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劉燦宏表示,萬芳醫院自創院以來即以社區照護為重要任務,服務範圍涵蓋文山區、新店西側、坪林與深坑等地,許多長輩居住於山區,或獨居,或屬於「老老相顧」的家庭結構,使傳統住院照護模式面臨極大挑戰。
為因應此難題,萬芳醫院積極導入HaH(Hospital at Home)模式,讓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與呼吸治療師等,親赴患者家中或長照機構,將醫療從院內延伸至社區,目前已完成超過110例個案,涵蓋3大常見病種,包括吸入性肺炎或因痰液排不出所引發的肺炎、導尿或水分攝取不足導致的泌尿道感染,與久臥產生的褥瘡與蜂窩性組織炎等,成績在全台各醫院數一數二。
劉燦宏指出,HaH特別適合病情穩定但仍需醫療介入的個案,例如高齡感染、慢性病急性發作或術後康復初期,而醫院透過HaH,便可將有限資源集中於真正急重難症病患,包括中風、心肌梗塞與重大手術後病人,提升整體醫療效率。
除院內實務經驗,劉燦宏也分享國際趨勢。他表示,澳洲已將HaH制度化,醫院在設計上同時配置「實體病床」與「虛擬病床」,後者即為在宅病床,應用範圍包含安寧療護、癌症化療與血液透析等,顯示在宅醫療可涵蓋從亞急性到慢性等多階段需求。
相較下,台灣目前僅開放肺炎、泌尿道感染與褥瘡等少數病種,對此,劉燦宏認為,未來應擴充至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與穩定期癌症治療等,逐步建立完善的虛擬照護體系,提供民眾更多元選擇。
針對健保財務負擔沉重,劉燦宏也說,在此架構下推動HaH更具優勢,既可節省床位資源及人力成本,部分生活照護更有利於家屬協助,也減輕醫護壓力,不過目前執行上還有挑戰,例如影像檢查,現仍不易在病人家裡完成,需仰賴可攜式X光機等硬體擴充,另家庭若缺乏基本照護能力,也會影響HaH的品質和安全。
對於擴大HaH,劉燦宏指出,萬芳醫院已在規劃導入攜帶式X光機,以及更多的遠距視訊工具,也重視患者家庭支援系統的強化,將持續調整評估標準,使家庭力量可有更多挹注。
國內許多醫院都面臨醫事人力短缺的問題,不過劉燦宏認為,這也是HaH應加速推動的原因之一,只要能將輕、重症分流做好,使醫療順利外展,醫院便能專注處理複雜、高風險患者,相信此將為人力困境的重要解方。
劉燦宏表示,萬芳醫院未來將進一步深化HaH,包括升級遠距照護、利用視訊指導復健運動等,也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他強調,高齡醫療是整個台灣社會都要面對的挑戰,醫界一定要加快佈局,他與團隊也將一起朝此方向努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