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尋根達人}徐子君 鈎沉中菜館關係網 移美華人家傳食譜有段古

明報

更新於 14小時前 • 發布於 11小時前
《沉埋的粵菜檔案》分為兩冊,包括趙藻華的菜譜復刻本。尋根未完,Kristie在籌備拍攝紀錄片和報名參加影展。(曾憲宗攝)
Kristie新書《沉埋的粵菜檔案》的緣起是讀者寄來祖輩撰寫有600多道粵菜的電子檔食譜。圖為食譜第一頁的「大漢全席」。(受訪者提供)
美國國家文書暨檔案總署(NARA)供人搜索舊日證件等身分檔案。趙藻華的檔案紙本在西雅圖分館,Kristie經網上搜尋、致電分館,最後取閱文件,為整理食譜提供線索。(受訪者提供)
Kristie說以前部分美國人有順手拿走中菜館菜單的習慣,她在網上競投這些古董。圖中左方有菜單,也有Ruby Foo's、林芳園和大同酒家的明信片。(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當人類看不到未來璀璨,可能會轉而緬懷過去輝煌。想像中的黃金年代實質上卻層次多樣,曾任記者、科技公司產品經理,現在經營YouTube美國中菜講古頻道「The American Chinese Food Show」的徐子君(Kristie),一天收到美國觀眾寄來傳承自祖輩、有645道菜的粵菜食譜。Kristie到美國檔案館、報紙和證件資料庫尋到根柢,再等候後人節慶聚會採訪。歷時3年,透過一份份食譜,她竟描繪出四代華人移民美國軼事,連上3間頂級中菜館的親戚關係網。老掉牙的成語叫大家「鑑古推今」,Kristie沒想得那麼複雜,寫完新書《沉埋的粵菜檔案》,感受如透過歷史碎片砌拼圖,幾好玩。

食譜中的時代縮影

平日無端白事,少有人會去翻家中祖譜(如有)。但若真的翻一翻再查一查,可能會發現親戚關係網博大精深。1999年有台灣已故作家陳柔縉透過報紙訃聞和結婚啟事,出版《總統的親戚》一書,拼出政商權貴姻親關係圖——拐好多個大圈,會發現透過層層姻親關係,蔣經國都能跟李登輝連上線。2025年,生於香港的Kristie則透過歷史檔案和密集訪談,整合了美國華人的中菜館親戚網絡——食譜作者趙藻華曾在名餐館「Ruby Foo's」、「大同酒家」和「林芳園」擔任廚師。其中,林芳園是林語堂、胡適和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等名人的愛店;大同酒家座上客包括當紅美國小生Alan Alda和女星Mae Murray;Ruby Foo's是首間由女性主理的唐人街餐廳。

用「親戚稱呼計算機」算一算,得出結果:林芳園老闆林蓉舫,是聯絡Kristie的那位觀眾趙汝焜(趙藻華的孫兒)的叔眷舅外祖父;大同酒家老闆陳瑞炳,是趙汝焜的叔眷外祖父。諸如此類,上世紀到美國打拼、從事餐飲業的華人,因互相接濟,或多或少有親緣關係。

黑雨滂沱,趁Kristie短暫回港,記者跟她約在新書的出版社「字字研究所」做訪問。移民美國近30年的她,開口埋口就是「真的不好意思!中文寫成這樣,還學人出書!」Kristie在香港成長,讀書到中學方才移民美國,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藝術及歷史系畢業。她跟《明報》也有淵源,曾在美國《明報》任警線記者,隨後轉至另家報社,又加入科技巨頭facebook,在懷孕辭職前任產品經理。

歷史系、傳媒和科技業背景,加上Kristie喜歡美食,碰上3年前YouTube頻道上趙汝焜留言:「我手頭有一本爺爺手寫的食譜,但我看不懂中文,你或許有興趣研究一下。」自此她的求知慾一發不可收拾。當時,趙汝焜已經把家中大部分物品捐給紐約市華人博物館(MOCA),準備把食譜捐出。Kristie心想不妙,經常在頻道分享舊報紙中菜見聞的她認為,食譜放到博物館,若遇不上伯樂,恐怕積存倉底,最多放在玻璃櫃。她知道,美國粵菜不止是舌尖上的享受,還能折射一個時代的縮影。

食譜真迹是一本電話簿。收到其PDF電子檔案,Kristie發現第一頁已經是名菜「大漢全席」,又有民國婚宴常用、已近乎失傳的菜式「白髮齊眉(炸白鴿配髮菜)」。「不得了!」她多番感嘆道。由於中學時期寫過blog,與現為廚師兼作家的饒雙宜為blog友,Kristie託饒找到對飲食文化頗有研究的字字研究所所長兼編輯呂嘉俊,「那時純粹是想問嘉俊,可不可以介紹一些人幫忙研究一下」。

發現家族不為人知往事

「我覺得沒有人研究美國的中菜是很黐線的,裏面其實有好多好神奇的故事,好厲害的人,但後來沒有人知道他們有多厲害。」Kristie說學術界興起跨學科「飲食研究」,貫穿人類、歷史、營養甚至經濟學。而現在的華人,大多對海外中菜偏見多多,「覺得一定是難食的啦!西蘭花炒牛肉,有什麼好講?」但她認為不論是離散粵菜,還是鬼佬唐餐,都是充滿創意,是幾代人的奮鬥史。

趁趙藻華兒女在美國國慶日於紐約長島度假屋聚會,Kristie把她走訪美國國家文書暨檔案總署(NARA)、搜尋網上檔案庫得來的趙藻華資料,交給趙汝焜打印出來,趁聚首時討論。「大家發現,原來趙藻華有另一個兒子,但在他到美國前不幸去世,又知道原來趙藻華的太太一到美國就馬上懷孕。」愈講,後人們愈放心;想來尋根對任何人都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就林芳園的往事,Kristie找到林芳園老闆林蓉舫的女兒Andrey Lum和外孫劉炳光分享;至於大同酒家,酒家老闆陳瑞炳的長女陳雪瑛(趙藻華的姻侄女)亦肯受訪。

「歷史其實可以好好玩。」Kristie說。費九牛二虎之力,她總算明白趙藻華生平和他那本食譜的前世今生:趙藻華1896年生於廣東省新會,經歷清末動盪時期,依靠父親早年赴美從商,1918年到了美國,當過裁縫和廚師,曾任職和合伙紐約辦貨店,約在1953年於飲食界站穩腳,之後從林芳園大廚繼承粵菜食譜,再傳給女婿李新強——可惜得物無所用,美國精緻粵菜已式微,食譜輾轉交到孫兒趙汝焜手上。

移居外地不代表要放棄身分

目前美國中菜多為香港人會覺得奇怪的外賣「雜碎」類菜式,中菜館數量驚人,超過4萬間。Kristie說這樣的發展結果,有其歷史脈絡。華人到美國淘金熱潮期間,美國大城市出現不少中菜館,為華人社交聚腳點,也將中菜傳入美國,因定價較低,口味新穎,征服了美國人的胃口。可是,1882年美國實施排華法案後,華人人口大減,餐廳客源變為美國本地遊客,吃炒麵、雜碎,是旅遊體驗的一部分,菜餚是否正宗則不在考慮之列。

到二戰結束,美國經濟繁榮,中餐進駐新市鎮商場的美食廣場,又提供電話外賣服務,主打價廉物美,縱然脫離正宗。要到1972年尼克遜訪華,電視直播他跟周恩來吃片皮鴨,美國人才發現雜碎和炒麵以外的中菜世界;加上美國放寬技術移民,許多香港和台灣的中菜師傅移民美國,美國中菜才短暫復蘇。可是,願意花錢享用中菜的美國人不多,美國中菜市場很快又被主要由福州移民、為求生存而經營的外賣店佔據——當中多數人本來不擅廚藝,多提供芙蓉蛋三文治、炒麵三文治等菜式。

Kristie不會小看這些各自演化、在美國生根的中菜,甚至覺得它們值得冠名中國菜「第九大菜系」,不過仍期待最初傳到美國的粵菜菜系,能夠重新面世。當中美國粵菜餐廳東主、廚師和家屬少為人知辛苦做工,乃至因排華法案遭遇歧視或剝削、生離死別的經過,應有更多人知道。

Kristie期待呈現歷史的方式不是讓讀者一起「喊苦喊忽」。寫完新書,她下一步是找民間高手,如友人饒雙宜的父親復刻趙藻華食譜的菜式。「雙宜說可能要吃一個月的魚翅!」Kristie忍不住笑開懷。她打算物色大廚,把菜式重現,讓趙家後人有機會品嘗。新書發布後,Kristie的姑媽向她問道,有沒有試過研究自家歷史,她慚愧說道的確應該查一查。

移美近30年,又寫了本移民飲食書,她怎麼看待近年香港的移民潮?「你的問題好大!每個年代移民原因不一樣。比如香港近年的情况,我唯有安慰自己香港(開埠後)的歷史時間算短,現在的難關可能捱一捱就會過去。如果你移民是為了透氣,給自己一個空間是好事,但不代表要因此放棄自己屋企和身分。」

再問Kristie一個沒那麼「大」的問題:移民好還是留港好?「你看,趙家有人在美國辛苦一輩子,也有留在香港的嫁了好人家,每每吃山珍海味。但在美國、仍在生的趙藻華子女,現在90多歲,其實也好開心。我們未必可以事前知道人生選擇的最終答案,但為自己開拓一些可能,是理所當然的。」

尋根貼士

Kristie教大家幾個家族歷史尋根技巧。如果你有先人曾移民美國,可在NARA網站依先人姓名搜尋相關檔案存放位置,如美國排華法案實施期間(1882-1943年)的審問紀錄,或出生、徵兵和死亡紀錄等;注意歷史檔案可能有錯字,中文拼音也多變,如趙藻華的姓氏拼音為新會話音「Chu」而非粵語音「Chiu」。第二步是致電存檔的分館,申請索取該檔案。

「不會有私隱問題?」記者問。Kristie說,許多歷史檔案已為公眾資料,若涉及特定隱私,檔案館會作遮蔽處理。「不過我們現在的總統削減了NARA的經費,之後不一定可以再查。」她補充。另外,Newspaper.comAncestry.com則為付費服務,可以找到舊日報紙等資料。香港的同類檔案庫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的資料庫「香港舊報紙」。

文˙ 梁景鴻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查看原始文章

蓮子切開有「哪吒」甚至會比心!陸專家還原真相

中天新聞網

【產檢】懷孕16周產檢發現胎兒沒有大拇指 家人要求終止懷孕 孕婦兩難:不想剝奪小生命

MamiDaily
影音

Nun Desserts Cafe 期間限定粟米甜品

sa_foodieadventure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空心水塔

虛詞.無形

【杭州必買手信-龍井味茶酥】

852 FoodVoyage

著數優惠|麥當勞App $30優惠再度登場!$30歎脆香雞翼/脆辣雞腿飽/雙層豬柳蛋漢堡餐

am730

「你是梁朝偉,但我不是劉嘉玲!」他要的自由妳給不起,50後斷開錯誤關係,不再用愧疚換羈絆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他酗酒、不運動,別等80歲困坐輪椅才悔憾:好好照顧身體,就像照顧還要再住70年的房子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從總編輯到「新創菜鳥」,他49歲從零開始學網路…幸福第二人生:我每天都沉浸在學習新事物的喜悅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Pizza Hut全新手工青醬系列 10款全新必勝批/小食低至$24!必試靜岡直送抹茶系列

am730

【LINE你睇】社交平台看圖作文 意外引出民間編劇高手

LINE TODAY

【產檢】懷孕16周產檢發現胎兒沒有大拇指 家人要求終止懷孕 孕婦兩難:不想剝奪小生命

MamiDaily

【矚目登場】望月推出新口味月餅

Supermami

藝術香港︱姬素孔尚治獻聲 紀念電影配樂大師占士漢納的音樂史詩

am730

香港素食餐廳推介2025!米芝蓮必比登推介/素食文青cafe/浪漫酒館

ELLE HK

【日本廣島旅行2025】原爆圓頂以外周邊景點行程攻略、酒店住宿推薦、香港直航飛機

ELLE HK

這3星座「總是在付出」卻很少被呵護!得到他們細緻的愛,別忘了回報溫柔

姊妹淘Babyou

【幼稚老公】人妻投訴老公好幼稚 BB就出世仲亂使錢 5招讓老公變成熟 多讚賞原來好有用?!

MamiDaily

大貓也需要個虎空間 悠閒泡澡被打擾怒變「追兄現場」笑翻網友

Styletc TW

【女人心事】當媽後朋友消失 難以找到同溫層? 外國媽媽分享3個要素 找到一生摯友

MamiDaily

黑貓霸佔「冷氣黃金位」爽成軟泥 網笑:我也想變成那隻貓

Styletc TW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從《灣區變形記》到否想「常識」——專訪劉志偉教授、程美寶教授

明報

未來城市:基孔肯雅熱埋身 病毒變異突破宿主 隨全球流動擴散

明報

編者話:水的視角

明報

A to Z藝術字典:H-Hyperrealism 超寫實主義

明報

周日話題:以愛為債的教育困局 華人身分與高等教育的未解家鎖

明報

廚房戀愛論:廚師做什麼?

明報

無名周記:二戰結束80年:不完美的正義

明報

無定向學堂:預設照顧計劃自主晚年 病患、家屬、醫護齊溝通 死亡從容以對

明報

盤中食事:馬格利煮沙白 韓朝蕨菜乾 下雨天的韓式小菜

明報

街知巷聞:官涌老店退潮 70年雲吞麵家記時代變遷

明報

馬鈴薯炒彩椒Poor Man´s Potatoes

Cook1Cook 煮一煮

脆皮流心栗子月餅

Cook1Cook 煮一煮

(中國菜)清炒鮮淮山

Cook1Cook 煮一煮

【LINE你睇】拿自己的腳去參展 截肢捐贈為生命敘事

LINE TODAY
影音

Nun Desserts Cafe 期間限定粟米甜品

sa_foodieadventure

杭州必買手信-龍井味茶酥

852 FoodVoyage

小博美勇敢驅熊 全程被監視器拍下 牠感到非常自豪

阿尼尛 Anima

OWENS登陸屯門V city,必食開心果麻糬提拉米蘇

Girlab

灣仔合和軒歎鹽焗本地農場雞

sa_foodieadventure

【口無遮攔】阿仔坦言想獨享果汁 遭親友諷刺自私 爸媽霸氣維護 呻「不想分享很正常」

MamiDaily

掏空人生的競爭哲學!只為了事業成功,你知道孩子在過什麼生活嗎?關於妻子又知道什麼?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