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張忠謀愛的木瓜是「隱藏版超級食物」這種木瓜抗氧化成分更強

健康2.0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20小時前

近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吃木瓜的新聞引發關注,大家不禁好奇,這種隨處可見、平凡無奇的水果,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木瓜不只好吃,還可能有助抗發炎、抗癌、養好菌,是「隱藏版的超級食物」,不僅護腸胃、顧免疫,還能降低慢性發炎、甚至幫助預防癌症,而發酵木瓜的抗氧化成分比一般木瓜更強。

慢性發炎是癌症溫床 木瓜是天然抗發炎劑

張家銘表示,癌症並非一夕之間形成,而是長期的慢性發炎導致細胞受傷,最後基因出問題、細胞開始突變,才演變成腫瘤。例如慢性胃炎可能變成胃癌、腸道長期發炎會增加大腸癌風險,甚至脂肪肝最後也可能變成肝癌。因此預防癌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發炎消失,這樣癌細胞就沒有機會長大。而木瓜正是天然的抗發炎高手。

木瓜「抗發炎軍團」 讓身體不再燒燒燒

木瓜之所以能抗發炎,是因為它富含類黃酮、多酚、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超強營養成分,這些都是抗發炎的關鍵角色。研究發現,這些成分可以「關掉」體內的發炎開關NF-κB,而這條發炎路徑正是許多癌症的幫兇。張家銘表示,吃木瓜就像是在幫身體滅火,讓細胞回到健康狀態。

此外,木瓜的β-胡蘿蔔素除了對眼睛好,還能阻止癌細胞生長;維生素C則可保護DNA,避免細胞突變,等於從源頭就斷了癌症的後路。

益生菌愛吃木瓜 助益生菌長期生存

腸道不只是消化食物的地方,其實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科學家發現,腸道裡的好菌越多,身體的發炎反應就越少,免疫系統也會更強,能有效對抗癌細胞。張家銘指出,木瓜裡的膳食纖維不只幫助排便,還是一種「益生元」,是腸道好菌的食物,可以讓益生菌長期生活在腸道中。當好菌吃得飽飽的,就能在腸道裡大量繁殖,把壞菌擠出去,讓腸道環境更健康、發炎更少,也大大降低腸道癌症的風險。

發酵木瓜抗氧化更強 調整腸道菌群

木瓜還有另一種超級版—發酵木瓜,發酵後的木瓜抗氧化成分更強,還能進一步調整腸道菌群,讓壞菌沒機會作亂。張家銘表示,對於腸躁症、腸胃敏感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超棒的選擇。至於木瓜酵素是不是發酵木瓜呢?張家銘解釋,發酵木瓜與青木瓜酵素的功效與適用族群有所不同。發酵木瓜經過微生物發酵後,富含抗氧化物與有機酸,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與腸道健康,適合抗氧化需求較高者。而青木瓜酵素則是直接萃取青木瓜中的木瓜酵素,主要幫助消化蛋白質,適合消化不良或需要高蛋白飲食的人群。因此,選擇哪一種產品,需根據個人健康需求來決定。

每天吃木瓜給身體最天然保護 特殊族群攝取注意

癌症的發展不是一夕之間的事,而是慢性發炎、免疫力低下、腸道菌群失衡的結果。張家銘說,木瓜剛好是一個全面性的健康食物,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發炎、養好菌、強化免疫力,從源頭減少癌症風險。

不過,木瓜對於肝腎功能異常與糖尿病患者的適合性,取決於個人健康狀況。對於輕度肝功能異常者,如脂肪肝或輕微肝炎,適量食用成熟木瓜有助於抗氧化與護肝,但若是嚴重肝病(如肝硬化晚期或肝衰竭),則需謹慎控制鉀攝取,避免過量食用。

腎功能異常者則需特別注意木瓜的鉀含量,輕度腎病患者可適量食用,但若屬於中重度腎衰竭或透析患者,則應避免,以免引發高血鉀問題。此外,糖尿病患者由於木瓜的升糖指數(GI值)屬於中等範圍,適量食用不會過度影響血糖,但仍需控制分量(約150克內),避免與高糖水果同食,並可搭配蛋白質或健康脂肪,以減少血糖波動。總體而言,木瓜對健康有許多益處,但特殊族群仍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適量攝取,以確保安全與健康。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家銘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地瓜5大好處!預防心臟病和血管硬化、幫助控制血糖、降低黃斑部病變 這時間吃最好

不要煮!枸杞「這樣吃」防乳癌 枸杞葉黃素含量竟是紅蘿蔔5倍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婦不菸不酒不咳嗽!照X光驚見「7、8公分腫瘤」 蘇一峰:肺癌末期

三立新聞網
02

60歲婦不菸不酒...「1症狀」拖3個月癌末 驚見8公分肺腫瘤

TVBS
03

百萬失智新藥「1款不納健保」石崇良曝「3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04

30歲女便秘就醫 醫查雲端驚見「1事」:胰臟癌三期了

三立新聞網
05

不菸不酒!婦照X光驚見「超大腫瘤」 醫嘆:肺癌末期

藝點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有錢人不愧是有錢人,吃個木瓜都挑品種,想我這種窮鬼,買的起,有的吃都偷笑了
2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9歲女童父母重視成績她壓力大 半個月近視暴增900度

CTWANT

牙齒愈少失智風險愈高? 醫揭咀嚼與大腦退化關鍵關聯

健康醫療網

不是懷孕都會孕吐!醫師揭「無症狀懷孕」迷思:月經觀察、兩項檢測才是關鍵

姊妹淘

「若認不出你,不是不愛你」名醫列失智心願 5萬人看哭

三立新聞網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 6成患者與過量服用「乙醯胺酚」有關,醫揭肝臟大罷工4徵兆

潮健康

百萬失智新藥「1款不納健保」石崇良曝「3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出身擁有60多位醫生的家族,因一場火警而嶄露頭角!台大醫院新院長余忠仁如何做醫界龍頭老大?

康健雜誌

看護、篩檢、公費藥規定都變了!8月新制6件事一次看

康健雜誌

不只變胖還肌肉流失! 營養師揭「肌少型肥胖症」恐怖後果: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潮健康

大學生使用大麻 出現被害妄想!家人醫師聯手救回失控的他

健康醫療網

吃鳳梨抗發炎、改善高血壓 但3類人食用前要注意!

康健雜誌

氣管重建手術難度高!台南名醫「創新手術」2月救2命

中天電視台

高血壓不分年齡,從20到80歲都該警覺!營養師推得舒飲食,助血壓控制管理

華人健康網

貧血竟是大腸癌作怪!洗腎者易忽略腫瘤警訊 醫師提醒留意「兩症狀」

風傳媒

加熱菸反增紙菸雙重使用率、總吸菸量,專家拋 3 法補救

Heho健康

哺餵母乳不只對寶寶好!醫:媽媽可降低罹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Heho健康

包飯糰釀腕隧道症候群 中醫師針灸4穴位解麻痛

台灣好新聞

過度攝取代糖飲料,死亡率比喝含糖飲更高

常春月刊

吃麵也能瘦!顛覆麵食定義的「全方麵」,宵夜族、健身控狂推的夢幻神麵

媽媽寶寶

不只上班族!包飯糰10年早餐店老闆娘遭「滑鼠手」纏身

中天電視台

貧血可能不是洗腎造成的!醫籲:9萬洗腎病友別忽略的腫瘤警訊

華人健康網

保健品開封要放冰箱嗎?乾燥劑、棉花要丟嗎?藥師教你「正確保存法」

優活健康網

講座報名/遠離腦中風這樣做! 神經科醫師授保健秘訣

NOW健康

不攝腺,就行動!抗癌腺上見

永續幫

辣媽甩肉20公斤!出國1周大吃仍瘦 醫揭「2關鍵」不復胖

三立新聞網

暴雨淹水後恐藏致病菌 嘉縣籲落實清潔消毒防感染

中華日報

多重原發性癌症免驚!複合型達文西手術一次切除多處腫瘤,併發症與復發率低

華人健康網

皮膚病與3臟腑有關?中醫:搭配「青黛」內外兼治改善膚況

中華日報

PSA異常卻找不到病灶?次世代攝護腺癌檢測技術預計今年上路

中華日報

糞便夾雜血液不可輕忽 北榮桃園分院:恐是大腸癌

中華日報

猛爆性肝炎是什麼?爆肝進展快致命、死亡率高,醫師提醒停止補肝

有醫靠

夏天泌尿道感染風險增!醫示警5行為

NOWnews 今日新聞

高醫揭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5年過關」迷思 持續追蹤成保命關鍵

優活健康網

貧血恐非洗腎造成!他貧血不癒…一查竟是大腸癌作祟

中天電視台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優活健康網

響應國際母乳週! 國健署募集短影音舉辦抽獎活動開跑

NOW健康

一杯咖啡拉近醫病距離 彰基U Café打造愛滋零歧視與友善醫療

健康醫療網

減肥必備!黃瓜低卡助排水、促排便 但和「這1物」一起吃恐變胖

常春月刊

荷爾蒙陽性乳癌術後「5年過關」?研究:逾半病友5年後才復發,3指標屬危險族群

華人健康網

營養師評價⟫魚油推薦,娘家高濃度、黃金比例,貼近各族群健康需求,3款魚油功效分析!

好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