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胃藥「恐罹胃癌」!藥師揭恐怖真相:加工食品不是致癌主因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不少人會選擇吃胃藥緩解,不過藥師胡廷岳提醒,長期服用胃藥會讓胃酸不足,影響殺菌效果,讓幽門桿菌有機會趁虛而入,增加胃癌風險。
「『長期吃胃藥』會讓人胃癌嗎?會,加工食物甚至不是胃癌主因」。胡廷岳在粉專發文說明,根據2018年發表的全球癌症存活率監測,過去20年間,台灣胃癌存活率僅提升3%,遠遠落後於日本和韓國。
長期吃胃藥會增加胃癌風險
胡廷岳指出,真正罹患胃癌的主要病因不是燒烤、泡麵、加工食品,而是潛伏在胃裡的「幽門螺旋桿菌」,台灣人10個胃癌,有9個都是因為這支菌;更可怕的是,幽門桿菌感染所造成的胃癌,與台灣人「愛吃胃藥」息息相關。
胡廷岳分享預防胃癌3招,避免胃癌90%成因:
不要長期吃胃藥
無論是PPI胃藥、還是所謂傳統型的胃藥,其實胃藥的根本功用只有一個:「讓胃酸變得不酸」。說穿了,胃藥根本一點保護胃的功能都沒有,反而讓胃酸變得不酸,原本可以「殺菌」的胃酸沒有效果了,幽門桿菌就會趁機入侵。這就造成台灣人胃不好、吃胃藥、然後胃又更不好的惡性循環。
抗生素療程乖乖吃完
幽門桿菌治療,一般會搭配2至3種抗生素與制酸劑,療程通常持續7至14天。但臨床發現,很多患者吃到第5天就覺得「症狀有改善」自行停藥,導致幽門桿菌根本沒殺乾淨,過幾個月後馬上又復發,又得吃一大堆藥,偷偷增加胃癌風險。
公筷母匙斷開傳染鏈
幽門桿菌是透過口水、餐具共食、親密接觸傳染,家人之間容易互相感染,因此家裡若有人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消化不良的症狀,公筷母匙、吃完抗生素療程、不要長期吃胃藥這三件事,請務必完整落實。
長期吃胃藥會令人胃癌嗎?會的。但背後兇手其實是「胃幽門桿菌」。胡廷岳強調,幽門桿菌早就有許多「吹一口氣、免抽血」就能檢查的方法,甚至幽門桿菌也有方便治療的手段(例如抗生素吃14天),台灣人如果想避免90%的胃癌主要原因,其實可以很簡單。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