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研討會在慈大
楊柳颱風剛離開,教育部「114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研討會」今、明二天(八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在慈濟大學舉辦,來自全台大專校院共162校、177人參與。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司長吳林輝親自頒發感謝獎牌,感謝資深續任及卸任學生事務長,並再次肯定各校學務長、主任的貢獻。同時,藉由專題演講和研討分享,讓各校熟悉當前教育政策規劃,相互交流和經驗傳承,更針對重要議題集思廣益,整合意見,提升學務工作效能。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司長吳林輝表示,大專校院的學生事務工作既艱辛又繁瑣,還得全天候處理學生各種事務與危機問題。除了得確保學生安全無虞,還要得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所以,提前蒐集各校意見,提早佈局,對後續的政策規劃很有助益。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當學生的行為或言語不如預期,很有可能是因為家庭失能或無法說出口的原因。特別以近期熱播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大愛劇場「我們六個」為例,當家庭破碎,弱勢孩子如何接受社會援助,走出創傷。劉校長強調,只要能多救一名學生,就能改變一個家庭,社會也就有希望。
114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專題演講,以及教育部重要業務說明和宣導。八月十四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林佳範、專責導師室副執行長李立旻,暢談「學生權利保障的變革(含調查調整)」,以及新版的「大專校院友善校園人權環境指標」,並建置線上指標系統平臺,預計9月正式上線。八月十五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陳斐娟主講「社會情緒學習概念與推動」,以及龍華科技大學學務長王延年主講「日本考察心理健康業務推動經驗分享」。
在校園實務研討激盪與發想部分,進行四大主題討論,分別是「境外生輔導挑戰與因應」、「AI或數位資訊對學務工作的挑戰」、「學生輔導法修法後執行現況、困境與因應」,以及「導師制度現況、困境與因應」。結合校園實務經驗以及案例分享,透過聆聽與對話的交互過程,增加各校學務長彼此之間的橫向聯繫,並促進友伴關係,讓未來推動學務工作更具助益。
特別的是,為強化全民防衛韌性,教育部特地說明「校園防空疏散避難演練行動指引宣導」,強調防空演練是全校性整合事務,需跨處室合作推動,除了繪製校園防災地圖、標示疏散路線,也得盤點緊急避難物資存量、演練編組,並納入學校行事曆定期實施。
根據教育部112年「學生權利調查報告」指出,以學生自治、平等保障、思想信念及宗教自由等八大項度衡量,整體學權平均指標達94.1%。同時,在115年變革中,加入增能賦權、促進學生參與、提升學生權利保障的觀點新增10項指標,像是加入國際人權公約內容、審酌學生團體建議,也加強學校窗口回應陳核機制、增加學生意見蒐集管道等。
另外,為了更落實國際人權精神,「大專校院友善校園人權環境指標」也重新檢討指標的妥適性,並從量化改為質量兼具,也應用數位系統,讓各校自主進行定期友善校園人權環境的調查分析,營造尊重人權氛圍及公民參與的友善校園環境。
透過二天一夜的114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研討會,不但彙整各方意見和想法,獲得第一線的實質回饋,又能激發創意、整合實務經驗,促進各校策略聯盟的合作機會,達到「學務攜手、深耕陪伴」目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