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後…外資圈輪番加碼目標價、這家最高上看1,800元
台積電(2330)18日盤中創下1,160元波段新高,同時追平歷史天價。自台積電法說會後,外資圈輪番加碼調升目標價。其中,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最高上看1,800元,暫居外資圈最高。綜合外資法人建議,投資人適時在匯率影響市場情緒走弱時逢低布局。
統整各家外資券商,晨星調升台積電目標價,由1,700元上調至1,800元,上漲空間約達59.3%,目前暫居外資圈目標價最高;花旗證券由1,280元上修至1,400元,居次。
另外,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由1,288元升至1,388元,且為首選(Top Pick)個股;高盛由1,210元調升至1,370元;野村由1,280元上修至1,310元;滙豐由1,280元升至1,305元;大和資本則由1,200元升至1,250元,各家皆維持「優於大盤」或「買進」評等。
三大關鍵催化劑 還可能續推台積股價
大摩大中華區半導體主管詹家鴻表示,H20晶片恢復出貨對台積電而言是利多消息,而台積電後續若具備三大關鍵催化劑,將成為推升股價的觀察重點,包括:2026年CoWoS產能規劃、晶圓價格談判結果,以及半導體關稅豁免(或延長寬限期)等相關政策進展。
事實上,台積電2026年3奈米與4奈米製程產能仍將十分吃緊,有利後續調漲價格。基於此,詹家鴻預估台積電2026年營收可望年增20%,主要受惠以下四大成長驅動:雲端AI晶片營收再年增30%至40%;Intel將NovaLake CPU與GPU等相關業務委外給台積電2奈米製程生產;台積電積極搶攻中國大陸AI市場,如B40晶片訂單等;半導體景氣回溫,需求逐步恢復。
面臨不確定性仍上修成長預估 主要反映台積電自身優勢、而非產業回溫
展望後市,綜合高盛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呂昆霖、大和資本亞洲科技研究部門主管徐禕成表示,儘管面臨匯率逆風,台積電仍維持長期毛利率目標在53%以上,並持續推動「販售價值」策略,意味台積電可能目前正與客戶協商2026年的定價。
不過,儘管仍面臨關稅與匯率等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台積電仍上修2025年美元計價營收成長預估,主因來自AI需求遠超預期。徐禕成提醒,此成長更多反映台積電自身技術與客戶優勢,而非整體產業同步回溫。特別是在關稅不確定性下,許多非AI領域上半年提前拉貨,實際需求仍偏疲弱,尤其是消費性應用,恐導致下半年晶片周期出現放緩跡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