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打破定存穩賺神話!外幣投資別只看高利率 當心2陷阱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外幣投資利率看似誘人,卻暗藏成本與波動2大陷阱;同時,判斷貨幣強弱也是一門必修課題。若沒事先做足準備貿然投資,當心利息還沒賺到,本金就先縮水。 撰文:十方 以前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美元定存穩賺不賠」、「日本買房收租好划算」,聽起來是不是很合理?但我最近聽到兩個案例,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有個讀者跟我說,他1年前在台幣兌美元是32:1的時候,把100萬台幣換成美元,去做年利率5%的美元定存。結果1年後定存解約,剛好碰上匯率掉到29.8,他把美元換回來一算,整包只剩97萬多,損失大約2.2萬元。他超沮喪,問我:「不是說賺5%嗎,怎麼會賠錢?」 再來是一位朋友,10年前跑去日本大阪買了一間小公寓。那時候台幣對日圓的匯率是1:3.5,他花了台幣700萬元,換成2,450萬日圓,把房子買下來。 這間房子每年租金報酬率約4%,也就是每年進帳台幣28萬元,10年下來收了280萬元,看起來還不錯對吧?但重點來了,這10年日圓狂貶,現在匯率變成1:4.8。他最近剛把房子以原價賣掉,2,450萬日圓居然只換回了台幣510萬元!即使加上這10年收到的租金280萬元,他仍然只回收了790萬元,整整花了10年,竟然只賺到90萬元,投報率剛好1%,簡直比定存還辛酸。
忽略成本與匯率風險 外幣投資一場空
這兩個人會這樣,不能全怪他們。一個做美元定存,一個買日本公寓,想法都超單純—「利率很高耶!就做吧。」但他們都沒想到兩件事:第一,匯率不是固定的。第二,換匯是要成本的。這兩個加起來,那點利息根本不夠補。在我看來,這個結果,不外乎兩個陷阱。 1.成本陷阱。你以為只是「換個錢」,其實銀行每次都會「抽水」。銀行說穿了,就是一間「賣錢的店」。它不像市場賣青菜、賣豬肉,但原理一樣—低買高賣,賺價差。你拿台幣100萬元去換美元,再換回來,都會被銀行偷偷拿走一點。換來換去,你大概就少掉5,000元。而且這種「抽水」你根本省不了。你就想像,這是一個你沒看到、但絕對逃不掉的「入場費」。 2.匯率陷阱。你怎麼知道手上的錢會不會越來越薄?外幣定存表面上很穩,但你根本不知道那段時間匯率會怎麼走。搞不好你做的是人民幣,年息4%,結果兩個月後你想解約,人民幣突然大貶,虧損5%,投報率直接變負數。 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事,真的很多人遇過。所以你要靠外幣定存賺錢,必須非常聰明:⑴你要懂得換匯的成本,盡量選擇便宜的銀行換錢。⑵你要有數據判斷貨幣的強弱,但最關鍵的,是你即將投資的貨幣「值不值得你相信」。
國家貨幣強弱 取決4個條件
一個國家的貨幣要強,必須符合4個條件: 1.通膨穩定。如果一個國家的通膨控制得住,代表它的貨幣購買力比較穩,不會隨便貶值。 2.出口貿易成長。如果一個國家的東西賣得出去、一直有外國人在買,市場對它的貨幣自然就有需求,這會幫助那個國家的貨幣穩步升值。 3.國家信用穩健。你不會想把錢放在一個可能還不出債的國家手裡吧?如果一個國家的債信評級高,代表它還得起錢、財政沒出問題,這樣的國家對國際投資人來說比較安心,貨幣也比較有保障。 4.就業市場健康。當一個國家失業率低、就業穩定,表示內需穩、人民有消費力,經濟正常運轉。這種經濟結構下的貨幣,不容易出現大起大落,也不會突然貶值。 簡單講,一國貨幣的強弱,得檢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還要觀察出口貿易總額,同時監視國家信用評級、就業市場數據,這4個指標得靠你手動查詢。 你可能會想:「要查這麼多資料,我哪看得懂?」沒錯,這正是很多人最後還是選擇「閉著眼投」的原因。但現實就是如此,這些數據背後可能還牽扯到國際局勢、政府政策,甚至政治角力。就算看對了通膨,沒看到其他變數,也可能被市場打臉。 所以,如果你以為把錢放在貨幣定存就能穩穩賺,其實不見得。它的難度不一定比投資股票低,你判斷錯,虧損也可能更快、更狠。這件事,說到底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沒想清楚就做」,你得慎思明辨、眼明手快,真的不容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