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膝利人生!拯救膝關節退化 半人工膝關節詢問度高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台灣有許多人飽受膝關節退化困擾,不僅疼痛難耐,也讓走路、上下樓梯變得困難,影響生活自理與活動自由,這也是常造成老年人行動不便的主因。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台灣已相當成熟,能有效改善膝蓋疼痛、行走困難,幫助患者重拾生活品質。其中半人工膝關節微創置換手術詢問度高,由於風險降低且復原較快,成為膝關節重建新選擇。
重度退化性關節炎建議手術 醫揭半人工膝關節置換優勢
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院長表示,因膝關節力學結構受力方向所致,膝蓋往往容易在內側發生磨損或退化,當軟骨磨損嚴重,形成重度的退化性關節炎時,膝蓋在站立或走路時的壓力增加,進而造成疼痛,久而久之,當退化愈來愈嚴重時,就必須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才可能有效改善。
梁峻銘院長解釋,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至少會犧牲掉1條前十字韌帶、甚至前後2條十字韌帶,行動上相對不自然,若僅有內側關節面受損,可以選擇置換半人工膝關節,可保留完好的十字韌帶及良好的構造,僅替換磨損的部分。
梁峻銘院長指出,半人工膝關節術可分為固定式和可動式2種型態,固定式墊片不易脫位,但相對少了膝蓋活動的自然度;新式牛津半人工膝關節的可活動式墊片,此為模擬膝蓋彎曲與伸展時,半月板在關節滑動過程中所承受擠壓(Compression)與剪力(Shear)的狀態。因此術後行走的步態更自然,行動上的角度與正常膝關節活動相近,能有效模擬自然膝部運動功能,這項手術必須由學有專精且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才能讓活動墊片達到最大穩定度,進而有助於恢復術後行走自然的穩定步態。
原則上,如果患者韌帶完好無受損、沒有嚴重骨質疏鬆,又希望破壞組織較少、傷口小、且期望行走能愈自然愈好,就可以考慮牛津半人工膝關節手術,雖然跑步、跪坐仍有所限制,但能進行快走且蹲下的角度較大,目前能做到膝蓋彎曲最大限度約140、150度,是全人工膝關節無法達到的程度。
術後恢復效果取決兩大關鍵因素 搭配BFR介入復健有助提升復原力
梁峻銘院長赴日研習精進膝關節手術技術,持續導入國際新趨勢,提升病患手術後的恢復品質與生活功能。以全人工膝關節為例,若術後照護得當,許多病患在術後1個半月即可不需使用拐杖行走,恢復良好;至於半人工膝關節手術,因為肌肉破壞較少、保留部分自然結構,其術後恢復效果則取決於兩大關鍵:肌肉破壞程度膝關節和活動角度的精準評估與計算。若條件良好,患者最快在術後1個月內可以擺脫拐杖、恢復自然步態與行走功能,復原速度明顯優於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復健訓練是影響術後恢復成效的重要關鍵之一,梁峻銘院長強調,人工膝關節手術後的復健,首要重點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其次則為強化肌肉力量,兩者皆是影響恢復的關鍵因素。在重仁骨科醫院,病人在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前,即會安排術前肌力訓練,為手術打下良好基礎。術後則立即展開復健,依序以消腫、緩解疼痛、提升膝關節活動度為目標,循序漸進恢復功能。
以半人工膝關節手術為例,患者通常在術後第3至第4天即可進行上下樓梯訓練;出院時,膝蓋的活動度目標達到超過120度,確保基本日常功能;此外,若經評估無深層靜脈血栓風險,可進一步介入BFR(血流阻斷)訓練,在低負荷條件下有效刺激肌肉生長,有助加速術後復原與肌力重建;透過BFR訓練有效刺激肌肉增生、進而提升膝關節活動靈活度與步態自然性。
返家後的自我訓練,也是手術後恢復的重要環節。日常可透過以下動作,強化下肢肌力並促進血液循環,首先伸直抬腿翹腳動作,將腿用力伸直抬起,同時翹起大拇趾與腳板,有效訓練股四頭肌,強化整體下肢肌力;其次腳部抬高並腳板上下擺動,每天抬高腳部,進行腳板上下擺動至少 200下,持續2個月,可幫助血液循環回流,減少腫脹並促進傷口癒合;最後輔助裝置使用市面上也有一些肌肉電刺激儀器,能協助刺激肌肉收縮、促進靜脈回流,作為輔助性復健工具使用。另外注意手術後3個月內應避免側走(橫向行走),以預防半人工膝關節的內側副韌帶受傷或扭傷,避免影響術後穩定性與成效。
退化性關節炎影響生活品質 膝蓋曾受傷應提早治療
根據研究顯示,亞洲人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風險相對較高,而膝蓋疼痛的嚴重程度往往決定了個人的行動能力,行動力更是影響晚年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關鍵;梁峻銘院長指出,人工膝關節置換通常是治療的最後手段。
梁峻銘院長也提醒,若年輕時曾有半月板損傷,將可能加速膝關節的退化進程,因此應儘早介入治療,延緩惡化;針對膝關節早期或中度退化的患者,可考慮下列非手術治療方式復健訓練來維持關節活動度與肌力、增生療法中利用PRP高濃度血小板注射促進修復或PLT(Platelet Lysate Therapy血小板凍晶治療),可進一步活化軟骨細胞修復與抗發炎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若為中度以上退化的再生選項也可考慮軟骨重建或軟骨移植。此外,日常生活中建議多訓練大腿與小腿肌力、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提升肌肉耐受度,都是有效延緩關節退化、維持行動力的關鍵。
# 首圖來源/重仁骨科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UCC如何緩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輕症分流助改善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