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後 明年復辦第30屆 ifva還是那個ifva?
【明報專訊】把事情堅持做到底較難,還是休息一下再上路更艱苦?
香港藝術中心(下稱:中心)宣布明年重啟多年來鼓勵獨立創作、孕育知名導演的「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錄像比賽」,為第30(或29+3?)屆。中心上周四廣邀過往金獎得主、評審和贊助人參與重啟典禮。
現場氣氛卻充分體現「尷尬」二字——來賓坐不滿僅有119席的古天樂電影院場地。中心為獲得金獎、參與評審次數最多的創作人,以及獲得最多次「學校參與獎」之學校頒發特別獎,僅有一半得獎者出席。「我哋稍後會將獎項送到佢手上」,記者聽到第5次時,替主持感到累。
重啟不易。怎做才有人願意畀面?
典禮本無邀請傳媒,記者以評審好友身分混進場內。
須知,星期日小隊去年(2024年11月)曾調查ifva暫停舉辦經過,考究政治審查、財政緊絀、人手流失和比賽形式是否過時等可能原因。現場中心職員認出記者,熱情表示,只要不拆台,便無大礙。只是,周四晚來賓陣容雖算鼎盛,如中國內地導演賈樟柯、ToNick樂隊主唱趙善恆、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林均乘等人物捧場,整體觀眾席卻氣氛冷清。
早在6月初,中心已誠邀歷屆金獎得主出席ifva第30屆重啟活動「同慶成就」。facebook和Instagram帖文寫到,ifva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短片電影節之一」,孕育電影人才「大放異彩」,態度跟去年宣布暫停舉辦時回覆記者的措辭略有差異——當時中心稱ifva模式要與時並進、在藝術價值與市場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和更具創意和影響力。這則帖文,截稿日前在兩社交平台分別獲得8個和84個讚好,比起金獎得主數目(約130個)還要少。
中心監督團主席劉文邦說,由明年ifva30開始,比賽改為兩年一屆,每屆時長壓縮至一個月。「以往ifva就年年搞嘅,咁我哋有錢當然想食魚翅鮑魚啦,但冇錢都要慳啲。」劉與中心總幹事葉思芬積極為ifva籌款,劉表示「搵唔搵到金主都係下年搞㗎啦,搵唔到金主我哋自己啃咗佢」。
中心:與圈內人成立重啟小組
「早前中心宣布重整ifva嘅時候收到好多業界嘅聲音啦,其實喺呢幾個月以嚟中心做咗好多工作同業界溝通?」主持替現場觀眾問出了疑惑。劉文邦這樣答:「始終世界喺度改變,art category有好大改變,手機都改變個市場好多,所以我哋都應該諗吓點樣改變。」
他再補充:「我上任主席之後決定要停一停,諗一諗要點做,令大家好愕然,覺得係咪ifva從此就bye bye呢?當然唔係。」他表示,過去大半年,與圈內人士成立重啟ifva工作小組,思考如何延續ifva聯繫創作者、展示優秀作品和發掘人才的目標。
曾擔任ifva評審的獨立藝文工作者馮美華,參加典禮前向記者表示,雖然很多圈內人對中心新班底重啟ifva持觀望甚至負面態度,她對重啟不抗拒:「我好open㗎,就嚟睇吓有冇咩新意思。呢啲嘢老實講,你玩到咁上下換人係冇問題,唔係一定要第一班人搞。如果啲人都係有心去搞嘅,咁睇下咩事囉。」
始終,香港短片比賽不多,具認受性者更近乎只此一家。不過,曾負責籌辦第6至第8屆ifva、時任中心電影及錄像部發展經理,現為InDPanda國際電影節總監的熊秉文,態度較批判。他沒有出席活動,稱「有朋友去完話,都唔知去嚟做乜」。
比賽類別新增「香港大專生組」和「海外大專生組」,又設「藝術獎」及「創意獎」,表揚最具藝術價值和創意的參賽作品;擴大放映規模,到不同院校放映部分入圍影片,展示VR作品;中心亦會籌辦研討會、大師班、導師計劃和短期課程,未入圍的創作者和公眾亦可參與部分環節。「希望擺較多心機喺教育方面。」劉稱。然而,馮美華和熊秉文均指出,這些教育和新科技元素,往屆或多或少已涵蓋,不是新鮮事。
總幹事葉思芬表示在重啟之時,既要慶祝29年成就,也要展望將來:「都想多謝ifva嘅同事,呢29年有好多同事幫手,Connie(中心前總幹事林淑儀)、Teresa(中心前節目總監鄺珮詩)、Kattie(ifva前總監范可琪)都有幫手,不幸係我哋都有請佢嚟,佢join唔到,但我哋都要提及佢哋功勞。」劉文邦補充,在鄺珮詩離開ifva團隊時,他曾挽留不果,鄺隨之拜託他必須保住ifva。「工作小組開咗好多次會(按:後提及盧子英、鮑藹倫等5人),好多人畀咗意見,我哋𠵱家已經決定咗點搞,基本上3個部分(競賽、放映和教育)係不變。」劉說。
聽完主辦方介紹重啟詳情,或是覺得資訊充足,或是覺得無新意,記者身旁的藝術家動身離開;沒帶走中心送贈的ifva菲林狀鑰匙扣紀念品。馮美華就說,新增大專生組別是好事,兩年一屆對中心財政壓力或許較小。她希望ifva繼續搞,惟感嘆目前方案有許多改善空間。
首先,馮認為中心現任管理層,對ifva的意義,以及近30年的歷史理解不透徹。「ifva係一個影像創作者嘅搖籃!唔應該淨係對金、銀獎得主致謝。」其他得獎者甚至無獎者,也是社群一分子,甚至已參與大電影製作。
再者,馮指看不出主辦方重啟的做法,諮詢過電影業界意見。她表示電影工業能為影像創作人帶來資源,而雖然ifva鼓勵獨立製作,減少商業考慮,「我都夠膽講10個有9個做短片都有個願望拍大電影」。據她了解,重啟工作小組成員包括院校代表及知名藝術家。
賈樟柯到場 主辦方無介紹
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ifva第2屆劇情組金獎得主賈樟柯周四晚到場,主辦方卻沒有向觀眾提及。事後,有藝圈人士在社交媒體提起事件,引圈內熱議,有影評人表示主辦方做法業餘。
馮認同財政是藝文活動的基礎,但主辦方既沒有提及康文署多年來支持,亦沒有感謝場地受古天樂贊助,更沒介紹公認具藝術成就兼出席支持重啟的賈樟柯,不利爭取金主。
劉文邦日前向《明報》表示,政府撥款減少;據康文署去年底就記者查詢的回覆,署方2003/04起至2022/23年度的資助未間斷。而重啟ifva,非署方不批准資助,而是中心未遞交申請。ifva另一重要資助方為藝發局,中心2024年間未就ifva申請新年度局方計劃資助。
熊秉文說藝圈批評凌厲,大多屬於「罵者愛也」,「你要明白我哋曾經參與過,所以會上心啲,當然唔希望ifva完全冇咗,因為冇可以完全替代佢嘅比賽,但都要做得好,先值得人去支持」。他建議主辦方「唔識唔緊要,可以去問人」。據他向曾參與重啟工作的前中心職員了解,ifva團隊人員持續流失。但若比賽下年重啟,目前該要有固定、有經驗且有抱負的班底。「𠵱家就係build up唔到一個團隊,留唔住人。」
就比賽細節,熊估計新增的大專生組,參與人數遠不及公開組,可能造成競爭程度不夠大,獎項不具應有認受性。他表示新增的「藝術獎」和「創意獎」沒有意思,因為ifva每個獎項的評審標準都包括這兩點。主辦方表示會壓縮每屆ifva時長,但重啟後活動更多,熊認為做法互相衝突。
批評還批評。但除了ifva,短片創作人可有什麼選擇?熊指近年有影像創作者討論另起爐灶,他覺得「扚起心肝」去做,或者可能復活ifva靈魂,不過仍言之尚早。
時下香港,審查文化滲透創作方面,馮美華認為周四晚得到中心「卓越金獎」(即過往在ifva得金獎次數最多者)的黃麗明所言才是ifva精神。黃當時說:「我好想講其實無論喺咩環境之下,大家身處喺咩環境都好,都要保持一個自由嘅心靈,繼續去拍一啲你想講嘅嘢,同埋反映呢個時代嘅心聲。」
文˙梁景鴻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