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搭機長時間久坐,小心誘發深層靜脈栓塞!深層靜脈栓塞的復健運動與治療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1小時前 • 文/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劉怡均
搭機長時間久坐,小心誘發深層靜脈栓塞!深層靜脈栓塞的復健運動與治療

王小姐今年58歲,本身有在使用荷爾蒙藥物,因平常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最近因為出差搭了幾次長途飛機,回來後發現左小腿又腫又痛,還覺得熱熱、緊緊的。她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血管裡面卡了血塊。

何謂深層靜脈栓塞

深層靜脈栓塞指的是血栓形成於深層靜脈,阻塞血液回流後造成靜脈血管發炎及患側肢體腫脹,較常見於小腿或大腿的深部靜脈。典型症狀包括單側下肢腫脹、疼痛、皮膚變色或發熱。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誰比較可能得到深層靜脈栓塞

高風險族群包含術後病人、長期臥床、懷孕、癌症病人、年紀大、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是荷爾蒙替代療法、肥胖與有凝血異常體質者。

深層靜脈栓塞有多常見

相對於西方國家,亞洲人發生率較低,台灣每年的發生率大約是萬分之一左右。

深層靜脈栓塞的治療原則

急性期治療以抗凝血藥物為主要方式,目的是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並降低發生肺栓塞的風險。然而對部分血栓範圍較大、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已有患肢缺血症狀的病人,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侵入性血管介入治療,如導管取栓、溶栓或置放下肢靜脈過濾器手術等。急性期過後,穿戴醫療等級的彈性襪可幫助減輕患肢腫脹,並預防日後出現「栓塞後症候群」。同時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運動訓練在恢復期也具有關鍵作用,不僅有助於改善症狀,也能提升病人的整體生活品質。

復健治療建議

深層靜脈栓塞在急性期後時常會有靜脈高壓的問題,進而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在站立或走路時尤其明顯。因此,復健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行走時的靜脈壓力,以減少組織損傷與症狀。

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是目前除藥物以外,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藉由壓力襪(彈性襪)、多層彈性繃帶或非彈性繃帶來提高皮下組織壓力及間接強化小腿肌肉加壓功能,以減少水腫及促進血液回流,進而改善靜脈功能不足的問題、預防栓塞後症候群。建議日常穿戴至少1年,並使用膝下長度的分級壓力襪,踝部壓力達30–40mmHg,並向上遞減。雖然使用較高壓力的壓力襪可降低潰瘍復發,但大多數病人難以長期穿戴。因此,若病人無法忍受持續性壓力,亦可考慮改用間歇性壓力治療。

間歇性氣壓治療

藉由透過間歇壓力(40–50 mmHg)刺激靜脈回流,幫助穩定下肢體積。適合用在無心臟衰竭病史且影像檢查顯示無顯著靜脈阻塞的病人,可做為無法耐受長時間壓力襪穿戴的替代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在同時合併動脈狹窄的病人身上,需調整壓力強度(改用較低至中度壓力),以避免影響動脈血流。

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乘車或工作,應每1–2小時起來活動。飲食與水分控制、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脫水。避免按摩患肢,以防刺激血栓脫落。最後,如有頭暈、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復健運動建議

急性期(發病後1–14天內)

過去曾建議深層靜脈栓塞病人臥床休息,但最新系統性回顧顯示早期下床活動不但不會增加肺栓塞風險,反而有助於靜脈回流、減輕腿部腫脹及疼痛的症狀。美國運動醫學會也指出,只要患者已開始抗凝治療且狀況穩定,便應及早開始溫和運動,避免肌肉失用及功能退化。

建議運動

•足踝幫浦運動:每小時10–20次、每日多次,以刺激小腿靜脈回流的功能。

•下肢抬高:將患肢抬高於心臟,每次15–20分鐘、每天多次,有助於消腫。

•關節活動運動:踝關節與膝關節的主動或被動活動,可以預防關節僵硬並促進血液循環。

•短程行走:經醫師評估後可在家中短距離行走,每次2–5分鐘,穿著壓力襪效果更佳。

亞急性到恢復期(約第2週到第8週)

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恢復活動量、增加小腿肌力與耐力,同時預防「栓塞後症候群」。根據研究顯示,有計畫性的運動訓練如走路、腳踏車、游泳等,能有效減緩症狀並改善靜脈功能。

建議運動:

•規律行走訓練:每日定時短程步行(每次行走5–10分鐘,每日共1–2小時),建議穿戴醫療級彈性襪,可減輕靜脈壓力。

•小腿肌力訓練:如踮腳尖、單腳站立、漸進式負重抬腿等,從徒手訓練開始,逐漸增加強度。

•水中運動:如水中行走或水中自行車,有助減少下肢靜脈壓、改善腫脹,適用於體能不佳者。

•系統化訓練: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此階段可逐步納入中等強度有氧訓練(例如走路或腳踏車,自覺費力程度約11–13)、每週至少3次,每次20–60分鐘。漸進性加入下肢阻力訓練,每週2–3次,每組8–12下,強度從低至中度逐步提升。

結語

深層靜脈栓塞的病人在醫師評估後,是可以安全活動的。適度運動不但不會增加風險,還能預防「栓塞後症候群」。急性期可開始緩步行走,亞急性期建議搭配彈性襪維持日常活動,恢復期則應進行有系統的運動訓練,針對小腿肌群與心肺耐力加強,進一步促進功能恢復。若您想了解更詳細的運動處方與訓練計畫,建議與您的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討論,共同擬定最適合您的復健目標與方式。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33歲女天天吃健康餐,半年內反胖7公斤?減重醫:長期誤吃「這食物」惹禍

康健雜誌
02

長期吃胃藥「恐罹胃癌」!藥師揭恐怖真相:加工食品不是致癌主因

TVBS
03

進口蔬菜農藥超標!「這款」台灣人平時超常吃 38.37噸退運銷毀

CTWANT
04

她早餐喝這款咖啡+饅頭竟糖尿病前期!早餐推薦吃什麼?5招穩血糖

健康2.0
05

AI聊天機器人恐誘發精神錯亂 丹麥精神科醫師警告「已成真」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鼻子大=GG大?傳3部位能看出尺寸 醫解答了:長期沒用恐萎縮

TVBS

2~3歲孩子開學哭不停? 醫教5招分離焦慮調適法

健康醫療網

5歲童反覆中耳炎、睡覺被口水嗆醒 竟是呼吸中止症作祟

中天電視台

病患睡前吞23顆藥震驚全台...藥師揭醫藥不分亂象:制度不改悲劇還會重演

信傳媒

別讓「皮蛇」纏上你!一篇搞懂帶狀疱疹症狀、風險與疫苗選擇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老翁頸部長出「鴕鳥蛋」壓迫氣管險致命 竟是伯基特淋巴瘤惹的禍

台灣好新聞

丘腦掌控青少年大腦發育節奏:從感官到高階認知的精密計畫

明日科學

中暑怎麼辦?專家分享中暑3階段應對方法+預防中暑技巧

潮健康

臺灣四大機構聯手破解偏頭痛之謎!血液指標精準診斷,五年研究開啟神經疾病液態切片新時代

優活健康網

AI機器人陪診新突破!長效針劑控制思覺失調症,凱旋醫院創新療法助病友重生穩定人生

優活健康網

氣溫持續攀升!兒童體溫調節未成熟易中暑…嚴重恐休克

中天電視台

法國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2.6倍!聯馥食品進口遭攔查

中天電視台

HPV也會致口咽癌、肛門癌 9月起「國中男生」可公費打疫苗

ETtoday新聞雲

嚴重肝硬化併肝腫瘤,增加手術難度!先改善肝功能再採消融術治療,精準消滅腫瘤

華人健康網

每天啃生菜還便秘?醫師揭纖維要吃對 最雷便當菜「三色豆」高纖助排便

健康醫療網

5歲童乳牙蛀牙變蜂窩性組織炎 牙醫師傳授5大護齒關鍵

NOW健康

白內障、老花眼、飛蚊症提前報到?醫揭「眼睛提早老化」關鍵原因

優活健康網

迎戰高齡化挑戰,聚焦全人照護!「整合醫學品質國際研討會」他山之石供借鏡

華人健康網

「鼻子、腳掌、無名指」都與GG尺寸有關 醫盤點各國研究揭密

ETtoday新聞雲

「聯馥食品」進口產品出包 法國芥末醬二氧化硫超標

ETtoday新聞雲

便秘竟導致腎衰竭!醫推「冰咖啡+橄欖油」通便效果超強

中天電視台

狐臭連會陰也有異味,恐誤為陰道感染!多部位狐臭靠「這招」擺脫狐臭

華人健康網

向外求援就等於失敗?天才、獨行俠⋯5大「冒牌者症候群」你是哪一種

優活健康網

從久坐醫師到鋼鐵院長!高齡健康行動力啟發長者新生活

健康醫療網

愛上算你倒楣!交往前看清「6大特質」避免愛錯人:金錢觀不合也算

優活健康網

頑固性心絞痛:當傳統治療無效時的診斷標準與新療法選擇

常春月刊

5歲童牙痛臉腫竟拔4乳牙,醫:塗氟非萬靈丹,這5招才能防蛀

常春月刊

「男性沉默殺手」每年奪逾千命!林口長庚分享3步驟建立健康防線

桃園電子報

老翁頸部長出「鴕鳥蛋」,壓迫氣管險致命!竟是伯基特淋巴瘤惹的禍

華人健康網

研究證實「優格、牛奶、起司」可活化免疫 醫:半乳糖有助抗癌

ETtoday新聞雲

全台525萬人注意!65歲女「1困擾」急性腎衰竭 醫:很多人輕忽

三立新聞網

長時間吹冷氣恐誘發「4種病」!自律神經失調入列 醫點名8類人最易中招

常春月刊

乳牙蛀牙變蜂窩性組織炎 兒童牙醫傳授五大護齒關建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影音

備孕爸媽看過來!PGT-H基因篩檢 有助評估下一代健康風險

健康醫療網影音

「這4種」夏天常吃的食物恐害你拉進醫院!醫嚴厲警告 現切水果也中

常春月刊

天熱渾身沒勁、動一下就累? 中醫師揭「3大原因」:流汗太多也是元凶

常春月刊

備孕爸媽看過來!PGT-H基因篩檢 有助評估下一代健康風險

健康醫療網

「報復性補眠」恐加重失眠!醫揭睡不飽後果慘:小心癌症找上門

每日健康

雙重吸菸,傷害加倍! 專家:漲到400元是降低吸菸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每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