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折腰》女星狂瘦15公斤 減肥是最好的整形!不痛苦減重法公開了

健康2.0

更新於 22小時前 • 發布於 17小時前

隨著《折腰》一劇大受歡迎,飾演陪嫁侍女「小桃」的李雪琴因「肉眼可見的變瘦」登上微博熱搜。原本身材圓潤的她,近期一下甩了15公斤,肉嘟嘟的臉也變得有立體下顎線,身形前後的驚人對比讓她成為女孩們的減重新指標。究竟李雪琴的瘦身祕訣是什麼?以下就一一揭曉。

少吃+多運動

李雪琴自曝在減重期間基本上「吃得很少」,且一定會搭配運動。她的運動方式不走高強度路線,但勝在持之以恆。每天會視身體狀況選擇一項有氧運動:

  • 跳繩:減重初期的主力
  • 健身操:每天約30至40分鐘
  • 飛輪車:一天騎30至40分鐘,與健身操擇一進行
  • 戶外腳踏車:有空時會騎2至3小時,順便放鬆心情
  • 散步:一走就是10公里,當作日常活動量

李雪琴強調,運動重點是養成「每天都要動」,所以運動不必爆汗或拚命鍛鍊,每天動讓身體保持活力、養成習慣,自然就能慢慢看到變化。

168斷食法,讓瘦身效果加倍

李雪琴最關鍵的一招,就是嚴格執行16:8斷食法。16小時禁食讓身體有更長時間燃脂。不僅能控制熱量,還能改善暴食、穩定血糖。她更分享進一步祕訣:「越早吃效果越好!」她把進食時間安排在白天,如早上9點吃第一餐、下午5點前吃完。對不想斤斤計較卡路里的人來說,相當好上手又實用。

大量喝水,幫助代謝又排毒

每天喝超過4000c.c.的水,不只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排毒,還能減少水腫、在餐前提高飽足感。搭配168斷食法更有助燃脂、消水腫,讓瘦身效果翻倍!這個看似簡單的習慣,其實對控制體重非常關鍵。

不極端節食,吃飽才有力氣

李雪琴的瘦身哲學之一就是不走極端節食路線。她強調「吃飽才有力氣減肥」,不認為靠挨餓就能瘦得健康。相比壓抑食慾,她更注重營養均衡與節制,在168斷食法中,她在8小時內採取少量多餐,不逼迫自己、慢慢變瘦的方式,也讓她成功維持不復胖。

李雪琴強調有一點很重要:不能把減肥當作痛苦的任務,而是視為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自信的過程。透過這樣正面積極的心態,自然能更持久地堅持下去。

新陳代謝科醫師、畬田診所院長鄭畬方表示,李雪琴的運動量非常充足,是很好的運動計畫。但他也從醫學和個人健康的角度解析李雪琴的減重模式,提醒哪些人適合、哪些該避免。

每天有動最重要!持續運動讓身體啟動燃脂

李雪琴強調「每天一定會運動」,鄭畬方醫師表示,她的運動量相當足夠,是很理想的減重計畫。長期維持運動不僅能促進基礎代謝,也能建立不易復胖的體質。

168斷食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從食物總量控制做起

李雪琴執行168斷食法,每天16小時不吃,只在8小時內進食。鄭畬方指出,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進食時間被限縮,因為很多人會變胖,就是隨時都在吃零食,而零食小點心這類食物雖然分量不多,但是熱量頗高,管不住嘴就會不自覺變胖。

而168斷食讓人只在限定的時間內吃東西,禁食的時間長了,無形中降低攝取總量,讓人不容易過量進食。相較於極端節食法,168較溫和、不易營養不良,也更適合長期執行。

不過鄭畬方也提醒,長時間斷食並非人人適用,許多胃不好的人禁食時間久了容易分泌胃酸而引起胃痛,而膽結石高風險族群長時間未進食也易增加膽汁濃縮結石的風險,都不宜長時間空腹。

若無法執行168,也可嘗試「1212」斷食模式,即一天中進食12小時、禁食12小時。研究顯示,至少要斷食12小時人體才會進入酮體代謝、開始燃脂。如果不適合斷食,也可以採取每六小時才能吃正餐,兩餐之間至少要隔3小時才能吃水果或蔬菜止飢的三餐定時定量模式,一樣可以限制食量,幫助減重。

飲食量適度、不極端節食才能長久維持

鄭畬方指出,減重最重要的是「能否長期執行」,節食過度雖可能短期快速見效,但多半無法持久,甚至會因營養不良或報復性進食而復胖。而每天攝取超過4000c.c.的水,是李雪琴的另一瘦身祕訣。

鄭畬方說,水分攝取量多通常對身體沒有危害,反而能增加飽足感,減少無意識的進食。雖然多喝水對代謝毒素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對抑制暴食、減少零食攝取有明顯幫助。

最後一餐時間點很關鍵,別讓宵夜害你胖

李雪琴提到她通常在下午5點前吃完一天最後一餐,並不碰宵夜。鄭畬方指出,斷食法雖然有助控制熱量,但如果最後一餐緊接著睡覺,反而容易囤積脂肪。他建議,晚餐與就寢時間至少間隔3小時,才能讓食物有足夠時間消化吸收、避免能量堆積。

減肥不應該讓人痛苦,選擇「做得到」的方法才能長久

鄭畬方提醒,不論選擇168、1212或其他斷食法等飲食控制方式,最終目的都是「減少總攝食量」。選擇一個自己能長期維持、不會感到勉強的方式,才是成功減重的關鍵。

他說,曾有位患者分享他的斷食方式,是斷食40小時進行8小時,一開始瘦得很快,雖然鄭畬方提醒他「這樣過度極端」,但患者執意進行。後來沒多久他餓得頭昏眼花,很快就停止了。雖然初期瘦得快,但很快因身體不適或情緒低落無法維持,最終還是失敗收場。

鄭畬方提醒,減重如同人生馬拉松,選擇合適策略、建立規律運動習慣與飲食節制,才能真正走得長遠、不易復胖。減重時「絕不要讓自己委屈」,吃得飽、操作起來很輕鬆舒適,才能永久不復胖。

◎ 圖片來源/翻攝自李雪琴微博
◎ 諮詢專家/鄭畬方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每次做愛都好痛?不是尺寸太大!專家揭密教你解痛

研究發現早餐「這樣吃」能增加肌肉量!專家推豆漿+1物預防肌少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02

5月就驗出黃麴毒素!「福源花生醬」再檢驗仍超標 衛生局勒令停產回收

CTWANT
03

這種飲料每周喝兩杯糖尿病風險增4成 運動也救不了,6成台灣人都在喝

健康2.0
04

她辭職照顧父親,50歲被嫂轟不工作「要我老公養一輩子?」辭職照顧雙親前4個風險先思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平衡感和壽命長短有關?簡單「1動作」預測你的死亡風險

康健雜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兒童脂肪肝不再罕見!專家解析診斷方式、治療重點與預防對策

中華日報

頭暈、肩緊、精神差?芳療中醫師教:薑茶+刮痧+精油對抗「冷氣病」

中華日報

升遷夢竟敗在「腋」步之遙!醫曝職場形象的潛在影響

中華日報

台灣團隊開發植物新藥平台 瞄準失智症及銀髮照護市場

中華日報

突破早期肺癌復發風險 醫師建議基因檢測及術後輔助治療

中華日報

乳房腫塊突快速變大竟是少見「葉狀瘤」 嚴重恐皮膚潰瘍壞死

健康醫療網

失戀難走出? 專家建議「分手後第一步」:丟棄舊情人物品,更快釋懷與重新開始

常春月刊

沈玉琳面黃、暴瘦疑患胰臟癌 醫:確診多已是中晚期

中天電視台

鼻噴劑沒用?醫揭3關鍵原因

中華日報

夏天「4大地雷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害腹瀉 現切水果入列

三立新聞網

魚皮、魚頭、魚內臟,竟隱藏「這些」風險?營養師揭:4要訣「吃魚安心法則」

華人健康網

二尖瓣脫垂好發這類女性族群 中醫分享7重點改善症狀

NOW健康

久睡有害健康!每天睡逾9小時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34%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第一!高醫取得美國HIMSS第七級國際認證,獲智慧醫療最高榮耀

華人健康網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耳鳴、腦鳴恐大腦病變?單純耳鳴腦鳴與內耳神經相關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華人健康網

滷味控注意!營養學專家揭「內臟類」普林密度最高恐傷腎

中天電視台

洗腎病友全身癢不停,小心尿毒症!醫揭「照光治療合併用藥」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

夏季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常見症狀、治療:反覆感染恐「膀胱腫瘤」

優活健康網

海嘯速度有多快?來得及逃跑嗎?氣象署給答案了 收到這1訊息快避難

常春月刊

子宮鏡手術再進化!新型拋棄式冷刀系統啟用 助提升處置效率與安全性

健康醫療網

「這疾病」是靜脈殺手 醫曝「6危險因子」嚴重恐猝死

三立新聞網

海嘯來襲怎麼辦?氣象署列「4大逃生要點」自保 最好待3層樓以上

常春月刊

每10位糖尿病患有4位腎功能惡化!醫:糖友常見3大迷思,恐錯失腎臟最佳治療時機

華人健康網

快戒掉2壞習慣!他吃飯喉嚨不適就醫 竟診斷出「雙癌纏身」

CTWANT

從小護心理、用AI診療! 臺灣精神健康「六大政策」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

沈玉琳住加護 傳「跨部門醫療小組」搶命?三總37字聲明曝光

三立新聞網

高齡健康博覽會 台中慈院秀中醫高齡照護力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失智症兇手抓到了!多做3件事遠離健忘腦、腦退化,50歲後活化大腦必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父親節關心老爸眼睛健康 提早揪出常見3眼疾及早治療

NOW健康

害怕颱風、地震、世界末日?未來學家揭「災難性思考」忽略真正危險

優活健康網

113 年管制藥品違規率 1.93%,疾管署:管制藥品濫用將成毒品

Heho健康

當我塑膠?微塑膠顆粒入侵人體 恐致腎臟、心血管病變

中天電視台

食藥署強化3機制嚴查管制藥品 去年揪231家違規、登載問題居多

CTWANT

NMN是什麼?從營養角度解析作用原理、來源攝取與補充建議

潮健康

益生菌什麼時候吃最適合?營養師拆解黃金補充時段與10大NG搭配

潮健康

CGM連續血糖監測真能控糖?專家教你破解血糖波動背後的關鍵因素!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沈玉琳疑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達8成以上!醫揭:6招預防猛爆性肝炎

華人健康網

農藥殘留增加乳癌風險!這12種蔬果最多,「草莓竟然排第二」,營養師提醒:重點在於「怎麼洗才安心」

媽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