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風暴重創車業!全球車企損失飆破117億美元 豐田首當其衝
Newtalk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的新一輪關稅政策,正對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造成沉重衝擊。外媒統計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的本會計年度第一季度,全球車企因關稅累計損失已高達 117 億美元,且金額仍在持續攀升。其中,豐田(Toyota,TM)營業收入因關稅減少逾 30 億美元,成為受創最深車企,其後依序為福斯(Volkswagen,VWAGY)、通用(GM)、福特(Ford,F)與本田(Honda,HMC)。由於中國車企在美國市場無直接業務,因此並未列入統計。
新關稅涵蓋範圍廣,不僅對日本進口車徵收 15% 稅率,還波及來自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成員國的整車,稅率高達 25%。這對美國本土「三大」,福特、通用與 Stellantis 也造成影響,因其與上述國家有大量跨境生產與供應鏈合作。
即便全數在美國組裝整車的特斯拉也無法倖免,因為電動車電池等核心零組件需依賴進口。特斯拉財務長塔內加(Vaibhav Taneja)在 7 月 23 日財報會議中透露,本季關稅成本約 3 億美元,三分之二來自汽車業務,其餘來自能源業務,完整影響將在未來幾季逐步浮現。
短期內,車企普遍採取漲價與產能回流美國的策略應對,但 AutoForecast Solutions 專家菲奧拉尼(Sam Fiorani)指出,新建裝配廠需 3 至 5 年規劃與 10 億至 20 億美元投資,改造現有工廠也需 5 億美元,因此是否轉移生產仍需精算成本效益。目前多數高產量、低利潤車型(如日產Rogue)早已在美國生產,而高產量海外車型與低產量高利潤車型是否回流,仍待評估。
各大車企已開始調整布局。通用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宣布投資 40 億美元,把更多卡車與休旅車產能帶回美國,2027 年起將墨西哥生產的汽油版雪佛蘭 Blazer 與 Equinox 移至美國,同時在密歇根奧里安(Orion)廠生產汽油全尺寸 SUV 與輕皮卡,電動車生產則轉至密歇根州的 Factory Zero 工廠。
本田考慮在美國工廠增設第三班以分散衝擊,雖外界傳出可能將 Civic 轎車由加拿大轉至美國生產,但本田已否認此說法。特斯拉則計畫在年底前啟用首座美國磷酸鐵鋰(LFP)電池廠,以降低對中國進口電池的依賴與關稅壓力。
關稅成本最終仍可能轉嫁給消費者。菲奧拉尼預測,今年秋季起各車型售價將全面上調,明年漲幅還會擴大,雖豪華車與平價車漲幅比例不同,但消費者終將為此買單。福特曾以「員工價全民適用」促銷吸收前期衝擊,但該方案已於 6 月底結束,隨後包括墨西哥製 Maverick 皮卡在內多款車型已漲價;通用雖維持定價不變,但可能透過減少優惠或提高融資成本來維持利潤。
CFRA 分析師尼爾森(Garrett Nelson)直言,即便各車企透過削減成本與調整產品線應對,也難以完全消化新關稅帶來的沉重壓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