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19小時前

趙少康先生曾出現視力明顯退化的情況,回顧過去一年,他發現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不僅在閱讀報紙與文件時感到吃力,夜間開車時更因視線不清而影響安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皆高度仰賴良好的視覺功能,因此這些視力退化的症狀讓他感到相當困擾,並開始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自理能力。經眼科專業評估後,釐清病因並展開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視力問題、恢復生活便利與信心。

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醫師指出,經過詳盡的檢查後,確認趙少康先生的視力退化主要是因白內障所導致,並伴隨「兩眼不等視」的情況。經醫病雙方充分溝通與討論,採用醫病共享決策模式,量身規劃手術方案,最終決定進行客製化人工水晶體白內障手術。手術後視力顯著提升,不僅擺脫了長期配戴眼鏡的不便,更重拾清晰視野,讓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大為改善。

白內障是常見的退化性疾病

張正忠表示,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水晶體混濁所引起。他形容水晶體就像一顆水果,由外層的果皮(囊膜)、果肉(皮質)與果核(核心)組成:當果核混濁時,屬於年齡相關的「核性白內障」,常會出現「近視樣改變」的現象;若混濁發生在果肉,則容易產生畏光、對焦困難、夜間眩光等視覺困擾。

高度近視患者因眼球的構造異常,使水晶體更容易提早退化,導致白內障提早發生,即便頻繁更換眼鏡也難以有效改善視力,需考慮其他治療方式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由於趙少康平時有大量閱讀書籍與報章的習慣,且經常上電視節目受訪需長時間注視字幕板,加上夜間駕車頻繁,對遠、中、近距離視覺皆有高度需求。為滿足這些用眼需求,醫師於術前安排許多檢查,包括視力、眼壓、屈光度數測量,以及視網膜眼底攝影與斷層掃描,藉此精準評估適合的人工水晶體度數與款式。之後透過手術結合飛秒雷射技術與3D影像導航系統,輔助植入人工水晶體。

人工水晶體越貴越好?

針對大眾普遍認為「人工水晶體越貴越好」的迷思,張正忠特別說明,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應回歸患者本身的視覺需求與生活型態,價格並非唯一考量。以趙少康先生為例,因平時需大量閱讀、夜間駕車,且存在明顯的「兩眼不等視」情形,便依據其個別需求進行詳細檢查與術前規劃,最終採取雙眼差異化的水晶體設計。

右眼的部分則建議植入單焦點人工水晶體,保留約150至200度的近視,讓他在閱讀時能清晰對焦、減少疲勞;若需看遠距離畫面,僅需輔助配戴眼鏡即可。左眼則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以涵蓋遠、中、近多段距離的視覺需求。透過雙眼視力互補的設計,不僅大幅降低對眼鏡的依賴,也讓日常駕駛與閱讀皆能更順暢。

白內障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張正忠提醒,一旦白內障開始影響視力、干擾日常生活或工作品質,就應儘早尋求專業眼科醫師評估與治療建議,避免病情惡化至「過熟白內障」階段,不僅會進一步損害視力,也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與風險。

他強調,現今的白內障手術已相當精密且安全,患者在術前與醫師進行充分的醫病共享決策,依據個人視覺需求、生活習慣與工作需求,選擇合適的人工水晶體(如單焦、多焦或散光矯正型),能顯著提升術後的視覺表現,減少對眼鏡的依賴,並大幅改善整體生活便利性與滿意度。

白內障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許多中年人也可能在40多歲就出現初期症狀,如視線模糊、夜間眩光、對焦困難等,但常被誤以為是老花眼或疲勞,進而延誤診治。因此,定期眼科檢查、主動關注視力變化,是守護眼睛健康的重要關鍵。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白內障初期無感!營養師激推「6種營養素」預防、延緩發病 看東西霧霧的是警訊
.美驗光協會揭「年輕化白內障5前兆」! 暴露紫外線、愛喝酒者都中了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02

不只花生!8種食物藏黃麴毒素「害肝癌」 醫示警:高溫也殺不死

三立新聞網
03

越滑越笨!愛看「1種片」恐傷腦 醫:決策力、專注力都退化

三立新聞網
04

1天喝2杯珍奶!百公斤男得糖尿病 靠1招逆轉「不用再吃藥」

CTWANT
05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醫揭「關鍵危險信號」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路路行
希望小趙眼珠自此分得清紅藍
11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好狀態不用靠紅豆水!營養師推薦「傳太醫」:代謝穩、氣色好、上班族都說讚

姊妹淘

08月02日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施予善意的機會

Heho健康

台大醫院減肥祕笈曝!8周甩5公斤!這顏色蔬果是燃脂幫手

健康2.0

咖啡渣丟垃圾桶?丟錯最高罰6000!直接當肥料恐把花種死

健康2.0

春季必看!專家揭5大「防曬養膚祕訣」 讓你美美出門快樂回家

健康2.0

連醫師都天天吃!這種豆營養完勝黃豆:降膽固醇、防腸癌、護心血管

健康2.0

放3周還活著!專家曝蛤蠣吐沙、蛤蠣保存最有效方法 加1物肉質更鮮美

健康2.0

他做超慢跑竟椎間盤突出!醫示警:3種人別做超慢跑 恐害膝關節損傷

健康2.0

台大營隊活動疑食物中毒18人就醫 衛生局:依法命業者暫停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國健署今天起擴大B、C肝篩檢對象 預估200萬人受惠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高血糖影響「性福」?醫示警:陰道乾澀、勃起困難也是糖尿病警訊!

健康醫療網

大雨積水恐釀疫情! 「這樣做」防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與登革熱

健康醫療網

中藥房危機!藥師抗議中藥販售解釋令,衛福部回應:分工不涉調劑

Heho健康

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夏天總是難睡?「吃對營養+睡前儀式」雙管齊下,養好心神能入睡

姊妹淘

不是臉!「1部位」最早老化 一跌倒死亡率高達20%

三立新聞網

情緒、環境、病毒 中醫觀點談生活中的毒

民視新聞網

每日掉髮逾 1、200 根須注意!就診「這科別」找病因避免禿頭惡化

Heho健康

台灣棒球得冠軍 中醫師做一件事情應援集氣

民視新聞網

你累了嗎?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你

民視新聞網

炒菜油選錯「有害物質下肚」!7款植物油比較 高溫爆香傷身

TVBS

體感溫度恐破45℃!熱傷害高峰期來臨,3招輕鬆防中暑

康健雜誌

「1眼疾」沒在用3C也可能會得! 醫籲患者:趁早介入、積極治療,延緩「視」界末日來臨

每日健康

64歲男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醫揭「無聲傷腎」禍首

健康醫療網

天氣熱還是鼻塞!4招防換季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

1天喝2杯珍奶!百公斤男得糖尿病 靠1招逆轉「不用再吃藥」

CTWANT

醫起看/別變「老」爸!營養師揭男性更年期5大警訊

EBC 東森新聞

以為洗腎併發症!貧血真兇竟是大腸癌 醫:糞便顏色、形狀有異立刻檢查

三立新聞網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呼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 讓每位母親都能安心哺乳

優活健康網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響應千禧之愛倡導「蔬果佔一半 健康有保障」邁向健康與永續共好

優活健康網

植髮就能一勞永逸?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醫師破解常見5大迷思

華人健康網

代謝慢害你瘦不下? 中醫師教按「這6穴位」消水腫、排宿便又加速燃脂

常春月刊

40歲後拉警報!久蹲馬桶站不起來恐「1疾病」上身 4大癥結肌肉快速流失

三立新聞網

掉髮是洗髮精用錯?壓力禿會自己長回來?醫揭5大迷思:恐疾病警訊

優活健康網

大罷免風波延燒醫界》成大醫學院院長被點名接部長 「成大幫」將主導衛福部?

信傳媒

子宮移植能助部分不孕婦女懷孕生子,但仍有風險

科技新報

國健署攜手國際抗癌聯盟交流取經 共創全民防癌新未來

NOW健康

代謝下降難瘦身!中醫師授「3大減重秘訣」消滅體脂肪 生冷食物少吃

常春月刊

如何避免遇到恐怖情人?精神科醫師示警:如果決定分手6點要注意

華人健康網

冏!18洞打一半常「尿遁」3熟男揪團看泌尿科 一查「攝護腺」出問題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