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深海魚較健康? 吃進過多重金屬當心你的腎功能不保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就是喜歡吃海魚,64歲李先生熱愛海釣,為此,考了船員證,還擁有一艘小船,有空就出海釣魚,午餐吃魚、晚餐也吃魚,日前接受健康檢查,報告讓他傻眼,腎功能只剩下正常人一半,而尿液中重金屬「砷」超標5倍之多。醫師研判原因為長期食用海魚,累積過多重金屬「砷」。
長期暴露於重金屬 腎功能受損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1.67倍
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鍾牧圻指出,李男在健檢前自覺身體健康,沒有噁心、嘔吐、黃疸或疲倦等中毒症狀,但重金屬檢測結果異常,尿液中砷濃度高達586.9 µg/L,遠超過正常值(<100 µg/L),而其他重金屬項目均正常。
鍾牧圻研究團隊分析中台灣1600多名到院接受健康檢查民眾的報告,發現多重金屬(如砷、鉛、鎘)暴露與腎功能下降,仍著顯著關聯。進一步研究顯示,若民眾長期暴露於重金屬,腎功能受損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1.67倍;若合併葉酸缺乏或高尿酸血症,風險提升至2.83至4.16倍。
值得一提的是「砷無聲傷腎」,鍾牧圻說,砷對人體腎臟有潛在危害,腎毒性極強,若經由飲食、水源或環境長期攝入,可能導致腎功能持續惡化,卻不自知,因為早期重金屬污染,幾乎沒有症狀,就跟李先生一樣,如等到噁心、嘔吐、黃疸或疲倦等中毒症狀時,幾乎已是病情嚴重,建議中老年人應該定期接受尿液檢測。
鍾牧圻表示,環境重金屬主要來源為食物、飲水和工作環境,民眾務必少吃不明來源的草藥、未經合法檢驗的保健食品、礦物質補充品,或受污染的大型深海魚蝦。
李先生表示,自己從小特別喜歡吃海鮮,只要有機會,就會吃魚蝦,海釣時,釣起哪些魚,就直接煮來吃,沒想到吃出問題。醫師研判他體內累積過多重金屬砷,就是長期食用海魚,囑咐他不要再吃海魚,並給予解毒劑,腎功能才逐漸恢復正常。
出現不明原因腎功能異常應考慮重金屬可能性 接受尿液檢測
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游棟閔表示,該名個案經飲食衛教,並使用解毒劑 Acetin(愛克痰)治療後,2個月內尿砷值降至正常,腎功能也從中度損傷恢復至接近正常(肌酸酐清除率回升至85.9 mL/min)。
游棟閔提醒,民眾如出現不明原因腎功能異常,就應考慮重金屬可能性,接受尿液檢測。透過完整檢查與早期介入,有機會防止腎臟進一步惡化,甚至逆轉腎功能。
吃太多深海魚血液中甲基汞含量恐增高 專家教你深海魚這樣吃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鯨魚、鯊魚、旗魚、油魚、鮪魚等深海魚,屬於食物鏈頂端,因海洋工業污染嚴重,就可能引發甲基汞污染,若食用太多深海魚,血液中甲基汞的含量增高,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如何吃深海魚,才健康?顏宗海提出4大建議:
1.注意份量,一星期最多吃「半個巴掌大」,大約80至100公克魚類。
2.只吃魚肉,避免食用魚頭、魚皮、內臟及脂肪等部位。
3.避免高溫油炸,這將破壞營養,反而更不健康。
4.孕婦、嬰幼兒應該避免食用深海魚,以免影響胎兒及嬰幼兒腦部神經發育。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UCC如何緩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輕症分流助改善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