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總經速讀》亞洲製造業7月PMI全面下滑:中國跌回收縮、日韓連六月疲弱,美國關稅成壓力來源
• 亞洲製造業普遍收縮:中國、日韓等出口大國7月PMI跌破榮枯線,顯示全球需求疲弱與關稅不確定性打擊信心。
• 中國PMI跌回萎縮區間:製造業PMI從6月的50.4降至49.5,低於預期,反映內需疲弱與出口提前透支效應浮現。
• 日韓數據顯示關稅政策衝擊:日本PMI降至48.9,韓國連續第六個月處於收縮,皆在與美國達成新貿易協議前統計。
• 印度成亮點但信心下滑:印度製造業PMI創16個月新高,但企業信心降至三年低點,顯示景氣動能可能難以維持。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亞洲製造業景氣仍處調整階段,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未解,短期內外需皆乏力,區域經濟回升仍缺乏穩定支撐。
亞洲製造業動能疲弱,主要經濟體PMI落入萎縮
S&P Global 標普最新公布的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亞洲多國工業活動明顯放緩,反映全球需求不振與美國關稅政策持續對企業信心造成壓力。
中國製造業PMI由6月的50.4降至49.5,不僅跌破榮枯線,也低於市場預期的持平數值,顯示製造業由擴張轉為收縮。
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Zichun Huang指出,這反映中國內需疲軟、而先前出口因關稅前推升的效應也逐漸消退。
日韓出口疲軟,貿易協議尚未反映在數據上
日本7月PMI下滑至48.9,韓國則續跌至48.0,皆遠低於50。這些數據大多在雙方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前完成調查,尚未反映出最新關稅調整可能帶來的改善效應。
S&P Global 指出,韓國7月已是連續第六個月製造業收縮,其中新訂單與生產同步下滑,顯示內外需雙重疲弱。美國關稅原本威脅至25%,最終調降至15%,未來是否能提升企業信心仍有待觀察。
印度表現領先但不無隱憂,東南亞表現分化
相較之下,印度7月製造業PMI上升至16個月高點,主因為內需強勁推動生產與訂單。然而,企業信心降至三年低點,反映原物料成本壓力與美印貿易協商進展有限。
在其他亞洲新興市場中,菲律賓與越南製造業維持擴張,但台灣、印尼與馬來西亞則持續收縮,整體呈現區域內部分化格局。
結論:亞洲製造業復甦仍受掣肘,出口與政策為關鍵變數
7月數據顯示,亞洲製造業復甦仍不穩固,出口大國仍深陷訂單與生產下滑、貿易不確定性升高的雙重壓力。即便日韓近期與美國達成新協議,市場仍需時間觀察其是否能真正改善企業信心與產出。
未來觀察重點包括:
🔺中國內需政策是否加快發力,穩定PMI與製造投資
🔺美國關稅走向與更多雙邊協議是否能降低出口壓力
🔺亞洲地區是否出現區域內貿易補強機制,以減少對美需求的依賴
短期內,亞洲工業活動仍需警惕全球經貿環境的變化,政策對企業預期的穩定作用將至關重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