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天量債加大花筒 美元貶值成常態
如無意外,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大而美法案」,預計本周內由美國國會表決,以目前國會兩黨形勢看,法案通過機會仍較大。誠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修正版法案會令美國在未來10年財政赤字增加3.3萬億美元。為了印更多銀紙,頂住政府運作,支持基礎建設和重建產業鏈等目標,實現特朗普口中的讓美國「大而美」,不惜繼續任由美國債務「讓子彈飛」,換來的結果將是美元大貶值、美債市場崩危!
政治向來是靠包裝,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聽罷悅耳,實際上是透過全面減稅、削減福利和制訂巨額支出預算,來支撐美國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嚴格而言是「打腫臉扮肥仔」,對於為政府開源節流、改善天量債務的狀況,並無益處,更如火上添油讓情況惡化,絲毫沒對症下藥,且削減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減稅猶如劫貧濟富,必為美國社會穩定種下禍根。
不過,如今共和黨票數較多,相關法案本周順利在國會表決並實施的機會仍大,難怪特朗普參選連任時的戰友、美國富豪馬斯克亦多次公開批評,痛斥該法案「極瘋狂且具破壞性」,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職位,給「夕陽產業提供施捨」,卻嚴重損害未來產業,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害,最終讓美國「走上被債務奴役的快車道」云云。
當全球都在拓展新能源,特朗普為了維護傳統能源業利益,選擇放慢美國新能源發展步伐,從新能源產業戰略上,本身發展已相對落後的美國,如今選擇踩油開倒車,以退為進,不見得能讓美國反超前,卻只會令美國未來更難追落後,削弱綜合競爭力。
至於重塑戰略產業,強化晶片業等發展,法案推動美國投資,卻未有確切評估美國生產的綜合條件及關稅政策的不明朗因素。若關稅收入遠遜預期,而美國的條件無法滿足吸引資金重返美國建設生產,美國企業寧可付懲罰性稅額亦不願回國生產,屆時美國債務必惡化,法案料可吸引資金流入的實際狀況未盡人意,如何化解債務危機,未必是特朗普現屆任期須處理的事,但長遠美國人必要分擔惡果。
此外,最重傷的將是美國資產價格,包括美元長期貶值、美債供需失衡,令美債收益率上升,長期美債的系統性風險愈來愈凸顯。事實上,特朗普擬大幅減息的想法,已是毫不掩飾,路人皆見。今年聯儲局堅持己見繼續觀望的話,明年主席鮑威爾退任後,特朗普已表明只會提名願減息的人接任,即減息不是今年就是明年開始的事。美國赤字不斷擴大、美債發行量激增,通脹預期又上行,加上大幅減息的話,美元只有愈早拋售愈好,美債以債冚債的做法更會變得不可持續。
長遠而言,美國在新能源和科技板塊發展上開倒車,將令這幾年一直支持美股表現的科技股估值高處不勝寒。近日美股靠極少數重磅股支撐尋頂的表現,隨時殺落。所以說,規避美元資產風險,將漸成全球投資主流想法,歐元、人民幣、黃金、加密貨幣,有望迎來前所未有的利好環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