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解禁1/青少年加味菸使用率創新高 家長憂「校園菸害恐失控」
國健署七月廿九日核准美日加熱菸龍頭2家業者共14品項申請案,引起拒菸團體跳腳,因為兩年前修法時政府承諾禁止「加味菸品」,但這次放行的菸品沒列出清單,「質疑加味加熱菸偷渡過關!」家長團體告訴CTWANT記者,校園加熱菸、電子煙使用現正氾濫,國健署資料也顯示國高中生使用「加味菸」比率屢創新高,一旦加味加熱菸解禁上市,氾濫情況恐更加失控。
國健署新舊任署長交接前夕,突然「有條件通過」美國(菲利普莫里斯)及日本(傑太日煙)菸商高達14個品項加熱菸,七月廿九日引發「台灣拒菸聯盟」173個團體、全國家長團體及教師團體集體陳情抗議,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加味加熱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近9成的年輕吸菸者,第一次都是使用加味菸。加味菸的產生,源於近十年菸商為打入青少年族群,刻意添加花香、果香或巧克力、薄荷口味等添加物,掩蓋傳統菸菸草辛辣的刺激味,或設計新穎造型產品,以吸引青少年使用。
以菲利普莫里斯的加熱菸為例,2014年11月首度在日本上市,據日本官方數據,日本15~19歲青少年使用加熱菸比率,2015年為0.6%,2019年便上升為4.8%,暴增8倍,而加味加熱菸便是吸引青少年嘗試的關鍵。
台灣社會也出現相同情況,國健署「2023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發現,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使用加味菸,國中39%、高中職44.5%,相較於2021年國中34%、高中職42.8%更高,特別是女生的使用率高於男生(國中女43.8%、國中男36.7%;高中職女61.2%、高中職男37.2%)。
「加熱菸是透過電子裝置加熱菸草產生煙霧,而電子設備本來就非常吸引青少年。」台大家醫科醫師郭斐然說,1份針對42個國家的研究顯示,青少年加熱菸使用率為5.25%,是成年人的2倍以上,如果又是果香、巧克力和薄荷等千萬樣口味的加熱菸,吸引力更大,會誘導青少年誤以為這些產品無害、不含尼古丁,進而陷入尼古丁成癮的陷阱。
「加熱菸中的尼古丁含量並沒有比較低!」郭斐然說,尼古丁不僅具高度成癮性,對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大腦也有長期傷害,特別是大腦的前額葉區域,前額葉負責注意力、情緒控制與認知行為,尼古丁會導致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調控能力下降以及學習困難,因此被稱為「大腦毒素」。
據此,在拒菸團體、家長團體不斷爭取下,「2023年菸害防制法修法時,政府曾承諾禁止『除菸草口味的所有加味菸』,但此次通過的14款加熱菸,卻不見國健署公布清單,讓人懷疑是否放行『加味加熱菸』,拿年輕人健康交換菸商利益。」董事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說。
國健署回應表示,一定會嚴格把關審查,不讓加味菸蒙混過關,也推估業者相關上市規劃方案大約需半年才能在台上市。
林清麗表示,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逾2年,政府強調嚴格稽查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但在各大搜尋網路仍可輕易找到購買方式,甚至還直接標榜「加熱菸台灣官網」或「台灣電子煙官方專賣店」,再將年輕族群引入LINE、IG等社群,購買或轉賣各種煙彈。
林清麗說,以往青少年吸食紙菸,多半受周邊同學、朋友影響,而這幾年網路、智慧型手機等普及,讓青少年暴露於網路新興菸品的行銷,以及「演算法」的再三刺激,只要一打開手機、電腦,就可能收到電子煙網路行銷訊息。
在北部國中擔任導師的Joyce向CTWANT記者透露,電子煙、加熱菸外型各式各樣,也很像USB,再加上教育部2022年時規定「除非法律明文規定,或有相當理由及證據『足以認為』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違禁物品,學校不得搜查學生身體及其私人物品(如書包、手提包等)」。
「教育部這個政策推出後,我們學校就再也沒搜過學生物品了,本來每年的校外教學都會有行前安全檢查,避免學生帶一些違禁品,但今年我也不打算檢查了,只能『放生』學生,以免自己惹上麻煩。」Joyce苦笑說,未來加熱菸上市之後,一定會有更多學生嘗試,這是可以預見的。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認為,想要避免孩子嘗試新興菸品,查緝、過濾網路訊息必須同步進行,首先建立「新興菸品查緝平台」,不管是電子煙、加熱菸、尼古丁袋,都應當溯源稽查並確實開罰菸商,以及封鎖新興菸品相關資訊與販賣網站,讓孩子在網路世界不再隨時被誘惑與誤導。
◎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