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優格降「大腸癌風險」研究證實!每周至少2次 營養師建議選這種
吃優格能幫助排便、維持腸道健康,最近一項研究還顯示,每周吃2次以上的優格,能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營養師建議民眾選擇無糖優格,並確認含活菌株如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等;也可結合燕麥、新鮮蔬果等高纖維食物,對保護腸道更有效。
大腸直腸癌多年來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前2名,飲食型態與內容被認為是關鍵因素。營養師老辜在他的個人臉書粉專「老辜營養與科學」分享,美國2項大型研究,分析超過13萬人、年齡介於30歲至75歲的數據發現,長期吃優格、每周吃2次以上優格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明顯降低,特別是對預防近端結腸癌,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吃優格護腸道3機轉
研究指出,這個保護作用來自於雙歧桿菌的數量增加,而其中機轉則有3方面。
益生菌促進腸道腸道健康
優格中的雙歧桿菌,藉由平衡腸道微生物菌群、促進腸道蠕動的順暢、抑制有害菌、維持腸道屏障功能,並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胜肽,及促進腸道黏膜健康的短鏈脂肪酸(SCFA)等物質。
抗發炎與免疫調節
雙歧桿菌藉由產生SCFA,而對腸道提供了一系列的保護,如抗氧化、抗發炎,以及免疫調節的抗癌幫助。同時,動物實驗也證實了雙歧桿菌,能降低腸道促發炎因子的含量,最終增強了腸道屏障,保護腸道黏膜組織,預防細菌滲透至腫瘤組織,避免組織癌化。
對近端結腸的保護
雙歧桿菌,還可能藉由調控膽鹽水解酶的活性,分解膽汁酸,進一步影響了近端結腸的微生物菌群,最終形成降低致癌風險的好處。
優格怎樣吃?分量、頻率和成分建議
根據這研究數據,老辜結合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營養師版本的食用優格的方式。
頻率與分量:每周1.5至3杯
老辜表示,優格屬於「乳品類」,最理想的食用分量,是依照衛福部指南,每日攝取1.5到2份,每份是1杯240c.c.的優格或優酪乳,提供熱量約為150大卡,蛋白質8公克。如果依照這項研究的分量,則每周至少攝取2到3杯優格,而且要長期規律執行,效果最好。
選擇標準:無糖、含活菌株
選擇無糖優格,並確認含有活菌株,如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等。
搭配建議:高纖食物、綠色蔬菜
結合高纖維食物(益生元),例如燕麥、新鮮水果,或者不同顏色的綠色蔬菜。藉由增強益生菌與益生元的協同作用,提升腸道的健康效益。
哪些人適合吃優格?
吃優格好處多,老辜特別推薦3種人適用。
- 腸道不適,如便祕、腹脹,或飲食纖維不足的人。
- 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尤其是近端結腸癌高風險者。
- 追求健康生活的你我,吃優格可同時補充優質蛋白質、鈣質、益生菌等。
降糖尿病、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也有幫助
老辜說明,優格是一種發酵乳製品,富含蛋白質、鈣及活性益生菌,能促進腸道健康;長期的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規律攝取優格對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下降有關,這也代表對代謝與心血管健康具有保護作用。
有助緩解困難梭菌感染症、發炎性腸道疾病
老辜指出,過去的腸道研究發現,多吃優格與降低「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所影響的腹瀉,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關。這意謂著,可能與益生菌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的調節有關。另外,常吃優格之所以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可能因為其中的抗發炎作用,以及腸道屏障強化作用有關。
這項發表於《Gut Microbes腸道微生物》期刊的研究,自從2月份線上出版以來,即成為最近1 年「閱讀最多」的報告。不過老辜強調,均衡飲食,尤其攝取足夠的蔬果,及減少「超加工肉品」的攝取等,仍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基石,儘管優格是好食物,但僅是其中的助力,而不是唯一依靠。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老辜營養與科學」臉書.《Gut Microbes》期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