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高走低 台經院上修 GDP 至3.02%、下半年恐跌破1%
台經院25日公布最新台灣經濟預測,預期2025年將呈現「前高後低」的發展格局,全年GDP年增率預估為3.02%,較4月預測上修0.11個百分點。主因是上半年受惠於AI伺服器、雲端與高效能運算產品出口暢旺,以及企業提前拉貨與資本投資強勁推動,帶動GDP年增率上看5%;不過隨著基期墊高與外需動能逐步趨緩,下半年經濟表現將明顯轉弱,預估GDP年增率可能回落至1%以下。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近期川普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一連串關稅喊話,使國際經濟出現「談判氛圍濃、政策未明」的忐忑情勢,雖然目前各國公布的對等關稅尚未正式生效,但企業與消費者信心早已受到影響,也讓全球經濟展望在第二季陷入低點。
不過隨著5月以後美中關係緩和、日本與澳洲陸續與美方達成協議,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回升,美國、歐洲與中國經濟指標皆呈現修復跡象,預示第三季不確定性略為下降。
孫明德指出,台灣出口表現則一枝獨秀,今年1至6月出口成長率全球居冠,主要靠資通視聽產品熱銷美國市場,躍升為我國最大出口項目,取代過往主力的電子零組件。
若仔細探究今年5至6月出口市場,至美國的比重已高於中國,反映商品結構轉變與貿易路徑重塑。孫明德也坦言,因直接賣進美國比例升高,未來若台美關稅談判結果不如預期,恐將衝擊我國價格競爭力,成為下半年風險來源之一。
在投資方面,AI伺服器強勁需求也帶動企業擴產與設備進口,今年上半年資本設備進口年增近60%,半導體設備更接近倍增。孫明德說,「今天的投資是明天的出口」,顯示下半年仍具出貨支撐力道,AI商品不像傳統商品會因提前拉貨就結束,需求預期將持續遞延。
相較之下,內需表現仍顯疲弱。台經院觀察到,汽車買氣受到關稅觀望影響,成為拖累零售指標主因,今年上半年零售營業額年減0.36%,但若排除汽車銷售,仍有1.4%的正成長,若美國關稅政策明朗,下半年購車潮有望回補上半年的遞延需求。
物價方面,6月CPI年增率降至1.37%,核心通膨也連續四個月走緩。台經院認為,央行可望在9月視物價走勢調整貨幣政策,若能適度放寬,對下半年內需與整體經濟有助益。
至於廠商景氣調查結果,6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微幅下滑至85.88,服務業與營建業則終止連五月下跌、回升明顯。企業對未來半年看法分歧,AI相關產業維持樂觀,但鋼鐵、汽車與傳產業者則因匯率與美關稅變數,偏向保守應對。
所長吳孟道補充,美國貨幣政策與關稅動向將是市場關注焦點,若川普在8月1日正式宣布關稅稅率,可能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但就過往經驗來看,美方談判空間仍大,是否落實與最終幅度仍待觀察,金融市場是否穩定,也將影響新台幣匯率表現,預期下半年匯率將介於29至30元區間震盪。
台經院分析,2025年台灣全年經濟仍可望維持3%以上成長,出口與投資為上半年主力,下半年內需若逐步回溫,且關稅談判有轉圜餘地,全年經濟表現可望優於先前預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