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餵母乳不只對寶寶好!醫:媽媽可降低罹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母乳是寶寶最天然且無可取代的營養來源,提供完整營養與免疫保護,也有助於降低過敏與感染風險,是寶寶一生健康的起點;對媽媽而言,哺餵母乳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還能增進親子情感連結。
另一方面,醫師指出,哺餵母乳還可以幫助媽媽降低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甚至,因為哺乳期間抑制排卵,也有助於降低卵巢癌風險。
乳汁分泌「有出有進」寶寶吃得越多,媽媽分泌越多
研究發現哺餵母乳有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並有助於減少呼吸道、腸胃道等感染性疾病。許多媽媽們在剛開始哺餵寶寶的前一、二週,由於荷爾蒙的變化,乳房會脹滿且結實,之後雖然奶水增加,乳房卻變得柔軟,不像原本充盈的感覺,會讓媽媽懷疑自己的奶水量不多,但是根據觀察,有時寶寶卻能從中吸吮到 170 CC 以上的奶水,因此,脹奶並不是唯一用來判斷媽媽有無奶水的指標。另外,只要寶寶吸吮,就能持續產生更多的奶水。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說明,對於有些媽媽會擔心自己的母乳不夠寶寶吃,媽媽的乳汁分泌是「有出有進」的過程,寶寶吃得越多、媽媽分泌越多,只要頻繁哺餵,就相對容易持續純母乳哺育,另外,寶寶如果吃飽,通常就會自然鬆手,睡覺也會睡得安穩,媽媽可以多注意孩子的體重變化與尿量,來判斷孩子的進食情況。
國健署鼓勵媽媽們哺餵母乳 醫:哺餵母乳可幫助產後瘦身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指出,有些媽媽會擔心寶寶進食時造成疼痛或乳頭破皮,但孩子含乳姿勢正確,就能避免受傷情況,且孩子也能順利吸到乳汁,不會因此發脾氣或哭鬧。
此外,也有小撇步,媽媽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盡早哺餵母乳,及早刺激泌乳;而「正確餵」可以協助媽媽學習正確抱姿與含乳方式,避免乳頭破皮與乳腺堵塞,另外,有可以依寶寶需求彈性哺乳,幫助建立穩定供奶機制。
黃建霈表示,不少媽媽有產後瘦身的困擾,特別擔心生產後會瘦不回去,連帶各種疾病風險也隨之而來,然而,其實文獻研究發現,哺餵母乳除了可以降低乳癌風險,媽媽一個月也可以比一般人多瘦半公斤到 1 公斤,連帶降低三高、慢性病、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另外,因為哺乳期間抑制排卵,也有助於降低卵巢癌風險。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