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要半小時!日本間歇健走法爆紅 快慢交替助減脂和降血壓還能護關節
長期以來,「每天一萬步」幾乎是維持健康與減重的經典口號。但近來,一種源自日本的健走方法在 TikTok 等社群平台爆紅,號稱只需30分鐘就能達到甚至超越傳統健走的效果——這就是「日本間歇健走法」。此運動方式近日被《衛報》(The Guardian)與《今日美國》(USA Today)專文介紹,引發國際關注。
哥本哈根大學副教授克里斯汀.卡斯托夫(Kristian Karstoft)解釋,快走速度要快到「無法連續說長句」,慢走則要慢到能完全恢復體力。不過,他指出,許多人反而很難在慢走階段「放到夠慢」。
《衛報》科學記者妮可拉.戴維斯(Nicola Davis)親自嘗試時,形容快走時像趕火車般大步前進,慢走時則像在路邊找掉落的耳環。雖然一開始覺得節奏忽快忽慢有點尷尬,但30分鐘結束後,整個人溫熱有勁,卻不會喘到說不出話。
類似「低衝擊版 HIIT」 對中高齡與關節敏感族群友善卡斯托夫指出,間歇健走適合容易在跑步中受傷的人,或平常運動量不多的中高齡族群。對體能較佳的人,快走階段甚至可以改成慢跑,效果更好。愛丁堡大學運動生理學講師尚恩.菲利普斯(Shaun Phillips)則補充,這種方法原理接近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能在更短時間內達到與中等強度運動相似的效果,因為「高低交替的節奏,會迫使身體做出更大的適應反應」。
其實,日本間歇健走法並非新發明。日本科學家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研究,尤其針對中高齡族群。一項追蹤139位平均63歲健康參與者、為期5個月的研究顯示,每週進行至少4天高強度間歇健走的人,其最大攝氧量顯著提升,血壓下降、膝關節更強壯,成效遠超過持續中速健走或不運動者。
卡斯托夫團隊另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也發現,儘管消耗的總熱量與持續健走組相同,但間歇健走組在血糖控制與整體健康改善上表現更佳。他指出,持續4至6個月的間歇健走,體能可提升15%到20%,體重平均減少3至5公斤,主要減的是體脂。
卡斯托夫與團隊去年發表的綜合分析認為,日本間歇健走法對年長者尤其安全有效,可提升肌力、心肺功能與多項健康指標。不過菲利普斯也提醒,並非所有人都喜歡高低交替的節奏,重點是找到能長期維持的運動模式。如果覺得每天湊滿一萬步太困難,這種「3分鐘快+3分鐘慢」、不用跑、不用健身房、只要半小時就能完成的健走法,或許是你的理想選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