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泌尿道感染風險增!醫示警5行為
[NOWnews今日新聞] 夏季因為水分流失快,加上外出活動頻繁,憋尿情況也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上升。醫師提醒,有5個風險因素別輕忽,喝水不足、上廁所擦拭位置不對等,都可能會引發感染。
恩主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葉國明指出,夏季因水分流失快,加上外出活動頻繁、憋尿情形增加,讓泌尿道感染風險大幅上升。若忽略早期症狀、未即時治療,細菌可能沿著輸尿管逆行擴散至腎臟,造成腎盂腎炎、菌血症等,更嚴重併發症。
葉國明說,提醒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風險因素,包括「喝水不足」、水分流失過多,因為流汗量增加會導致尿量減少、濃度上升,使膀胱成為細菌溫床。
葉國明提到,預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為多喝水,每日補充2000cc至3000c.c.的開水,多排尿以減少膀胱細菌滋生,降低感染機率。
葉國明指出,若「習慣性憋尿」,會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細菌有機會繁殖與黏附,增加感染風險。另外,「女性如廁時,由後往前擦拭」,會將肛門附近的大腸桿菌帶入尿道,提升感染機率。
「性行為前後未正確清潔或未排尿」時,肛門與會陰部的細菌進入尿道口,事前事後若未排尿沖洗細菌,容易感染。
而中老年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葉國明說,「排尿不順」導致尿液殘留,也會增加細菌滋生與感染風險。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頻尿、急尿、排尿灼熱疼痛、下腹悶脹、尿液混濁或異味,依感染部位分為,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與上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腎膿瘍,其中以膀胱炎最為常見。
葉國明指出,上泌尿道感染症狀較嚴重,常伴隨發燒、寒顫與腰痛,應提高警覺。
以性別而言,由於生理結構不同,葉國明表示,女性尿道僅約4公分,細菌更快由尿道進入膀胱,因此女性較易泌尿道感染,並常合併膀胱炎;而男性雖尿道較長,但若有攝護腺肥大,可能導致尿液殘留,無法將尿液中的細菌完全排出體外,增加感染風險,尤其一般男性四十歲以後,攝護腺就會開始肥大,需特別注意。
葉國明說明,男性的尿道炎通常是經過性行為傳染的性病,常見是淋病或披衣菌感染,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狀為,排尿時會尿道疼痛、灼熱感、頻尿、排尿困難等,並出現黃色混濁狀的尿道分泌物。
葉國明說,淋病經由性行為傳染到女性,則會引起子宮頸炎,出現陰道分泌物異常。而65歲以上長者則因免疫力下降,即使輕微感染也可能迅速惡化,一旦合併高燒或腰痛,建議及早就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