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位糖尿病患有4位腎功能惡化!醫:糖友常見3大迷思,恐錯失腎臟最佳治療時機
糖尿病患者要小心造成慢性腎臟病!「血糖控制得好,就代表一切都穩了嗎?」 這句話,可能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對腎臟健康最大的誤解。根據統計,每10位糖尿病患中,就有4位會面臨腎功能惡化,然而大多數人在早期毫無症狀,直到出現下肢水腫、泡泡尿,甚至嚴重疲倦時,才發現已是慢性腎臟病晚期。
「很多病人不知道,腎病變不是痛出來的,等你感覺不舒服了,可能已經來不及了。」新陳代謝科謝安慈醫師指出,門診中常見許多糖友以為有按時服藥、血糖穩定就代表控制良好,卻因忽略了尿蛋白和腎功能檢查,錯失了治療黃金時間。
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覺得自己狀況穩定、沒有不舒服,就不再回診或自行買藥吃。門診中1位65歲的病人,糖尿病控制得不錯,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他覺得每次回診太麻煩,就改在附近藥局買藥。但半年後回診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升高到8%,腎功能變差(eGFR 58),尿蛋白也超標(UACR 300 mg/g),已經進入糖尿病腎病變第三期。糖尿病不只是看血糖,還要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腎功能和尿蛋白,才能早期發現問題,及早治療,避免腎臟受損。
腎臟功能掉7成才知,糖尿病患惡化速度更是倍增
腎臟擁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即使功能已流失7成,身體仍然能維持表面上的正常運作。這也讓糖尿病腎病變成最難察覺、最常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謝安慈醫師說明,我們常用腎絲球過濾率 (eGFR)代表腎臟功能,一般人從40歲開始,每年腎功能 (eGFR) 會自然下降1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ml/min/1.73m2),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若血糖控制不佳,腎功能下降的速度會遠比一般人更快,甚至在短短幾年就進入洗腎階段。
「不是不關心,而是不知道該關心什麼。」謝安慈醫師說,許多糖友以為有在吃降血糖藥就代表控制良好,卻不知道還要每年追蹤尿蛋白和腎功能狀況。「我有不少病人是做健檢才意外發現腎功能(eGFR)已經小於60,是慢性腎臟病中期了。」
謝安慈醫師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早期最大特點就是「沒症狀」,這讓它成為一個隱形的健康殺手。然而,它並非無法被察覺,透過簡單的尿液與血液檢查就能提前發現。現在有些糖尿病用藥除了能穩定血糖,對心臟與腎臟也有保護效果,更有研究顯示,其中一種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若能及早使用,有機會延後26.6年進入洗腎,對患者生活品質是一大突破。
糖友常見3大迷思,恐錯失腎臟最佳治療時機
謝安慈醫師提醒,糖友常見的3大錯誤觀念,常常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血糖穩了,腎臟就不會壞
錯誤!實際上腎功能惡化與高血壓、蛋白尿、肥胖也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必須全面監控「三高」並關注腎臟健康。
小便沒有泡泡,就代表腎臟健康
錯誤!腎病變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出現,這些微小的蛋白肉眼根本無法察覺。等出現泡泡尿可能已經是晚期!
沒症狀就不需要檢查
錯誤!腎病變前期通常不痛、沒感覺,等到水腫、倦怠感等症狀出現時,腎功能通常已經流失大半,為時已晚。
一年一次腎功能檢查,爭取更多腎臟健康年限
目前透過血液與尿液檢查,就能快速掌握腎臟健康,包含透過eGFR腎絲球過濾率了解腎功能剩下多少,以及透過UACR尿白蛋白比值抓出早期腎病變。建議所有糖友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腎功能,同時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具腎臟保護作用的藥物,只要及早發現腎臟病,配合正確用藥,可以為自己多爭取腎臟的健康時間。
高風險因子者,應主動檢查腎功能
謝安慈醫師更提醒,如果你或家人符合以下任一項高風險因子,請務必主動至醫療院所檢查腎功能:
1.糖尿病。
2.高血壓。
3.肥胖。
4.65歲以上。
5.痛風。
6.有腎臟病家族史。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