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衝擊誰扛?童子賢:代工廠利潤薄,品牌才是主戰場!
台灣對美關稅終於「開獎」,白宮在美東時間7月31日發布行政命令,台灣稅率從32%調整為20%,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美雙方還未完成總結會議,20%為「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不過仍引發市場焦慮情緒。
稅率公布前一天,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針對模擬劇本提出看法,他表示,他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多變,台灣不需要太早驚慌,承受這波關稅壓力真正對象,其實也不是台灣代工廠,而是背後的美國品牌。「這是美國的關稅打到美國的品牌。」
關稅衝擊誰?「美國品牌壓力比台灣更大」
童子賢直言,關稅的真正壓力其實並不在台灣身上,「這是美國的關稅打到美國的品牌。」因為台灣大多是代工角色,利潤不可能高到能吸收25%的關稅衝擊, 真正壓力會落在品牌商身上 。
確實以蘋果供應鏈為例,代工廠只能賺取微薄的1成利潤,而蘋果執行長庫克在8月1日最新公布的財報中坦承,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蘋果在2025年第二季承擔8億美元(約台幣240億元)的額外成本,若現有關稅保持現狀,預計在第三季將面臨高達11億美元(約台幣330億)的關稅成本,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只能以iPhone價格調漲來因應。
童子賢強調,這場關稅戰最終還是要看美國消費者的反應。就算提高關稅,「美國還是需要用手機」,大家比的就是誰承擔得起、誰價格撐得住,換句話說,台灣不會是唯一承受衝擊的一方。
至於外界關注晶圓代工產業是否會因此受衝擊,他則認為不必過度緊張。「台積電靠的是少林寺練功,不靠稅率補貼」,真正決勝的是製程技術與客戶應對能力。
他以英特爾為例,即使在本土生產,沒有稅負問題,但一直以來也難以撼動台積電的地位,甚至近期還傳出有可能退出代工市場。「這就說明了,稅率的確有影響,但不是關鍵。」他形容,台積電是全球晶圓競賽中的優等生,值得台灣引以為傲。
延伸閱讀:川普宣布台灣對等關稅20%!比日韓15%還高,一表看全球最新稅率
關稅變數多「不必太早下定論」,台灣是世界夥伴非威脅者
至於美國可能援引兩項美國貿易法中的兩大條款,作為課徵關稅的法理依據,包括《301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對他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祭出制裁,《232條款》則是出於國安考量,讓總統可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商品施加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
童子賢指出,這屬於美國內政不便批評,但他強調,今年以來,台灣科技產品對美出口明顯暢旺,光是前五個月的出口總額,就已超過2023年全年的水準,這代表雙方供應鏈關係密切,「台灣並不是威脅者,也不是來搶生意的調皮搗蛋者」,無論是半導體、顯卡、電路板、機櫃,台灣的產品多是用來支援AI和雲端應用,是為了幫美國的忙,不是來打壓美國產業。
針對外界討論台灣是否應比照日本、南韓,以巨額投資換取關稅減免,童子賢則分析,日本人口達1億2400萬、南韓為5100萬,而台灣僅有2350萬,三國人均GDP相近,但若以經濟總量推估,日本約為台灣的4至5倍、南韓為2倍,「若日本投資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那台灣目前透過台積電承諾的對外投資,加一點點就差不多。」
他語帶幽默補充:「這些數字是媽祖託夢的,大家不要太認真。」同時也提醒,不宜過早將關稅「開獎」結果視為定案,「美國主政總統(川普)的風格變化多端,今天說25%,過幾天又簽協議、又變成10%,這都有可能。」他舉印度為例,美方曾以大量採購俄羅斯能源與武器為由,作為課稅理由,但印度本身軍備來源多元,美國最終也未全面加稅。「這些都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台灣不需要太驚慌。」
延伸閱讀:南韓關稅降至15%:除了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還有哪些代價?
延伸閱讀
大全聯8月起掰了LINE PAY、街口!全支付3%回饋也喊停,會員權益異動一次看
國泰CUBE卡新權益再+1!爸媽限定「童樂匯」8月開跑,最高可享10%回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