減9.1%。Puma預期今年全球銷售將至少下滑10%,這讓高庫存問題雪上加霜。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Adam Cochrane指出:「提早將貨物運進美國本是一個合理策略,但若市場疲弱,必然導致更多折扣與庫存壓力。」他也指出,Puma的訂單縮減不只是在控庫存,更反映出通路商的需求疲弱。Puma目前約有七成營收來自批發通路,而該通路在上季銷售已年減6.3%。
雖然Puma正努力去化庫存、減少對折扣的依賴,但Neubrand坦言,庫存回到健康水準可能需要長達一年時間。儘管Puma未單獨公布美國銷售數字,但美國約占其全球營收的20%。Metzler銀行分析師Felix Dennl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品牌熱度不振的美國市場,Puma此時要漲價難度不小,更何況庫存還高出18%。
其實早在面對關稅前,Puma的銷售表現就已有雜音,像重新推出的Speedcat運動鞋銷量就不如預期。新任執行長Arthur Hoeld(7月1日上任)已表示,2025年將是Puma的「重設年」,2026年才會真正邁入「轉型期」,以扭轉前任CEO Arne Freundt無法提振銷售的局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