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1習慣」害一家三口全罹癌!醫師揭6大「致癌飲食雷區」千萬要小心
很多人為了省錢精打細算,但某些「省錢招」可能害了健康。林口長庚廖繼鼎醫師曾遇到一家三口長期吃剩菜,結果相繼罹癌。黃軒醫師也說,罹癌多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非一時多吃或少吃就能決定。以下整理6種常見的危險飲食習慣,提醒大家注意。
罹癌飲食壞習慣:別貪便宜吃發霉或過期食物
許多人為省錢會買打折快壞掉的蔬果、或削掉發霉處繼續吃,甚至吃過期食品。但這類食物可能含黃麴毒素,長期攝取會提高肝癌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黃麴毒素是已知的人類致癌物,沒有「安全」攝取劑量,避免發霉食物是預防癌症的基本功。
罹癌飲食壞習慣:加工食品省時卻傷身
忙碌上班族常用泡麵、香腸等加工食品解決一餐,省時又省錢,但這類食物多為高鹽、高糖、高脂並含多種添加物。法國NutriNet-Santé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攝取每增加10%,整體癌症風險就可能提高超過10%。長期吃會提高罹癌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罹癌飲食壞習慣:吃太多紅肉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指出,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過多,與大腸癌風險增加相關。像牛、豬、羊等紅肉適量攝取沒問題,但若天天大口吃燒肉、牛排或加工火腿、培根,就會增加致癌物質(如亞硝胺)的暴露風險。專家建議每週紅肉總量盡量控制在500克以下,多選擇魚類、豆製品等替代蛋白。
罹癌飲食壞習慣:吃太多甜食
高糖飲食不只是肥胖主因,也會間接提高癌症風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指出,肥胖與至少 13 種癌症有顯著關聯,包括乳癌、大腸癌、胰臟癌等。習慣喝手搖飲、吃甜點、糖果,會讓身體長期處於高胰島素、高發炎狀態,建議選擇無糖茶、少糖水果替代,控制每日添加糖攝取在總熱量10%以下。
罹癌飲食壞習慣:飲食不規律或吃太飽
經常暴飲暴食或餐次不規律,會增加胃腸道負擔。研究發現,長期吃到過飽,胃酸分泌旺盛,可能刺激胃黏膜,增加胃癌風險。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也提醒,規律進餐、七八分飽是腸胃保養關鍵。專家建議盡量固定三餐時間、細嚼慢嚥,避免深夜大餐或報復性飲食,降低消化系統疾病與癌症風險。
罹癌飲食壞習慣:纖維吃不夠
膳食纖維不只是預防便秘,還能稀釋腸道致癌物、促進有益菌生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攝取至少25克纖維,能顯著降低大腸癌風險。國外大型前瞻研究(EPIC)顯示,高纖飲食族群大腸癌風險可降低約20%。多吃全穀、豆類、新鮮蔬果,是日常最簡單的防癌飲食策略。
封面&內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立即加入『女人我最大官方帳號』美麗祕訣、每日運勢、好康優惠搶先看!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顯示全部
留言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