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看到「CEA>5」別太緊張 醫:95%不是癌症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許多人看健檢報告發現「CEA >5」,往往心頭一驚,不過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提醒,CEA升高有95%不是癌症,一般而言,數值在5至10之間多與抽菸、慢性病等問題有關,不過大於10應提高警覺,超過20則高度懷疑是癌症,故不必一看到超過5便窮緊張。
廖繼鼎在臉書粉專「廖繼鼎醫師 出神入化的癌症治療」提到,有一名42歲的女性,健檢報告顯示 CEA 7.8,害她非常擔心是癌症,就診時眼眶含淚,但經詢問後,發現她菸齡超過10年,近期支氣管發炎,經戒菸並治療感染3個月後,數值降至 3.9,證明並非癌症,只是生活習慣、發炎造成虛驚。
針對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廖繼鼎說明,中文稱為「癌胚抗原」,是某些癌細胞可能分泌的蛋白質,常用於大腸癌追蹤,但其他非癌原因也可能導致數值較高,例如重度吸菸者,甚至長年維持在6至10,另包括慢性肺病、肝病、腸胃道發炎或感染,及腸道息肉等良性問題,也會使數值上升,而年齡增加、檢驗誤差等,亦恐影響結果。
對於民眾該如何看待CEA數值,廖繼鼎寫道,若在5至10之間, 屬灰色地帶,先排查生活習慣、慢性病,必要才安排大腸鏡、腹部超音波;若在10至20之間, 需提高警覺,建議加做胸腹部電腦斷層等檢查;超過20則很可能是惡性腫瘤,須立即轉介專科評估。
廖繼鼎另舉例,有一名60歲男性,體重在3個月內減輕5公斤,且CEA飆到35,及時進一步檢查,發現是早期肺癌,手術切除後持續追蹤5年均未復發,可見CEA不是「判決書」,卻是有效的警報器。
當報告顯示CEA升高時,廖繼鼎建議4步驟應對,首先是冷靜,不因恐慌而自行不斷搜尋;其次是確認影響原因並改善生活習慣;再者是依數值選擇檢查方向;最後是持續追蹤,確保變化不被忽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