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瑋甯贊助10萬「拍台北」 感謝參賽者分享創作
記者王丹荷/臺北報導
第17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今(14)日公布入圍名單,總計有16部作品將共同角逐110萬元總獎金,本屆報名劇本數量225件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有12件報名作品來自海外,參賽作品類型多元,包括科幻、犯罪、驚悚、喜劇、傳記、音樂劇及動作冒險等,與臺北的場景和意象結合,展現出多樣的敘事風格與豐沛的創作能量。
本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的評審團有⿇吉砥加電影執⾏長盧維君、以紀錄片聞名並屢獲國際獎項的侯季然導演、著有《八尺門的辯護人》的金鐘編劇唐福睿、以《女兒的女兒》拿下第61屆金馬最佳原著劇本獎的黃熙導演、《花甲男孩轉大人》製作人安哲毅、身兼電影監製與影評人的塗翔文,以及《哈勇家》獲第59屆金馬最佳導演獎的陳潔瑤導演。
金鐘視后許瑋甯特別捐助本屆「拍台北」佳作獎金新臺幣10萬元,對於本屆報名參賽件數創新高感到很開心,「代表大家有很多故事想要說。劇本是滿私密的創作模式,跟演員一樣,所以我很感謝他們把這麼私密的創作呈現給大家。」此外,她也看見編劇的不容易,「我覺得編劇是很辛苦的,因為他們要化身成為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同時在寫這些情緒的時候,又必須要很理智地跳脫出來,看看這些台詞會不會很自溺。」
身為實力派演員的許瑋甯閱本無數,被問及好的劇本需要具備哪些元素?她認為,創作者要有敏感的心及銳利的眼光,去挖掘好的故事,那是好劇本的起源;她補充:「真正要寫出的不是那些台詞,而是那些人沒有說出來的潛台詞,人背後這樣做的意義,我覺得這樣劇本才會更厚實,更有吸引力。」關於未來是否會想以創作者的身分來參賽,她表示若有機會寫下臺北的故事,可能會是與傳統習俗相關的劇本,「這些文化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蘊含著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非常值得描繪。」
經歷2個月的劇本審查期,評審們自225件報名作品中評選出的16部入圍作品包括:姜素秋《哀居粉》;鍾尚庭《不舉俠》;林正川《辛苦的阿惠》;周禮群《中年少女的祈禱》;信手拈火《好好先生的秘密》;陳俊融《辣手仁醫》;睡眠餅乾《鐵與棉花》;吳孟寰《天井下的那道光》;劉天涯、何應權《春日》;楊方瑜《熟蛋黃》;蔣希汶、施承佑《失眠計程車》;張基元《蛇毒》;王國光《盜功》;蔡與哲《告別的年代》;鄒維剛《瘋媽的十三個孩子》;包容任《那一天,我綁架了天使》。
入圍者將一同角逐「金劇本獎」(獎金50萬元)、「銀劇本獎」(獎金20萬元)、「銅劇本獎」(獎金10萬元)、5名「佳作」(獎金各2萬元)、本屆首度新增的「台北意象獎」(獎金10萬元),以及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設獎「MyVideo內容力量獎」(獎金10萬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