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連賢明:台灣最終關稅估落在15%-20%
MoneyDJ新聞 2025-07-25 17:45:15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川普對等關稅談判的期限8月1日即將來臨,在日本與美國達成協議、稅率降至15%後,市場密切關注台灣的關稅談判結果;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台灣政府正努力爭取具競爭力的關稅,美國可能會要求台灣像日本一樣盡量開放市場,而台積電(2330)先前已宣布擴大對美國投資,則為台美談判帶來有利籌碼,預估台灣最終稅率將落在15%至20%。
中經院今日舉行「2025產業新局:關稅與地緣風險下的策略布局 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研討會」;對於對等關稅議題,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受訪時表示,中經院4月時就已預估台灣最終關稅會落在15%-20%,現在仍維持此預估,但也期待談得愈低愈好,政府談判團隊都還在努力,爭取具競爭力的關稅,能談出與日本相近、甚至相同的稅率並非不可能,他仍對政府談判團隊有信心。
他並表示,考量日本在經濟規模與人口數上遠高過台灣,從人均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對台灣的壓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沉重;美國可能會要求台灣像日本一樣盡量開放市場,不過,台積電先前已經宣布對美國投資1600億美元,這對談判而言是一項很有利的實質籌碼,有助於拉近台美和日美間的差距,從這一點來看,台灣與日本的關稅數字差異應該不會太大。
他也表示,台灣很早開始準備這題,從政府討論可看見,不管是能源、產業合作、進口開放等,包括貿易和非貿易障礙,政府都已經很努力談判,且美國若給台灣關稅過高,對美國的自身通膨不見得有利;至於談判時程,他則認為應該再過幾天就會有結果,大家要耐心等候。
中經院今天公布「2025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顯示,關稅和匯率波動確實衝擊廠商營運及信心。製造業部份,製造業預估2025年全年之營業收入將較2024年減少1.55%,採購價格卻微幅攀升0.20%,並預期全年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則皆呈現負成長,年增率分別為-0.49%與-2.87%。儘管如此,製造業依舊積極分散地緣政治風險、開發新產品或商業模式等轉型布局,並因應客戶要求被動增加投資設廠,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率為5.35%,惟與2024年資本支出年增率(13.15%)相比,年增率大幅降低。另外,儘管上半年僱用人數不如預期,製造業仍預期全年薪資費用將較2024年增加0.36%。
非製造業部分,中經院調查顯示,非製造業預估2025年全年營業收入與資本支出皆較2024年增加,年增率估算分別為1.65%與2.13%,皆遠低於2024年之年增率(4.90%與7.18%)。非製造業預估2025年全年薪資費用與採購價格(營業、銷售成本)皆將較2024年持續增加,年增率分別為1.93%與2.84%。非製造業雖預估2025年有機會調漲服務收費價格,服務收費價格將較2024年增加0.83%,惟2021年以來服務收費年增率持續低於採購價格(營業成本)年增率。
另外,關於總經情勢議題影響力(附圖),調查顯示,美國川普總統強勢洗榜2025年上半年製造業經理人最關注的總經時事議題,前五大議題直接或間接都與美國總統川普政策動向有關。2025年上半年「匯率波動」成為台灣製造業最關注議題,勾選比例為73.9%,較2024年12月調查結果攀升近30.0個百分點。「美國川普總統貿易政策」勾選比例為73.0%,排名第二。其次依序為「美國經濟走勢」、「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與「美國利率貨幣政策」,勾選比例分別為49.0%與、47.3%與 42.7%。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下半年「永續發展(ESG)、碳中和與淨零碳排」為製造業關注議題之第四名,勾選比例達47.0%,但2025年上半年關注此議題之企業比例大幅下降,僅21.6%業者勾選,且排名大跌至第十名。
關於關稅影響評估與成本轉嫁,中經院調查顯示,全體製造業中58.1%業者表示已經或預期關稅與相關保護主義政策影響自身或客戶之營收。前述業者中,僅 14.3%回報客戶已與公司完成「關稅或成本分攤」,平均企業本身與客戶分攤的比例分別約為23.7%與76.3%,但個別公司因產品客製化能力與轉嫁能力分攤比例明顯差異,例如回報由客戶完全承擔關稅成本者,多為特殊運用或客製化產品,如航太相關電子零組件、自有品牌消費性電子、高階自行車汽車零組件與半導體設備。
非製造業部分,中經院表示,非製造業僅15.5%回報有服務或營收直接銷售至美國,且集中在專業技術服務(如 IC 設計)與零售業者,平均營收佔公司總營收之比重為21.0%。若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高達35.9%非製造業回報公司下游客戶有服務或營收銷往美國。全體非製造業受訪者約22.5%表示已經或預期關稅與相關保護主義政策影響自身或客戶之營收。其中,16.4%回報客戶已與公司進行「關
稅或成本分攤,平均企業本身與客戶分攤的比例約為36.7%與63.3%。
關於未來一年之營運展望,中經院表示,製造業認為未來一年營運展望將較今年「較差」,指數續跌 13.9 個百分點至 44.6%。非製造業亦認為未來一年營運展望也相對保守,呈現「持平」(50.0%),指數較 2024 年下半年下跌16.8個百分點。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