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高≠骨質好 醫:粗腰「瘦胖子」骨折風險高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許多人以為骨密度高便不怕脊椎骨折,或體重別太重即可保護骨頭,但事實並非如此。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不是所有肥胖都危險,但「中樞肥胖」的確與較高的骨折風險有關,且即使骨密度不錯,若骨質差,骨折機率仍偏高。
這項研究由振興醫院影像醫學部腹部影像科主任林彥懷與團隊進行,共收集1011名停經女性資料,透過比對骨密度、體脂、脂肪分布等數據,釐清各因素與脊椎骨折風險的關聯;結果顯示,BMI、腰圍、體脂率、腹臀脂肪比等肥胖指標,皆與骨密度呈正相關,代表這些指標數字愈高,骨密度也愈高,但與評估骨頭品質的指標(骨小樑分數,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卻呈負相關,代表脂肪愈多,骨質愈差。
林彥懷表示,光看BMI、體脂率這2個數字,雖可掌握誰屬於「整體肥胖」,卻看不出與脊椎骨折有多大關係,但若經由量測腰圍、腰臀比找出中樞肥胖者,即可發現其骨折風險明顯升高,這也代表即使體重正常,脂肪卻大量堆積在腹部、內臟,相對仍較易骨折。
對此發現,林彥懷說明,BMI依據身高、體重計算,無法分辨脂肪量與分布位置,所以BMI正常、腰圍或臀腰比異常的「瘦胖子」,脊椎骨折風險不容忽視,因為內臟脂肪會分泌發炎因子,改變調控骨質的荷爾蒙、增加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反應,進而對骨質產生不良影響,且脂肪還可能滲入骨髓,改變骨骼內部的結構,使骨頭變得脆弱。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BMC Geriatrics》。
許多人認為「骨密度高就不會骨折」,林彥懷說,這是錯誤想法,若以「房子」比喻,「骨密度像是牆壁的厚度,骨質有如鋼筋配置」,若鋼筋結構鬆散,即使牆很厚,仍可能一遇地震就倒,故民眾不宜因量測骨密度高就覺得很安心,進而輕忽骨質的重要性。
林彥懷也提醒,停經女性因雌激素下降,骨質流失加快,會特別容易受到中樞肥胖影響,建議應從中年起開始管理體脂分布,例如定期測量腰圍、腰臀比等,同時建立負重運動的習慣,並多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另須加強預防肌少症及跌倒風險。
此外,林彥懷呼籲,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是有能力預防未來問題,尤其是脊椎骨折,往往會造成再次骨折的發生,導致長期疼痛、生活品質下降, 建議民眾對於保健意識要盡量超前佈署,不要等到「有症狀」才開始用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