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塑膠微粒」入侵肝腎甚至大腦 醫示警:吃口香糖也中標

CTWANT

更新於 18小時前 • 發布於 18小時前 • 陳煜濬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塑膠微粒對心腦健康的潛在危害正引發醫學界高度關注。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也分享,1篇刊登於2025年3月《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徹底改變了他長期以來嚼食口香糖的習慣。該研究由美國科學團隊主導,首度在人類遺體解剖中發現微塑膠與奈米塑膠(MNPs)不僅存在於肝腎等代謝器官,更驚人地累積於腦組織中。

蔡明劼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衛教,這些肉眼不可見的塑膠碎片已透過各種途徑滲透現代生活,從食品包裝、瓶裝飲料到化妝品成分,甚至空氣中的微塵都可能成為塑膠微粒的載體。研究特別指出,常用於塑膠袋和食品包裝的聚乙烯材料,竟成為腦部檢出最普遍的塑膠類型。

更令人憂心的是,失智症患者腦組織中的塑膠微粒濃度顯著偏高,且這些微粒會沉積於血管壁與免疫細胞。雖然其與疾病的因果關係尚待釐清,但異物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絕非良性現象。

蔡明劼分析,日常生活中多個不經意的行為都在增加塑膠微粒暴露風險。舉凡飲用塑膠瓶裝水、以保麗龍容器盛裝熱食、咀嚼含合成膠基的口香糖,乃至穿著人造纖維衣物經洗滌釋出的微纖維,皆可能使塑膠微粒經口鼻或皮膚進入人體。

面對這類隱形的健康威脅,他建議:優先選用玻璃或不鏽鋼材質的餐飲容器,特別在接觸高溫飲食時;逐步淘汰保鮮膜與一次性塑膠製品;少吃口香糖,尤其是含有「polyvinyl acetate」或「synthetic rubber」成分的;慎選成分標示明確的個人護理用品;安裝家用濾水系統取代購買瓶裝水;並多選購天然材質紡織品;減少吃高度加工食品,這類食物更可能在包裝或製程中接觸塑膠;常打掃,減少灰塵中可能的塑膠污染物。

蔡明劼也強調,微塑膠進入人體器官,甚至可能影響大腦健康,這不再只是環保問題,更是每個人的健康課題。從今天起,做出一點改變,讓自己與下一代少一點塑膠風險,多一點安心,「除了我自己不吃口香糖,我也把塑膠水壺換成陶瓷或者不鏽鋼,進一步減少可能的攝入的塑膠微粒。包括家裡的三位孩子,我也將他們的水壺換成不鏽鋼材質,這會讓我更安心。」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婦不菸不酒不咳嗽!照X光驚見「7、8公分腫瘤」 蘇一峰:肺癌末期

三立新聞網
02

失智症兇手抓到了!多做3件事遠離健忘腦、腦退化,50歲後活化大腦必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男小便從尿道「噴出一堆蟲」 醫也嚇壞!追查主因:內褲惹禍

鏡週刊
04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健康醫療網
05

33歲男星「肺腺癌第四期」 台大醫:「4現象」慘已末期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默不知
反觀台灣 空污、漂白劑、塑化劑,吃的不亦樂乎
6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08月01日 流汗不只是為了身體

Heho健康

沈玉琳「1日常習慣」恐成傷肝關鍵! 醫曝危險性:很多病人因此爆肝

姊妹淘
影音

走路腿卡卡打不開?小心髖關節磨損 想放鬆在家就能練

健康2.0影音

蓮霧降血糖、木瓜助消化、芭樂降血脂!12種水果功效曝光 這樣吃控血糖

健康2.0

走路腿卡卡打不開?小心髖關節磨損 想放鬆在家就能練

健康2.0

花椰菜梗別丟!1成分助肝臟解毒 專家揭「最營養吃法」春季養肝排毒必學

健康2.0

紅蘿蔔有點發霉還能吃?答案超意外!「木瓜吃錯」恐增肝癌風險

健康2.0

才新婚就出事!夏宇童罹早發型白內障 醫:這類人要小心

健康2.0

血糖高容易口渴不是糖尿病!竟是癌王前兆 胰臟癌20年增4倍

健康2.0

這樣吃雞胸肉超清爽!夏天必學口水雞+海南雞飯 簡單又消暑

健康2.0

糞便帶血恐藏大腸病變 北榮桃園分院強調早期診斷重要性

中華日報

2025生技展人氣焦點!「茗京萃」漢方茶飲掀養生話題,吸引忙碌女性關注

姊妹淘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健康醫療網

9歲女童父母重視成績她壓力大 半個月近視暴增900度

CTWANT

牙齒愈少失智風險愈高? 醫揭咀嚼與大腦退化關鍵關聯

健康醫療網

不是懷孕都會孕吐!醫師揭「無症狀懷孕」迷思:月經觀察、兩項檢測才是關鍵

姊妹淘

「若認不出你,不是不愛你」名醫列失智心願 5萬人看哭

三立新聞網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 6成患者與過量服用「乙醯胺酚」有關,醫揭肝臟大罷工4徵兆

潮健康

百萬失智新藥「1款不納健保」石崇良曝「3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出身擁有60多位醫生的家族,因一場火警而嶄露頭角!台大醫院新院長余忠仁如何做醫界龍頭老大?

康健雜誌

看護、篩檢、公費藥規定都變了!8月新制6件事一次看

康健雜誌

不只變胖還肌肉流失! 營養師揭「肌少型肥胖症」恐怖後果: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潮健康

大學生使用大麻 出現被害妄想!家人醫師聯手救回失控的他

健康醫療網

吃鳳梨抗發炎、改善高血壓 但3類人食用前要注意!

康健雜誌

氣管重建手術難度高!台南名醫「創新手術」2月救2命

中天電視台

高血壓不分年齡,從20到80歲都該警覺!營養師推得舒飲食,助血壓控制管理

華人健康網

貧血竟是大腸癌作怪!洗腎者易忽略腫瘤警訊 醫師提醒留意「兩症狀」

風傳媒

加熱菸反增紙菸雙重使用率、總吸菸量,專家拋 3 法補救

Heho健康

哺餵母乳不只對寶寶好!醫:媽媽可降低罹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Heho健康

包飯糰釀腕隧道症候群 中醫師針灸4穴位解麻痛

台灣好新聞

過度攝取代糖飲料,死亡率比喝含糖飲更高

常春月刊

吃麵也能瘦!顛覆麵食定義的「全方麵」,宵夜族、健身控狂推的夢幻神麵

媽媽寶寶

不只上班族!包飯糰10年早餐店老闆娘遭「滑鼠手」纏身

中天電視台

貧血可能不是洗腎造成的!醫籲:9萬洗腎病友別忽略的腫瘤警訊

華人健康網

保健品開封要放冰箱嗎?乾燥劑、棉花要丟嗎?藥師教你「正確保存法」

優活健康網

講座報名/遠離腦中風這樣做! 神經科醫師授保健秘訣

NOW健康

不攝腺,就行動!抗癌腺上見

永續幫

辣媽甩肉20公斤!出國1周大吃仍瘦 醫揭「2關鍵」不復胖

三立新聞網

暴雨淹水後恐藏致病菌 嘉縣籲落實清潔消毒防感染

中華日報

多重原發性癌症免驚!複合型達文西手術一次切除多處腫瘤,併發症與復發率低

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