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商爛尾「擠掉房市泡沫」 專家:邁入降價3部曲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期又傳出建商資金斷鏈,公告旗下建案停工訊息,房市專家觀察到包括《銀行法》72-2的放款水位限制條款、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等多項資金風險數據超標,都讓銀行可放款於不動產的水位下降,並同步調高貸款利率,增加了建商開發成本,如今也出現零星爛尾情形。
房市專家、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指出,從央行在2022年1月公告限購地18個月內動工,否則金融機構將逐步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降低購地貸款成數之際,建商就應該進行內部風險控管,但偏偏後來房價又飆漲一波,也讓許多中小型建商在浪頭上繼續推案。
根據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彙整「央行實施房市控管機制之因果關係」,在諸多資金風險數據超標情境下,央行不僅四度提升存款準備率,也祭出第七波打炒房限制民眾貸款,資金緊縮之下,造成房市買氣轉弱。
也有地產業者透露,包括降低購地貸款成數、餘屋貸款成數,都讓建商資金緊俏,但最關鍵是,第七波打炒房後,銀行必須配合政策降低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與改善放款水位,對建商貸款審查嚴格,以往建商購地後土地價值提升,再次進行融資「以案養案」的玩法被堵住,才是重傷拳。
張欣民認為,中小型建商資金斷鏈,恐怕是央行預期內會發生的事情,讓體質不佳、玩槓桿的建商提早退場,這也是「擠掉房市泡沫」軟著陸的一個環節。至於爛尾情形會讓房價下跌嗎?他提到,停工不代表建案會拋售,且在區域僅是個案,周邊建案資金許可之下,建商肯定能撐就撐。
紅色子房瑞德資本董事總經理蘇明俊之前就預判,這些爛尾案要造成房價「點線面」下跌的串連,必須是有新投資方接手,再用降價銷售方式,快速去化,造成區域價格的破壞。不過,目前市場僅零星個案,現況較難出現「面與線」的下跌。
更多好房網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