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未來城市:觀眾不再坐定定 沉浸互動+自由社交 戲院救市良方?

明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兼視覺化研究中心總監邵志飛說中心項目「Eavesdrop」是一個互動電影裝置,讓觀眾戴上耳機、手持電話,自由走動,「偷聽」身邊電影角色的對話。(受訪者提供)
放映技術升級的IMAX with Laser(右)的畫面明顯飽和度和清晰度更高。(姚超雯攝)
訪客參與「未來影院系統」其中一個項目「瞬間展航」時配戴3D眼鏡,可透過高解像度的3D全景影像觀賞8個亞洲國家的文化遺產,彷彿置身其中。(受訪者提供)
譚以諾(資料圖片)
邵志飛(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戲院接連倒閉,可見市道不景氣,但也有新戲院開幕。面對戲院結業潮,各界紛出謀獻策,有說要仿效內地讓影迷在戲院打邊爐,也有說要在戲院加入更多互動元素——沉浸的、像玩遊戲的,能社交的。記者訪問了逆市擴張的影藝戲院營運公司總經理、研究電影業的學者,還有融合數碼電影、電子遊戲、人工智能及虛擬實境等科技打造「未來影院」的大學教授,嘗試探問戲院發展路向——是要變成互動電影遊戲空間,還是利用媒體創造消費價值?

改善放映技術 提升現場感

截至本年7月12日,半年內有10間戲院結業,其中6間有人接手,全港現有52間戲院,淨減少了4間。52這個數字,相比1993年119間戲院確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對比2008至2011年7月全港有47間戲院的數目還不賴。

近期結業的鑽石山荷里活廣場MCL戲院和九龍灣Megabox的嘉禾戲院由銀都娛樂有限公司(下稱銀都娛樂)接手,營運旗下兩間影藝戲院(CineArt Cinema,下稱影藝)。銀都機構早在1960年代成立雙南院線,至1988年則開辦影藝戲院,銀都娛樂總經理林培育(Eric)稱1970至1990年代的經濟環境浮動,「我們戲院的數量有上有落,現在(荷里活廣場和Megabox影藝未開張)只剩下兩間」。他們如今逆市擴張,在外界看來是大膽舉措,林培育說適逢有戲院放盤,「機會大了,我們看到這個機會,在可以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就積極擴展戲院業務」。

林培育坦言在當下疲弱的市道經營戲院甚吃力,他們只盼收支平衡。那為何還要降低電影票價——普通電影的成人票價50元起、以高解像度、亮度和飽和度放映的IMAX戲票則是85元起?這讓記者想起本月初起平日晚上7時前一律只收較優惠早場票價的高先電影院。難道親民票價能挽留觀眾?這可說是出於商業考慮,但林培育同時亦指:「我們當電影是一種語言,不是追求要賺很多錢,這次(擴展業務)也很幸運地獲得業主在租金上的支持,定這個票價是有經過計算的。」

單靠低票價這銀彈攻略,長遠未必能挽回戲院觀眾流失的頹勢,還得從改善觀影體驗入手。「我覺得在戲院看電影才稱得上是沉浸式體驗」,被all around you的杜比全景聲包圍,是窩在家看Netflix不可比擬的。林培育稱影藝戲院全新升級的IMAX with Laser放映技術便是串流平台無法取締的,「一定要在現場才感受到」。記者於現場感受IMAX with Laser的放映效果,電影畫面明顯更立體鮮明。「未換之前,你會看到畫面起格,又或者說得難聽一點是雪花」,林培育相信改善放映技術帶來更高質的觀影體驗,能吸引觀眾入場。

串流平台非唯一影響入場因素

林培育提及在戲院觀影富現場感,嶺南大學數碼藝術及創意產業系研究助理教授譚以諾認為現場感確是當下大眾的追求。譚以諾解釋,新冠疫情改變人們的消費意欲,「人們想去比較有現場感的活動,包括演唱會」。他指觀眾欲參與並投入一場演出。譚續說,分析電影業時應從整個娛樂產業出發,除了串流平台之外,還有其他娛樂活動分薄戲院觀眾,這視乎他們對何種娛樂活動有迫切的消費需要。

除了從票價和戲院設備着手,林培育透露他們正考慮在戲院現場直播演唱會,或音樂劇演出等,「紫荊文化集團(銀都的母公司)有很多子公司,其中一間子公司叫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他們辦不少音樂會,未來我們會探討一下能否直播」。林續說,銀都有不少電影片藏,他們亦琢磨開辦「影展」作經典電影回顧。

討論戲院式微,總將它與串流平台比較,串流平台對觀眾入戲院觀影的意欲有那麼大影響嗎?「絕對有影響。」林培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但他認為難將串流平台跟戲院直接比較,「串流平台很hit,發展到某個階段時就會平穩或者下跌」,他稱看好戲院未來市道會「逐步向上」,而影藝兩間新戲院的租約都較長。譚以諾不認為串流平台對戲院業有直接影響,他另想起2018、2019年網上曾湧現高畫質盜版電影,也沒大減票房收入。

譚又認為媒體報道及宣傳的力量對吸引戲院觀眾更重要,「媒體第一個功能是資訊流通,什麼電影上映也都不知道,怎麼看呢?」此外媒體能為電影製作話題,讓公眾持續討論話題之作,營造一種「一起看那齣戲」的氣氛。不過近年隨媒體萎縮,譚以諾說「這件事愈來愈難做到」。

荷李活電影後繼乏力 多元化選片

2023年香港全年上映電影票房總收入約為14.1億,比2024年的12.7億高9.9%,但去年的戲院總入場人次卻比2023年增約4.8%,譚以諾認為這證明觀眾仍願意入場觀影。

撇除新冠疫情時期,2024年香港上映電影票房為近13年最低,譚以諾指2023年及2024年的票房復蘇情况算是不俗,但不足以支撐60多間戲院。他估計戲院數量或繼續下跌,「20億(票房)才支撐到60多間戲院,故由60多間戲院減至40多間不令人驚訝」。至於戲院接連倒閉的主因,其實沒那麼複雜,譚直言:「經濟差,這不止是香港,是全球的情况。」

譚以諾續說,近年不乏製作優良的港產片,但香港戲院業不必然靠香港製作生存,「當然大家一起發展是最理想的,但它們可以分開發展」。外語片票房佔2023年及去年香港上映電影票房收入最多——2023年佔65.8%,2024年則佔53.67%,跌幅約為12個百分點。「大家都說荷李活近年的創作差了不少」,譚以諾說隨大型IP如Marvel的影響力減退,荷李活電影後繼乏力,「供片量很差」。

林培育指荷李活電影昔日為本港戲院主要收入來源,以近日暑假檔為例,《史迪仔》和《職業特工隊》這些傳統IP較為賣座。不過林留意到近年港人觀影口味改變,戲院選片變得更重要,「香港人現在喜歡一些與社會議題有關、有話題性的,又可以觸動人心的,大家可以投入情感」。

那麼影藝在選片上有何考量?「我們沒什麼考慮,票房好就排檔期,不會側重華語片或者西片一邊,我們是多元化的,什麼都排」,林培育稱戲院無法控制電影的上映,「主要是靠發行商給我們最好的電影。」

1980年代,灣仔影藝曾是專播非主流藝術電影的戲院,如今的影藝趨向主打商業電影。林培育說影藝計劃未來兩年在香港擴張至5、6間戲院,其中一間專門放映不同國家的電影,「以前有引入印度片,現在沒有了,馬來西亞(的電影)現在也變得很厲害」。

結合AI、VR 量身訂做體驗

IMAX畫面多麼真實、杜比全景聲多麼立體,4DX座椅多麼有動感也好,觀眾睇戲還是要坐定定。「人們常說AI(人工智能)這5年內一定會主宰我們的生活,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實境)正以AI技術發展,除了看,還能互動,結合遊戲為一體」,林培育憶及他最近在內地的XR體驗,在遊戲裏中槍能感受到身體在現實中震動。林設想,「戲院觀眾會否不止是看,而是要求一些遊戲性質?」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邵志飛(Jeffrey Shaw)的團隊獲政府創新科技署轄下的「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資助,與香港城市大學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合作,進行兩年半的藝術科技項目「未來影院系統:下一代藝術科技」。這個影院系統使用了遊戲引擎,結合AI和VR(虛擬實境)等科技,以LED面板360度打造3D互動沉浸式環境,配以不同穿戴式傳感器和生物識別設備,讓觀眾觀賞所有形式的實時和預錄內容。

觀眾共創電影

「觀眾不再只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可以自由走動,彷彿身臨其境,感覺自己被帶入電影世界。」邵志飛舉例說浸大的視覺化研究中心的項目「Eavesdrop」是一個互動電影裝置,觀眾手持電話和耳機四處走動,走近熒幕裏影片的桌子時,就能「偷聽」到演員在桌上的對話,「他們是電影的觀眾,也是電影的攝影師,因為他們可選擇想看到和聽到的內容」。「去戲院可說是一種社交體驗,我們的未來影院系統非常注重打造社交體驗。」邵志飛指觀眾聚在一起享受、分享經歷和交流,也與電影互動,某程度上是在共同製作一齣電影。

要觀眾走進電影的3D世界,增強他們與影像的互動,邵志飛說這涉及追蹤技術,他們會在觀眾配戴的3D眼鏡上安裝微型鏡頭,並在影院的天花板上設置紅外線點陣或紅外線網格捕獲觀眾的動態,「以便精確追蹤某人站立的位置,或檢測是否有人坐着」,系統會根據這些數據改變視覺或聽覺效果,為觀眾度身訂做體驗。

「最終還是由導演和編劇來為未來影院系統創作他們想要的任何內容,它可以是一個紀錄片空間、一個表演空間,也可以是一個電玩空間。」未來影院系統目前有多項應用,例如去年在香港國際機場的「瞬間展航」展覽,訪客可戴上3D眼鏡欣賞中國和印度等8個亞洲國家的文化遺產。邵說他們還跟香港芭蕾舞團及英國編舞家Wayne McGregor合作開發舞蹈表演的另類觀賞模式,「在未來影院系統中,你就像在舞台上,被舞者圍繞着你跳舞,與舞者離得更近,你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移動舞者,成為編舞者」。

好故事是根本

譚以諾認為增強電影互動體驗為觀眾帶來新鮮感,但長遠或未能一直吸引觀眾,他舉例說3D電影早年興旺了一陣子後熱潮減退,又譬如內地戲院嘗試引入實時彈幕,讓觀眾即時對電影作出回饋,「結果沒有人專心觀影」。譚以諾說觀眾想看到好故事內容,而不止是觀影體驗。他舉例說票房破億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在香港上映時均未設IMAX或富動感的4DX版本,它們均在本地掀起熱烈討論,「真正能令人重返戲院(的原因)一定是電影本身」。

【拯救戲院篇】

文˙ 姚超雯

{ 圖 } 姚超雯、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梁曉菲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查看原始文章

國民級鬼滅全日本淚崩!一秒爆滿再破票房大紀錄 無限城編封神必到主題影院搶爆米花桶和特典邊看邊哭!

MEOW MO MAGAZINE

來港3年港漂女 小紅書大讚香港 連數11項優點 直言三觀改變!

新城八大家

【智力障礙】交往8年不知丈夫智力不足? 人妻翻出一物崩潰:明明多才多藝很優秀!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玩具廊「跨國界玩具博物館」登陸ACG 將功能性融入收藏級玩具提升實用度

TODAY布告板

【著數狂派】大家樂派分、派錢、派券

Supermami

【LINE你睇】第一屆落地燈路跑 Ikea 買燈要狂奔

LINE TODAY

快餐店推「著數狂派」活動 三重賞總值超過$500

TODAY布告板

極大瀛喜放題荃灣廣場店 $348起任食蠔/蟹/龍蝦/海膽/拖羅/A5和牛(多圖)

am730

三伏天養生|浸腳/足浴5個好處 消暑減肥都有用!

am730

【LINE你睇】MUJI 超萌角色登場 首推絨毛公仔滿滿療癒感

LINE TODAY

堅尼地城打卡Burger店 清爽啤酒配濃香漢堡

852 FoodVoyage

九廠體驗館AR x Towngas Cooking Centre細尋香港滋味

am730

南豐紗廠 WES ANDERSON 世界美學展香港站

癒報 Healpy Post
影音

全港首本建造業女性漫畫📚 🎉 建造業女團「築夢女生」Dream Girls x人氣漫畫家smalltung

Outsider Magazine 速食雜誌

國民級鬼滅全日本淚崩!一秒爆滿再破票房大紀錄 無限城編封神必到主題影院搶爆米花桶和特典邊看邊哭!

MEOW MO MAGAZINE

Franke隕石灰花崗岩水槽,回歸自然展現個性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全新台式烤肉餐牌 任食日本A4+和牛🔥🇯🇵🐮 [ 安平燒肉 ]

konglui.food 港女食好西
影音

溫網冠軍極力推薦 士多啤梨意粉🇵🇱🍓🍝

b_for_bento

太古城新店限定‼️北海道中沢忌廉奶凍、提拉米蘇杯🥰

snappy_hk
影音

灣仔復古西餐!熟成牛扒慢煮牛舌!|The Victuals |灣仔

田中小太郎

SUQQU秋季彩妝率先預覽 20款實用單色眼影/保濕霜型粉底

am730

人不追夢枉少年 突破身心障礙 3位香港傑少冀以己之長回饋社會

Yellow Bus黃巴士

營養下飯的家常美食!豬肉芡汁南瓜

iCook 愛料理

賞心悅目又美味!水蜜桃果凍

iCook 愛料理

來港3年港漂女 小紅書大讚香港 連數11項優點 直言三觀改變!

新城八大家

田邊撿來小隻截尾貓 養了一陣子竟然變成大胖喵

Styletc TW

新手必學!百吃不膩的可樂雞翅

iCook 愛料理

大熊搞事特輯! 一個不小心拆了藍寶堅尼的門

Styletc TW

【學前教育】小朋友該不該讀學前班? N班 vs Playgroup 學習模式、入學年齡對比、選擇要點

MamiDaily

【ELLE Gourmet】香港麵包店推薦2025!木村拓哉也愛的白松露鹽包/烘焙界的愛馬仕

ELLE HK

拆解迷思:裸露上身運動反更熱

明報

吾生有杏:「腸」青不老?

明報

熱傷害:輕則熱痙攣 重則中暑攞命

明報

知多啲:冷泡茶寒上加寒 損陽氣不利腸胃

明報

健康點滴:夏天真菌肆虐 小心皮膚病

明報

認清身體酷熱警告 炎夏運動前中後補水

明報

依體質選我杯茶 呷一口靜心養生

明報

澤星寄語:人生明燈

明報

AI「養懶」大腦 剪斷依賴 提升孩子執行功能

明報

應對方法:增親子實體互動 訂家庭規則限用手機

明報

姿錯能改:自我篩查脊柱側彎 及早求診

明報

【新店速遞】全新脆皮雞專門店登陸旺角|用上300日清遠雞 !加入養生藥膳!袪濕養生

香港人遊香港

「日韓風味自助晚餐」舌尖上的滋味享受

Wendysugar扮靚玩樂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