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彤抗胰臟癌16個月「暫時」安全!多位癌友突變末期 她正面積極
兩性作家小彤在胰臟癌手術後第16個月,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儘管每月抽血一次,三個月做一次電腦斷層,主治醫師表示目前沒有轉移或復發跡象,但小彤深知不能心存僥倖。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指出,透過基因檢測若能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胰臟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已有顯著進步。
日前知名主持人沈玉琳食慾差、發燒且臉色蠟黃住院,據說有醫師有考量到胰臟相關疾病,當時小彤得知沈玉琳狀況後表示,「希望玉琳哥一切平安,不要中籤王」。因為小彤就是黃疸就醫發現罹癌王,她說「我一開始是發現黃疸,眼黃、尿黃、排灰白便,加上食慾很差,而且嗜睡,」醫師排除膽管阻塞、肝炎,就想到胰臟癌。
不過小彤也說,胰臟癌無法預防,也無法預測,當她因為黃疸就醫檢出胰臟癌時,醫生還告訴她:「你一定上輩子燒好香,老天爺才會想辦法用這種方式先警告你,因為有很多人沒有任何徵兆,一發現就末期,你實在太幸運了!」
胰臟癌存活期限令人憂心
雖然小彤很幸運在胰臟癌1B就發現,但是她卻說自己不能存僥倖的心態,因為根據最新統計數據,胰臟癌即使是早期第一期,存活中位數也只有20至24個月,第2期為15至17個月,第3期僅10個月,第4期更只有4個月。
小彤在臉書表示,身邊幾位同樣期數的胰臟癌友,都在手術後不到兩年就轉移或復發,變成末期第4期。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小彤仍是選擇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只要能鮮活暢快地呼吸著,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不管剩多少日子,我還是要痛痛快快地活!」
化學治療進步延長存活期
李思錦醫師表示,近年來胰臟癌的化學治療已有長足進步,平均存活期從過去的3至6個月,延長至9至12個月。透過基因檢測,胰臟癌患者也能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例如可選擇的標靶藥物以及免疫癌症治療藥物,進一步延長壽命。
早期發現胰臟癌仍有希望
雖然胰臟癌非常棘手,但目前已有許多藥物發展。李思錦醫師強調,若能在1、2期等早期發現,經治療後,在臨床上也發現不少胰臟癌患者存活10年以上。小彤決心努力活下去,期許自己能成為「前段班」的資優生,為胰臟癌患者樹立榜樣。
◎ 圖片來源/翻攝自兩性作家小彤臉書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兩性作家小彤.李思錦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