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歌神陳奕迅勇敢告白焦慮症 首度公開與焦慮症共處歷程

NOW健康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 辰蘊如 報導

【NOW健康 辰蘊如/特別報導】歌神陳奕迅在近期的演唱會紀錄片中,首度公開分享自己多年來與焦慮症共處的真實經歷,這項勇敢的告白在華人娛樂圈引起廣泛關注。在高壓的演藝環境中,陳奕迅坦承因全球巡演壓力而出現精神狀況,甚至需要依靠藥物維持演出狀態。他曾嘗試停藥,但很快就感受到強烈的不安與莫名緊張,最終決定等世界巡演結束後才停止服藥。他的坦率分享不僅打破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也讓更多人開始正視焦慮症這個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

焦慮症並非性格脆弱的表現 而是大腦對風險的誤判機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2.8億人患有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健康疾病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200萬人曾經歷過焦慮症的困擾,其中職場壓力、學業競爭、經濟負擔等現代生活因素都是重要的誘發原因。這些數字提醒著「焦慮症並非少數人的問題」,而是需要全社會關注的公共健康議題。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鄭琬霖醫師指出,焦慮症並非性格脆弱的表現,而是大腦對風險的誤判機制。當大腦的杏仁核過度活躍,加上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濃度不足時,就會導致情緒放大反應,讓原本安全的情況被大腦解讀為危險訊號。這種生理機制的失調,會讓患者即使在沒有真正威脅的情況下,也產生如同面臨危險時的身體反應。

認識焦慮症的身體警訊 這些「軀體化症狀」不容忽視

焦慮症最容易被忽略的特點,就是經常以身體症狀的形式出現,醫學上稱為「軀體化症狀」。鄭琬霖醫師解釋,這些症狀涵蓋身體各個系統,從心血管的心悸與胸悶、心跳加速,到消化系統的胃痛、噁心、腹瀉等腸胃不適,都可能是焦慮的表現。肌肉系統也會出現緊繃現象,如肩頸僵硬、頭痛等症狀。睡眠方面則可能出現失眠、淺眠、早醒等障礙,而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手腳發麻或冰冷的感受。此外,泌尿系統可能出現頻尿、尿急的反應,自律神經失調則會導致盜汗、不明原因的發熱或發冷等現象。

許多患者因這些身體症狀反覆求醫,進行各種檢查後卻發現數值正常,最終才發現問題根源在於心理層面的焦慮。研究顯示,約有70%的焦慮症患者會先因身體症狀就醫,平均2到3年才獲得正確的心理健康診斷。鄭琬霖醫師強調,延遲診斷不僅讓患者承受更多痛苦,也增加許多醫療資源的浪費。

面對焦慮症現代醫學多元治療途徑 藥物心理治療並重

現代醫學對焦慮症的治療已發展出完整的體系,結合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的雙重策略。在藥物方面,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是目前的主流治療藥物,能夠調節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幫助穩定情緒反應。鄭琬霖醫師提醒,如同歌手陳奕迅的經歷所示,貿然自主停藥可能導致戒斷症狀,包括焦躁不安、頭暈、類似感冒的症狀等,因此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逐步調整劑量。

心理治療方面,認知行為治療被證實對焦慮症具有長期療效。透過此療法,患者可以學習識別和修正引發焦慮的負面思考模式,建立健康認知架構。治療師會協助患者了解焦慮觸發因子,學習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壓力情境,並發展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此外,正念減壓療法、肌肉漸進式放鬆與自律神經生理回饋訓練等輔助療法也逐漸受到患者青睞,幫助學習放鬆技巧,改善自律神經的調節能力。

焦慮症非失敗標誌 規律的有氧運動促進「快樂荷爾蒙」

鄭琬霖醫師建議,規律的有氧運動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等「快樂荷爾蒙」;研究顯示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對改善焦慮症狀的效果可媲美輕度抗焦慮藥物。建立穩定睡眠作息同樣重要,因睡眠不足會加重焦慮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均衡營養攝取亦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群和鎂的食物,都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穩定。

焦慮症並非個人失敗的標誌,而是現代社會中需要被理解和治療的健康問題。正如鄭琬霖醫師所言,懂得在適當時機緩下腳步、傾聽照顧自己的心理,才能擁有走得更遠的健康力量。當開始正視心理健康如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時,社會也將更加友善和包容,讓更多像陳奕迅這樣的患者能夠勇敢面對,並獲得適當的治療與支持。

# 首圖來源/取自「陳奕迅 Eason Chan」臉書粉絲專頁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起看/13歲少女腳痛竟是罹癌!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

EBC 東森新聞
02

醫起看/以為在喝熱水!醫示警「這種水」會心梗、不孕

EBC 東森新聞
03

李遠哲夫人胰臟癌逝 癌王女病患倍數增加!這群人吃「這菜」可降6成風險

健康2.0
04

OL罹子宮內膜癌絕望!改變「3習慣」奇蹟逆轉 癌細胞全消失

TVBS
05

影帝妻大腸癌第3期 割10幾顆淋巴結!生病都拖延就醫,年初肺炎險死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研究揭「1健康飲品」超毒!每天2杯中風機率翻倍:女性尤其危險

三立新聞網

台大兒童醫院「拆兒科空間變成人化療室」惹議 院方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長期飲酒!60歲男「肝硬化末期」反覆住院逃死劫 醫見結局超感嘆

CTWANT

重訓後痠痛必按「2部位」加速修復! 中醫師:還能利濕化痰、調月經

常春月刊

女生看過來!醫師揭「3前兆」看有無子宮肌瘤問題

造咖

醫揭術前必量小腿!喊「蘿蔔腿才好」:恢復更快還防老年失能

TVBS

醬油、七味粉不能常溫保存!日家政婦:放錯地方會變質

中天電視台

秦楊突失明!眼中風藏「5大危險信號」 醫:全身血管在求救

三立新聞網

愛美要小心!28歲女長期吃「這東西」 腎功能驟降如同80歲

TVBS

常用塑膠袋裝熱食!年輕女罹子宮內膜癌 醫教3招助抗癌

中天電視台

降雨毒菇狂長! 醫示警:辨識App不保險、烹煮也除不掉毒素

健康醫療網

更年期腰痠背痛怎麼辦?45歲後熟齡養生秘訣:從「紓壓」開始做起

優活健康網

大腸癌年輕化!28歲男「毫無症狀」例行健檢驚見罹癌

中天電視台

感覺天旋地轉、頭悶悶脹脹?神經科醫師解析5種頭暈型態,找到病因才能有效治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皮蛇別輕忽!「1族群」風險超高 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三立新聞網

飯後30分鐘運動最有效!專家:深蹲、散步助燃脂

中天電視台

北榮桃園分院打造預立醫療決定指引手冊 榮獲安寧護理創新活動學術基石獎

桃園電子報

別再害怕「蘿蔔腿」!醫曝:代表免疫力好、術後恢復快

CTWANT

秦楊右眼突然失明!醫急喊:眼中風後心梗、中風接著來

三立新聞網

每日待辦清單如何規劃?行為專家教你「最強計畫法」3招告別拖延症

優活健康網

「AI精神病」是真的?長時間互動聊天恐深陷妄想 精神醫:警惕AI過度諂媚

健康醫療網

失眠翻來覆去怎麼辦?中醫授秘訣:睡前按「3個助眠穴」一夜好眠

優活健康網

丟掉不如一開始就買對!過來人揭購物原則:試著購買「一樣的商品」

優活健康網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NOW健康

不用醬油也好吃!營養師授「低溫煨魚」撇步 鮮嫩護心又助消化

TVBS

高齡求子逆轉時光賽跑!婦產科醫師建議調整補助制度,助女性累積胚胎提升成功率

常春月刊

豆漿好處不只增肌減脂!營養師揭:每天1杯豆漿,竟藏3大驚人優勢

華人健康網

餐飲店老闆常應酬瘦不了 參加減重班改變飲食輕盈了

台灣好新聞

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治療選項之一!醫:探討與心血管風險及醫療成本的關聯

健康醫療網

無症狀順便檢查!28歲男驚罹大腸癌 醫籲「有3症狀」快就診

TVBS

蘿蔔腿才健康!醫急喊:「1類人」容易生病還慘失能

三立新聞網

蛀牙率逼近9成!牙痛拖不得 醫揭不同階段治療與預防方法

常春月刊

白內障「熟了」再手術?醫揭白內障手術新趨勢!教你搞懂健保給付與自費人工水晶體的差異

良醫健康網

白內障治療不斷演進!飛秒雷射輔助 避免術後角膜水腫

NOW健康

突如其來的頭痛,比慢性更危險!想預防,神經內科醫師推薦給「長青族」3種護腦運動

良醫健康網

不是每個長輩都適合自宅養老!子女該評估5大重要指標,並非住機構就是不孝

良醫健康網

發燒、頭暈、全身無力⋯不一定是感冒!醫揭「血癌初期症狀」小心別誤認

優活健康網

運動後吃錯恐白忙!3大飲食原則助你燃脂不打折

常春月刊

台大兒醫「1檢查區」拆除挪給成人用!網氣炸:不是兒童醫院嗎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