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關心老爸眼睛健康 提早揪出常見3眼疾及早治療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忙碌的父親們,有多久沒關心自己的視力健康了?眼科醫師朱智盟提醒,許多成年人會定期安排健檢卻常忽略眼睛健檢。若發現視力模糊、夜間視力變差等狀況,應盡快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眼疾,以保護視力健康,避免惡化。
年長者最常見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 眼睛健檢及早發現治療
朱智盟醫師表示,年長者最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白內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和青光眼。白內障是1種老化現象,幾乎年紀大都會發生;70歲以後很可能出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造成視力衰退,若是曾開過白內障手術,卻發現視力霧霧、變差要多加留意;至於青光眼初期多半無明顯症狀。藉由眼睛健檢有助於提早揪出這些眼睛疾病,及早對症診治。
眼睛健檢不僅是視力、眼壓的基本檢查,現今已有最新設備可以讓眼睛檢查更簡單方便,能立即掌握眼睛狀況。朱智盟醫師以自家診所為例,配備擁有200度超廣角眼底照相機,且不需點散瞳劑即可進行眼底檢查,透過電腦精準計算、生成廣域的視網膜照相圖,清楚偵測視網膜中心和周邊組織是否有裂孔或病變。
另1項先進的診斷利器則是眼球光學電腦斷層掃描儀(OCT),解析度高且偵測更精細,能準確判別黃斑部厚度、是否有病變和視網膜功能以及青光眼,有助於制定後續治療方針。
朱智盟醫師強調,前述2項高階眼睛檢查,是朱智盟眼科門診常規的檢查,能快速掌握視網膜的健康情形,並不會收取額外費用。尤其一般眼底檢查多半需要點散瞳劑,少數對散瞳劑過敏,或擔心散瞳後縮瞳恐引發急性青光眼,都能安心檢查。
此外,還有1種高階的非侵入性光學共軛斷層血管掃描儀(OCTA),能透過血管成像攝影,有助於看清楚高度近視患者是否有脈絡膜血管增生,或黃斑部新生血管的情形,有助早期防範避免惡化。
飛秒雷射白內障客製化且更精準 確保視力清晰以降低意外跌倒風險
朱智盟醫師說明,眼睛健檢的目的是為了能及早治療眼睛疾病。白內障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可分為傳統超音波手術和飛秒雷射2種方式,後者能讓白內障手術客製化且更精準,加上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問世,手術時重點在於前囊膜撕開需放正且位置精準,相較傳統醫師人工手撕更正更圓,也能發揮高階人工水晶體的最大效果,一次解決老花、散光和近視等屈光困擾。
不僅如此,利用飛秒雷射的能量將水晶體裂核,進行更精細切割,能降低超音波能量,減少角膜水腫機率。再者,利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傷口,也能降低角膜異物感。
朱智盟醫師坦言,老人家尤應「慎防跌倒」,臨床發現很多人50、60歲就有白內障,或是有些年長者認為白內障放熟一點再開刀的錯誤觀念,然而,如果能盡早置換水晶體,也能讓眼睛調節力更好,提早享受視力自由的人生,降低意外跌倒的風險。
黃斑部病變好發於70歲以上年長者 若任憑惡化成這種恐無法治療
高齡化時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愈來愈普及,主要發生在70歲以上的年長者,一般可分濕式和乾式2種類型,早期發現治療效果較好。早期藥物及雷射治療最有效,會建議施打血管生成抑製劑,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增生,進而減少新生血管滲漏,讓視網膜脫水變乾而恢復正常。然而,若未及時治療持續惡化,萎縮成非滲透型的乾性黃斑部病變就無法治療,嚴重會導致失明。
濕性黃斑部病變早期可透過黃斑部雷射或玻璃體藥物注射治療改善視力,朱智盟眼科診所備有黃斑部微脈衝導航雷射,新式AI導航搭配微脈衝能量,讓黃斑部雷射更安全,可以消除黃斑部水腫,搭配玻璃體藥物注射同步治療,能最大程度消除黃斑部水腫。
醫點名這些族群應定期眼睛健檢 建議選擇備有高階設備醫療院所
最後,朱智盟醫師提醒,70歲以上年長者應每半年定期眼睛健檢,現代人常用眼過度,重度3C使用者容易引發乾眼問題,糖尿病家族史要提早防範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家族史也應提高警覺。
除此之外,眼睛受過傷、曾罹患虹彩炎或視網膜剝離,尤其高度近視者有較高的視網膜剝離或青光眼的風險,都建議選擇具有高階設備常規檢查的醫療院所,至少每半年定期檢查眼睛,維護好視力。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UCC如何緩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輕症分流助改善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