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退休後不想大腦退化?精神科醫揭健腦秘訣:每週做2次「不一樣的事」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8小時前 • Uho編輯部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會快速衰退,該如何顧好頭腦呢?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一書中,以嚴謹的醫學與心理學為基礎,深入淺出地說明高齡者如何安排飲食、建立良好睡眠習慣,以及規劃適合自己的日常節奏,讓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快樂安老。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週改變2次例行生活

在醫師的世界裡有句話:「執業醫師不會癡呆,在大學教書很容易癡呆。」這是因為執業醫師在1年365天當中,每天都必須應付各式各樣的「變化」;若是在大學裡教書,每天的工作很容易變成例行公事的緣故。

大腦中的額葉是專門用來處理意外事件的部位,若每天過著缺乏變化的生活,額葉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年屆高齡後,很容易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因此建議大家要刻意在生活中做點改變,才能讓大腦變得更有活力。目標是1週做2次跟平常「不太一樣」的事。

每當我這樣建議患者時,很多人都會告訴我:「這是您的建議裡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年屆高齡後,要挑戰過去完全沒做過的事確實有難度。不過,我要大家做的並不是那種「與平常截然不同的事」。

所謂「跟平常不太一樣的事」,其實只要有一點點不同之處就好。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改變,就能帶給大腦充分的刺激了。舉例來說,年屆高齡後前往超市時,總會購買「同樣的商品」。因為自己喜歡的品項已經固定,無論是麵包、冰品等都會直接選購同品牌的同商品。這麼做就像是大學教授在做例行公事一樣,無法對大腦造成刺激。

都已經特地出門購物了,就稍微改變一下每次購買的品項吧!例如,甜麵包不要老是買一樣的菠蘿麵包,偶爾改買不同口味的試試;糖果不要每次都買牛奶糖,嘗試別種口味也不錯。此外,「拌飯香鬆」不要老是買長年來愛吃的鰹魚昆布口味,也可以買生薑昆布口味──只要像這樣挑戰「跟平常不太一樣的事」就好了。

當然並不只侷限於食物而已,假設原本只會購買單層款衛生紙,也不妨試著改買雙層款;眼藥水也可以換個品牌試試。這麼一來,每天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點點改變」。

雖然做出改變,就意謂著一定會遇到失敗的時候。不過,即使是嘗試錯誤的過程,也能預防大腦「休眠」。如果運氣好,說不定也能遇到「這個味道還不錯!」的成功結果。這種令人感到驚訝的發現,對大腦而言也是很大的刺激。

親筆寫下3~5行的日記

林真理子的小說《李王家の縁談》(暫譯:《李王家的親事》)是仔細分析梨本宮伊都子王妃親筆寫成的長篇日記後所著成的傑作。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生動描寫皇宮貴族生活內幕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主角伊都子王妃,從戰前橫跨至戰後長達77年的期間都持續撰寫日記,最後活到94歲高齡。在我看來,維持「書寫日記的習慣」肯定是她長壽的祕訣之一。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能對大腦及身體帶來很好的影響。因為一旦要寫日記,就必須先「回想」當天發生的事才能動筆。回想自己當天「跟誰碰面、說了些什麼」、「吃了什麼、味道如何」等,就是很好的「回憶訓練」。

雖然有些人會說:「上了年紀之後,生活中根本沒什麼事可寫進日記裡。」但我認為,正是「沒什麼可寫的一天」才更要寫日記,藉此製造出鍛鍊大腦的機會。從平淡無奇的一天裡,找出值得寫下來的小事,就稱得上是高強度的頭腦體操了。

只要仔細回想,即使是「平淡無奇」的一天,其實也發生了很多事才對。就算一整天都只待在家裡看電視,也可以回想出一個最好笑的節目、最有印象的節目,書寫3~5行左右的感想就行了。

像這樣書寫日記不僅能幫助維持記憶力,對於掌控自律神經也能帶來很好的影響。因為在書寫日記時,呼吸會漸漸變得沉穩,從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狀態,替換成副交感神經優先運作的狀態。這對穩定自律神經很有幫助。

此外,書寫日記後也能讓「情緒」變好。更不用提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日記是與自己的對話」,藉由書寫日記,將自己的情緒訴諸於文字,便能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這麼一來便能讓情緒狀態變得更穩定。

還有,比起用電腦打字,我更建議大家將日記親手書寫在日記本裡。因為親手動筆書寫文字是遠比用手指敲打鍵盤複雜許多的「手部作業」。讓雙手操作複雜的動作,更有助於刺激大腦。

(本文摘自/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快樂安老的祕訣!日本現象級暢銷書《80歳の壁》之具體實踐版,和田秀樹醫師寫給所有人的百歲人生指南/商周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婦不菸不酒不咳嗽!照X光驚見「7、8公分腫瘤」 蘇一峰:肺癌末期

三立新聞網
02

失智症兇手抓到了!多做3件事遠離健忘腦、腦退化,50歲後活化大腦必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男小便從尿道「噴出一堆蟲」 醫也嚇壞!追查主因:內褲惹禍

鏡週刊
04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健康醫療網
05

33歲男星「肺腺癌第四期」 台大醫:「4現象」慘已末期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08月01日 流汗不只是為了身體

Heho健康

沈玉琳「1日常習慣」恐成傷肝關鍵! 醫曝危險性:很多病人因此爆肝

姊妹淘
影音

走路腿卡卡打不開?小心髖關節磨損 想放鬆在家就能練

健康2.0影音

蓮霧降血糖、木瓜助消化、芭樂降血脂!12種水果功效曝光 這樣吃控血糖

健康2.0

走路腿卡卡打不開?小心髖關節磨損 想放鬆在家就能練

健康2.0

花椰菜梗別丟!1成分助肝臟解毒 專家揭「最營養吃法」春季養肝排毒必學

健康2.0

紅蘿蔔有點發霉還能吃?答案超意外!「木瓜吃錯」恐增肝癌風險

健康2.0

才新婚就出事!夏宇童罹早發型白內障 醫:這類人要小心

健康2.0

血糖高容易口渴不是糖尿病!竟是癌王前兆 胰臟癌20年增4倍

健康2.0

這樣吃雞胸肉超清爽!夏天必學口水雞+海南雞飯 簡單又消暑

健康2.0

糞便帶血恐藏大腸病變 北榮桃園分院強調早期診斷重要性

中華日報

2025生技展人氣焦點!「茗京萃」漢方茶飲掀養生話題,吸引忙碌女性關注

姊妹淘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健康醫療網

9歲女童父母重視成績她壓力大 半個月近視暴增900度

CTWANT

牙齒愈少失智風險愈高? 醫揭咀嚼與大腦退化關鍵關聯

健康醫療網

不是懷孕都會孕吐!醫師揭「無症狀懷孕」迷思:月經觀察、兩項檢測才是關鍵

姊妹淘

「若認不出你,不是不愛你」名醫列失智心願 5萬人看哭

三立新聞網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 6成患者與過量服用「乙醯胺酚」有關,醫揭肝臟大罷工4徵兆

潮健康

百萬失智新藥「1款不納健保」石崇良曝「3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出身擁有60多位醫生的家族,因一場火警而嶄露頭角!台大醫院新院長余忠仁如何做醫界龍頭老大?

康健雜誌

看護、篩檢、公費藥規定都變了!8月新制6件事一次看

康健雜誌

不只變胖還肌肉流失! 營養師揭「肌少型肥胖症」恐怖後果: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潮健康

大學生使用大麻 出現被害妄想!家人醫師聯手救回失控的他

健康醫療網

吃鳳梨抗發炎、改善高血壓 但3類人食用前要注意!

康健雜誌

氣管重建手術難度高!台南名醫「創新手術」2月救2命

中天電視台

高血壓不分年齡,從20到80歲都該警覺!營養師推得舒飲食,助血壓控制管理

華人健康網

貧血竟是大腸癌作怪!洗腎者易忽略腫瘤警訊 醫師提醒留意「兩症狀」

風傳媒

加熱菸反增紙菸雙重使用率、總吸菸量,專家拋 3 法補救

Heho健康

哺餵母乳不只對寶寶好!醫:媽媽可降低罹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Heho健康

包飯糰釀腕隧道症候群 中醫師針灸4穴位解麻痛

台灣好新聞

過度攝取代糖飲料,死亡率比喝含糖飲更高

常春月刊

吃麵也能瘦!顛覆麵食定義的「全方麵」,宵夜族、健身控狂推的夢幻神麵

媽媽寶寶

不只上班族!包飯糰10年早餐店老闆娘遭「滑鼠手」纏身

中天電視台

貧血可能不是洗腎造成的!醫籲:9萬洗腎病友別忽略的腫瘤警訊

華人健康網

保健品開封要放冰箱嗎?乾燥劑、棉花要丟嗎?藥師教你「正確保存法」

優活健康網

講座報名/遠離腦中風這樣做! 神經科醫師授保健秘訣

NOW健康

不攝腺,就行動!抗癌腺上見

永續幫

辣媽甩肉20公斤!出國1周大吃仍瘦 醫揭「2關鍵」不復胖

三立新聞網

暴雨淹水後恐藏致病菌 嘉縣籲落實清潔消毒防感染

中華日報

多重原發性癌症免驚!複合型達文西手術一次切除多處腫瘤,併發症與復發率低

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