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由西鑿到東 獨特風格砌龍鳳 Polo Bourieau:請觸摸我的雕塑

明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開眼 人物
Polo Bourieau製作委約作品後,不時會衍生創作回應。看到圖中的「巴別塔」了嗎?它與委約雕塑Storia有微妙關係。(黃志東攝)
雕塑Storia日前面世,位於恒基地產項目。圖為Polo咬着鉛筆,最後打磨石頭的神氣模樣。(Pak Khei @Studio8ight攝,香港大學出版社提供)
Polo喜歡途人觸摸自己的雕塑,在圓方的Earth Dragon已被摸至拋光,他說甚好。(William Furniss攝,香港大學出版社提供)
《開眼》第3期(2023年10月13日)〈再談藝術雅俗〉中,元朗前區議員陳敬倫為我們介紹了Polo的Walking East,形容「它像在叫人不斷walking」。(William Furniss攝,香港大學出版社提供)
Polo為北京鳳凰城創作的鳳凰雕塑A Phoenix,從地面展翅,寓意如其材質白花崗岩,由地下岩漿在地殼深處冷卻凝固而成,浴火重生。(Pak Khei @Studio8ight攝,香港大學出版社提供)
雕塑Aerosol(左)材質為意大利Bardiglio Nuvolato大理石,Polo想像為懸浮空中的微粒。骷髏頭狀、材質為Botticino大理石的雕塑Ground Control(中)與它並置,你會聯想到什麼?(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Polo Bourieau與塵埃為伴,砍開和雕鑿石頭產生的碎屑顆粒,散落他工作室、頭髮和雙手表面。猜猜這個常常拿槌子、出入礦場的有型男人,是做什麼的?他是一個雕塑家,商場圓方中18米長的巨龍Earth Dragon、寫字樓Landmark East門前5米高的Walking East,都出自他手筆。

入石匠公會「環法」 後赴意學藝

雕塑家是個神秘的職業,遇到Polo,他介紹自己,許多人恐怕要多次確認——港人對公共雕塑不陌生,但恐怕少人想像過,作者會出現在眼前。他公司名喚「Urban Rock」,本人則並非「石頭中爆出來」的人,生於法國南特的他,已經居港廿多年,用公共作品點綴城市多處。

「抱歉,這地方全是塵,希望你不介意。」與Polo約在堅尼地城的工作室訪問,他一見面就說道。記者自然不介懷筆記簿和書包鋪上些許石頭灰,况且這些灰塵非等閒之輩,「這件雕塑的石頭來自伊朗,這個是(意大利)卡拉拉,那個自西班牙,還有一塊是法國的」。歐亞大陸,盡在Polo手下的作品,也在其掉落的塵埃之間。

港島工廈的空間,是Polo的4個工作室之一,還有一個在福建,兩個在意大利。瑞士傳奇雕塑家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在巴黎的工作室狹小雜亂,Polo的則在工業大廈,與昔日從事石匠工作時,所身處的教堂、古典建築和石礦場差距甚遠。

與時下大多年輕藝術家一樣,Polo也曾修讀藝術系。自小喜愛建築與雕塑的他,曾修讀法蘭西美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不過,就入行做雕塑,他採取截然不同的路徑。「當時我在學院尋找雕塑系,有人告訴我藝術系有兩個雕塑家。好吧,他們在做的是……把椅子固定在天花板上,實在是太概念藝術了,我只是想做雕塑。」1984年,他加入「法國石匠公會」,與石匠師父及師兄弟共事6年。

「這個團隊好特別,會周遊不同城市。我們先是在布列塔尼做了個項目,然後前往波爾多,再去馬賽、亞維儂、昂熱,然後是巴黎。」Polo離開石匠集體生活前的一次項目,是為羅浮宮修復石雕。

喜科技 惟信基本功不可少

「雕塑是有形狀的詩。」Polo說。最早他是在母校天主教小學和教堂,對雕塑萌生興趣。學習雕石時,他還跟隨法國的石匠及雕塑家出入石礦場,以親手接觸,選購石頭,最早掌握的物料是石灰岩(limestone)。即使今天Polo亦採用3D打印等先進雕塑技術,「我超級喜歡科技」,他深信在雕塑家有能力寫出「詩歌」,自由表達所思所想前,基本功不可少。

為石頭塑形,逐寸描繪輪廓時,Polo想像正跟5萬年前的原始人對話。「我們跟原始人在做的事是一樣的,差別只是他們要製作武器,但製作形體的方法無二致。」他期待途人,多多表達對作品的意見,「我常常見到人們跟我的雕塑自拍,我裝作路人,聽他們怎麼討論這些石頭。港人多受高等教育,他們的意見很有趣,有的讚,也有的彈,都重要」。

為進階學習大理石(marble),他曾在1994年搬到意大利都靈,方便往彼得拉桑塔學藝,「一個雕塑家一生,總要到這裏一次。米開朗基羅、亨利摩爾、野口勇等大師,全部都來過這裏」。

滿師自立後不久,他實現了夢寐以求的事業。2003年,第一個邀請他工作的大客戶是梵蒂岡教廷,他為意大利庫內奧的教堂製作一批看似被白布鋪蓋的家具,其實白布也是由石頭雕出。概念創新,卻也大獲修女及主教的好評。

同年,台灣花蓮邀請Polo到當地工作兩個月,是他首次來到亞洲。結束項目後,他希望回意大利前在亞洲逛一逛,於是到訪香港。對人多狹小的東方之珠,他備受震驚,密集高樓大廈給他新奇感受,認為此地發展迅速,與歐洲不能同日而語。「好刺激!好黐線!我回到意大利後跟人描述香港:中國學習和建造得好快,沒有人相信我。」

如果Polo廿年前繼續留在意大利,那他會成為一個典型的西方雕塑家,接受歐美顧客委約,或許時常製作宗教類雕塑。但他決定要到東方闖天下,於是手下的石頭成了龍與鳳的形狀,也有反思現代人身分。

指港客多願討論 合作愉快

圓方的Earth Dragon,和北京鳳凰城的A Phoenix等眾多雕塑,都是Polo詮釋中國文化,為香港地產商客戶所創作的作品。「我喜歡香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論你是黑人、白人、法國人還是什麼人,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你就能投得項目。」4條以山西黑花崗岩雕鑿的巨龍總長18米,鳳凰則為白花崗岩,高8米半,有其氣勢。

雕塑藝術家的事業路與畫家大有分別,不一定要到畫廊和藝術館擺展,反而更接近建築師:畫圖、向客戶提案和開會。「我們提案8次,才會有一次成功。」在香港,Polo的客戶大多友善,願意花時間聆聽創作理念。「一般雕塑家會聯絡潛在客戶:『我可不可以來匯報創作方案?』在紐約、巴黎,通常是『no, no, no』,就算是『yes』的話,亦只有10分鐘。」於本港,Polo不時跟客戶熱烈討論超過一小時,客戶也會真摯提出想法。

他說香港是一個大城市,卻也是一個小城市。若一個雕塑家在地產圈內獲得認可,會獲業界人士推薦。「你跟Polo談談吧!」近來多個委約創作項目,Polo是這樣得來的。

談到創作自由,以及與客戶的相處,Polo說在香港的經驗多數愉快:「客戶可能會指定一些主題,比如造一隻鳳凰或一條龍,但執行是由得我的,雕塑家可以發揮自己獨特的風格。」A Phoenix是隻浴火重生的鳳凰,翅膀從地面展開,不見身軀與鳳頭;Earth Dragon亦是貫穿圓方樓層上下的4條龍,均非經典傳說形象。這些花崗岩為火成岩,由地下岩漿在地殼深處冷卻凝固而成,對火紅神獸的寓意,受客戶和途人喜愛。

Polo希望途人多觸摸自己的作品。當雕塑表面經人手撫摸成千上萬次,有如拋光效果,也是作品一部分。對龍與鳳,他沒有多作解釋,唯獨見記者看穿他最近為恒基地產製作的作品Storia,有關《聖經》巴別塔故事,他破例分享。

Storia的材質為卡拉拉大理石,外觀是一對鏡像巴別塔。「故事中人類齊心合力造塔登天,神不希望人成功做到。」雕塑上嶙峋的鑿痕,象徵突破困境的希望,只是到頭來,一面巴別塔卻是朝向地下。

倡政府多邀雕塑家創作

「你看不出這塔是穿破地底,還是備受包圍,無法再進一步。」Polo解釋,這處境有點像香港藝術社群。「疫情之後,大批外籍人士離開這城市。突然之間,香港藝術圈開始留意,這城市中本身有什麼作品,不再只是眼望外國。居港藝術家更堅定此城為家,互相扶持,形成一種新的香港人身分。從藝術的角度去看,真不錯,不是嗎?」同時,這社群仍面對創作紅線等挑戰。

他今年出版新書Written in Stone,羅列過往數十件大型委約作品,與個人創作的小作品。有什麼想跟年輕藝術家說?「不要等有人賞識,才去創作。」他認為從事藝術,際遇受多方面影響,但做出好作品,關鍵不外乎成熟地表達想法。他建議雕塑家創作公共作品時,多到當地居住,吃地道食物,了解附近環境,最好學懂該地語言,如他的普通話不甚流暢,最少能溝通和跟內地團隊講笑。

公共雕塑有點綴市容的效用。Polo希望正思考設立更多「打卡點」的香港政府,多考慮邀請雕塑家創作,「讓遊客打卡吧,多好?」此外,若能在稅務和建築條例方面,為地產商創造增設雕塑的誘因,香港藝術家的機遇則會大增。

居港廿多年,已經年近六十的Polo說香港為他心安處,也是他一眾作品的家,不考慮搬回意大利或法國。疫情期間,他邀請盲人到展覽場地撫摸自己的雕塑。「他們好感動,我也好感動。」欣賞雕塑不止靠眼看,也要用手摸,任何人都應該有體驗的機會。下次見到Polo的石頭,不論你學過或沒學過藝術,年長或是幼,「去摸吧!拜託你!」他衷心希望着。

文:梁景鴻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人物]

查看原始文章

明星成長 |《真相猜.情.尋》方東昇 中大新聞系GPA爆4 入行25年形容自己係「○○記者」

新城八大家

塑化劑|內地涼鞋被驗出塑化劑含量超標 醫生警告人體過量攝取或導致性早熟

生活易ESDlife

【LINE你睇】Crocs ✕ Krispy Kreme首度聯乘 經典冬甩變洞洞鞋直接穿上

LINE TODA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影音

長洲美食!焦糖梳乎厘蘋果酥|師妹甜品|長洲

田中小太郎

【全港首個】Mamuang芒果妹大型藝術打卡裝置

Supermami

【香港動漫節】必行店舖攻略(下)

HotCat! 熱貓

【香港動漫節】必行店舖攻略(上)

HotCat! 熱貓

玩具廊(Toys Gallery)強勢進駐 ACGHK 2025!全球 IP 藝廊風暴席捲,打破玩具界限,帶來無限驚喜!

男士通信

【LINE你睇】Crocs ✕ Krispy Kreme首度聯乘 經典冬甩變洞洞鞋直接穿上

LINE TODAY

寵物情緣/鮑正芳領養2個月大貓咪全是「緣分」 喊話不退休:遊山玩水也會膩

Styletc TW

剪報、電影海報、雕像記錄傳奇 李小龍「打」入大南街

明報

人氣日式刨冰進駐土瓜灣

明報

Quicknote:大角嘴榴槤冰綿滑濃稠

明報

Quicknote:旺角搶購孫興慜、莫迪歷簽名球衣

明報

期間限定紫薯tiramisu口味 「羽毛刨冰」精緻如和菓子

明報

刨冰加辣醬酸梅粉 向酸辣粉致敬

明報

上水10米蘋果燈籠牆浪漫打卡

明報

香港中樂團新樂季「笙生不息 - 國際笙簧節」 史無前例香港、北京、上海、貴州四地直播笙簧馬拉松

朗清心遊

尖沙咀美食 |全港首間韓國自助餐!1價錢無限任食醬油蟹、鮑魚等150款美食!

香港人遊香港

【快閃登陸】Tempo期間限定快閃館

Supermami

妮歌潔曼出任Cle de Peau全球品牌大使 與女兒一同驚喜現身廣告

am730

為甚麼奶油風於室內設計備受追棒?5大關鍵打造奶油風質感空間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銅鑼灣型格單位,美學與機能兼備的二人天地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4個機能設計小宅精選,小空間也能住得巧而美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何文田瀚名單位,機能與美學結合的客製化生活空間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5個創意辦公空間設計,提升員工歸屬感及幸福感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灣仔區東半山珍罕地標式住宅項目堅尼地道33號,獨創設計滙聚自然繁華

Home Journal 美好家居

韓國彩妝品牌fwee登陸香港 首間專門店落戶皇室堡/限時85折優惠

am730

荃灣廣場逾3000呎雙場景運動體驗 水、陸兩地盡情放電

TODAY布告板

實試發現!中環大阪過江龍拉麵店NEXT Shikaku變身迷你teamLab

am730

【中環蘇豪新餐廳推介】Primo Posto Ristoro米蘭主廚炮製正宗意式風味 必試南瓜玉棋

Esquire HK

ONE PIECE登陸Pizza Hut 全新海賊王主題扭紋批+限定美食+周邊精品!4間主題店同步登場

am730

ABURI-EN日本人氣和牛限定系列强勢回歸!聯乘熊本熊!必食生蛋黃和牛丼飯+拉麵!快睇地址

香港人遊香港

2026 DSE考試費加4% 報6科要$3XXX

新城八大家

50歲後,過自己的人生!夫妻搭郵輪勇闖世界,不設限玩出另類第二人生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醫師娘留下3千多萬,「退休金都準備了」卻死於淋巴癌…華爾街操盤手:真正的財富不只是數字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著數優惠|馬莎中環旗艦店重開 6大限定優惠!特色茶買一送一 送Percy Pig環保袋

am730

憑運氣賺的錢,憑實力賠回去!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甚至越努力越愚蠢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暑假好去處|中環街市設連串市集活動 Tadaland MBTI遊樂場 /IKEA風鎖匙扣/漫畫肖像快閃店

am730
影音

2025動漫節必去攤位 大麻成主題冰室、膽大黨周邊

LINE TODAY

【愛發脾氣】孩子愈來愈愛發脾氣可能與睡眠有關?專家:長期忽視恐傷情緒與認知發展

MamiDaily

港產大熊貓8.15生日! 海洋公園推3大慶祝活動 邀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小童慶生

am730

新式潮州菜太古開分店 續以10年滷水膽注入新菜式

TODAY布告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