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不想大腦退化?精神科醫揭健腦秘訣:每週做2次「不一樣的事」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會快速衰退,該如何顧好頭腦呢?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一書中,以嚴謹的醫學與心理學為基礎,深入淺出地說明高齡者如何安排飲食、建立良好睡眠習慣,以及規劃適合自己的日常節奏,讓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快樂安老。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週改變2次例行生活
在醫師的世界裡有句話:「執業醫師不會癡呆,在大學教書很容易癡呆。」這是因為執業醫師在1年365天當中,每天都必須應付各式各樣的「變化」;若是在大學裡教書,每天的工作很容易變成例行公事的緣故。
大腦中的額葉是專門用來處理意外事件的部位,若每天過著缺乏變化的生活,額葉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年屆高齡後,很容易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因此建議大家要刻意在生活中做點改變,才能讓大腦變得更有活力。目標是1週做2次跟平常「不太一樣」的事。
每當我這樣建議患者時,很多人都會告訴我:「這是您的建議裡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年屆高齡後,要挑戰過去完全沒做過的事確實有難度。不過,我要大家做的並不是那種「與平常截然不同的事」。
所謂「跟平常不太一樣的事」,其實只要有一點點不同之處就好。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改變,就能帶給大腦充分的刺激了。舉例來說,年屆高齡後前往超市時,總會購買「同樣的商品」。因為自己喜歡的品項已經固定,無論是麵包、冰品等都會直接選購同品牌的同商品。這麼做就像是大學教授在做例行公事一樣,無法對大腦造成刺激。
都已經特地出門購物了,就稍微改變一下每次購買的品項吧!例如,甜麵包不要老是買一樣的菠蘿麵包,偶爾改買不同口味的試試;糖果不要每次都買牛奶糖,嘗試別種口味也不錯。此外,「拌飯香鬆」不要老是買長年來愛吃的鰹魚昆布口味,也可以買生薑昆布口味──只要像這樣挑戰「跟平常不太一樣的事」就好了。
當然並不只侷限於食物而已,假設原本只會購買單層款衛生紙,也不妨試著改買雙層款;眼藥水也可以換個品牌試試。這麼一來,每天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點點改變」。
雖然做出改變,就意謂著一定會遇到失敗的時候。不過,即使是嘗試錯誤的過程,也能預防大腦「休眠」。如果運氣好,說不定也能遇到「這個味道還不錯!」的成功結果。這種令人感到驚訝的發現,對大腦而言也是很大的刺激。
親筆寫下3~5行的日記
林真理子的小說《李王家の縁談》(暫譯:《李王家的親事》)是仔細分析梨本宮伊都子王妃親筆寫成的長篇日記後所著成的傑作。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生動描寫皇宮貴族生活內幕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主角伊都子王妃,從戰前橫跨至戰後長達77年的期間都持續撰寫日記,最後活到94歲高齡。在我看來,維持「書寫日記的習慣」肯定是她長壽的祕訣之一。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能對大腦及身體帶來很好的影響。因為一旦要寫日記,就必須先「回想」當天發生的事才能動筆。回想自己當天「跟誰碰面、說了些什麼」、「吃了什麼、味道如何」等,就是很好的「回憶訓練」。
雖然有些人會說:「上了年紀之後,生活中根本沒什麼事可寫進日記裡。」但我認為,正是「沒什麼可寫的一天」才更要寫日記,藉此製造出鍛鍊大腦的機會。從平淡無奇的一天裡,找出值得寫下來的小事,就稱得上是高強度的頭腦體操了。
只要仔細回想,即使是「平淡無奇」的一天,其實也發生了很多事才對。就算一整天都只待在家裡看電視,也可以回想出一個最好笑的節目、最有印象的節目,書寫3~5行左右的感想就行了。
像這樣書寫日記不僅能幫助維持記憶力,對於掌控自律神經也能帶來很好的影響。因為在書寫日記時,呼吸會漸漸變得沉穩,從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狀態,替換成副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狀態。這對穩定自律神經很有幫助。
此外,書寫日記後也能讓「情緒」變好。更不用提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日記是與自己的對話」,藉由書寫日記,將自己的情緒訴諸於文字,便能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這麼一來便能讓情緒狀態變得更穩定。
還有,比起用電腦打字,我更建議大家將日記親手書寫在日記本裡。因為親手動筆書寫文字是遠比用手指敲打鍵盤複雜許多的「手部作業」。讓雙手操作複雜的動作,更有助於刺激大腦。
(本文摘自/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快樂安老的祕訣!日本現象級暢銷書《80歳の壁》之具體實踐版,和田秀樹醫師寫給所有人的百歲人生指南/商周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