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髖關節骨折成高齡殺手! 整合式照護5關鍵降低死亡率

NOW健康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彰化報導】台灣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成,長者健康問題日益嚴峻。髖關節骨折是高齡常見且危險的傷害,可能導致長期臥床、行動喪失甚至死亡。健保數據顯示,髖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18%至22%,男性更高達25%。許多患者手術後無法自行行走,1/5需長期照護,家庭負擔沉重。整體醫療花費超過30萬元,若無妥善整合醫療與長照資源,將加重台灣未來醫療體系與財政負擔。

髖關節骨折是高齡常見的危險傷害 國際趨勢:手術快、整合照護才是關鍵

在日本、英國、澳洲等國家,醫療界已經形成共識:治療髖關節骨折不能只靠開刀,必須要有「整合式照護」的支持,才能讓病人真正恢復健康。所謂整合式照護,包括以下5大方向:

1.盡快手術:建議在骨折48小時內完成手術,可大幅降低併發症與死亡率。

2.多科聯手:由骨科與老年醫學、心臟內科、麻醉科、家庭醫學等科別共同照顧,避免單打獨鬥。

3.持續追蹤:安排專人負責追蹤病人的骨質疏鬆治療與防跌措施,預防再次骨折。

4.跨專業復能:出院後由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與長照單位接手,協助病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5.品質獎勵制度:如英國NHS就針對符合照護品質指標的醫院給予額外獎勵,鼓勵醫院提升服務。

經上述的「整合式照護」實際成果也很顯著。以日本為例,導入整合照護後,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從原本超過18%降到12%,住院天數也從36天下降至21天,病人能恢復行走的比例明顯提升。

為了改善高齡骨折照護品質,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於8月2日與3日在蘭醫師大樓地下一樓國際培訓中心舉辦「高齡髖關節骨折照護研討會」,邀請來自日本、奧地利的專家學者,以及台灣骨鬆學會、心臟內科、麻醉科及老年醫學科等領域專家,共同研擬適合台灣的照護模式。透過這場會議,醫界希望借鏡國際經驗,整合台灣現有的醫療與長照資源,為高齡者建立更有系統、更人性化的照護路徑。

老年骨折患者未來20年恐成長40% 專家呼籲加強改革照護制度的困境

瑞士AO基金會理事澤口毅(Takeshi Sawaguchi)教授指出,老年骨折患者在亞洲持續增加,未來20年恐成長40%,帶來沉重經濟負擔。他呼籲以專業多科團隊與護理人員共同照護,可提升康復成效、減少醫療成本,並協助家庭恢復正常生活。

來自奧地利的德國慕尼黑大學卡默蘭德(Christian Kammerlander)教授表示,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老年骨折整合照護愈發重要。許多患者虛弱且伴有多重疾病,需在住院時即導入完整照護流程,包括良好手術、早期治療與復健。他強調重視骨質疏鬆的防治,預防再次骨折,以減少醫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陳崇桓指出,這些年來台灣在骨質疏鬆照護上已顯著進步,然而,目前政策與臨床執行間仍存在落差。他期望藉由本次會議,學習國外的照護與成功經驗,導入台灣骨折後整合照護流程,進一步推動骨鬆照護品質的提升,並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策略中,以實際行動守護台灣長者的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

彰基骨科部陳志輝部長指出,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2050年更預估達36%。高齡者髖關節骨折不僅病情複雜、死亡率高,還加重家庭與醫療體系負擔。為此,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辦國際研討會,集結骨科、麻醉、高齡醫學等專家,推動跨科整合照護模式,取代傳統單科治療,期望提升治療效率與品質,降低風險,迎接高齡社會挑戰。

陳志輝呼籲政府,應將健保制度從單純的成本控制轉為「創造價值」,讓醫療資源能更有效地幫助病人獲得良好預後,減輕家庭負擔。他強調,髖關節骨折是可預防和改善的健康問題,唯有政府、醫療單位及社會各界共同合作,建立整合式照護體系,才能真正實現「健康老化」的目標,讓長者安享晚年,擁有尊嚴且有品質的生活。

# 首圖來源/彰基醫學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UCC如何緩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輕症分流助改善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幼兒染屈公病竟臉部發黑 醫示警:重症甚至要換肝保命

ETtoday新聞雲
02

內衣褲襪全丟洗衣機「老翁感染足癬」 醫揭3前提:可以混洗

CTWANT
03

地瓜不能這時間吃!洋蔥、青花菜也不要 小心越吃越睡不著

健康2.0
04

夏天好想吃冰涼甜品?減重醫大推這道「可代替白飯」:讓腸道健康又不挨餓

姊妹淘
05

她57歲才驚覺「壯不是健康」! 靠這招甩肉又減藥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大陸廣東屈公病持續擴大 疾管署提升旅遊疫情為「第二級」警示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細心醫聯手揪出女童隱藏12年罕病 微創手術助擺脫肺癌高風險

台灣好新聞

他髖部疼痛竟是「這裡」壞死 姊姊看病意外查出病因

健康醫療網

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 疾管署提升旅遊建議至「第2級警示」

CTWANT

縮小腫瘤體積,降低治療難度有新利器!銳視刀適應性放射治療精準除癌

華人健康網

都是「茶」功效卻天差地遠!國寶茶、康普茶怎麼選 專家揭1族群喝錯恐傷身

CTWANT

蔬菜怎麼選才安心?4大原則與保存技巧一次搞懂!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屈公病襲廣東!港澳出現確診 疾管署升級第二級旅遊警示

中天電視台

研究:每週喝超過8瓶啤酒,罹患肝病風險增加!醫籲:攝取酒精3點注意

華人健康網

看太多「災難新聞」身體恐發炎 醫教5招提升身免疫力

CTWANT

高齡飲食每周至少1顆蛋更安心 研究發現失智風險可降47%

ETtoday新聞雲

快訊/廣東「屈公病」疫情暴增 疾管署提升旅遊二級警示

ETtoday新聞雲

手腕反覆使力恐患腕隧道症候群!醫:正確姿勢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何妤玟養生卻難逃「大腸瘜肉」!醫示警:3行為恐增罹癌風險

TVBS

HPV感染不分性別!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可以預防「五癌一病」

華人健康網

中西醫整合治療啟動 助腦麻兒童突破瓶頸

台灣好新聞

出生僅12天嬰染屈公病「臉部異常發黑」 醫:嚴重恐需肝臟移植

CTWANT

康普茶促消化、解便秘!醫籲:孕婦、幼兒謹慎飲用

中天電視台

魚油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醫:營養補充品非萬靈丹

NOW健康

產後模樣太狼狽,竟跟先生道歉⋯吳姍儒崩潰落淚:被「1句話」救贖

優活健康網

腹部腫脹、體重異常增加小心是「腹水」 但不一定是癌!醫解析4大成因

健康醫療網

全球醫療資訊盛會MedInfo 2025首度登台 臺灣以數位實力接軌國際健康科技

健康醫療網

屈公病讓新生兒臉變黑!醫示警:嚴重併發症恐致肝衰竭

中天電視台

從陰影到光亮 桃園醫院展出藥癮者療癒畫

EBC 東森新聞

連日豪雨成災,罹患香港腳增2成!醫揭:5招預防香港腳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

手麻痛半夜驚醒!男廚師「腕隧道症候群」 醫曝好發年齡、職業

TVBS

失眠超過「這」天該看醫生!失眠醫生推薦吃安眠藥嗎?正確治療方法一次看

有醫靠

治療師教你癌友 3 階段運動指南!動對了 體力增強 生活品質大加分

Heho健康

屈公病疫情擴大!台灣已累積16例 美國發二級旅遊警示

EBC 東森新聞

女童隱藏12年罕病「先天性肺氣道畸形」!微創手術助擺脫肺癌高風險

華人健康網

想預防失智症?美研究:每週吃1顆雞蛋降47%風險

中天電視台

眼睛疲勞、乾澀怎麼辦?營養師教你3個日常護眼小習慣

潮健康

手部麻刺疼痛,腕隧道症候群找上門!正中神經解離術解除困擾

華人健康網

幼兒染屈公病竟臉部發黑 醫示警:重症甚至要換肝保命

ETtoday新聞雲

有食譜》男性補肝腎怎麼吃?中醫列「3大天然食材」強健生殖能力

優活健康網

再生醫療臨床試驗制度接軌國際!亞洲首引FACT認證 台灣跨步布局

健康醫療網

比快走更有效燃脂!瘦身必知「666步行法」:簡單3階段提升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

醫起看/男生愛愛好痛!不是太激烈 泌尿醫揭真相:這條太短

EBC 東森新聞

狂咳就醫揪出罕見肺病 女童微創手術遠離癌變風險

中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