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支付、全支付、玉山 Wallet,支付業者紛紛插旗海外,為什麼?
近幾年,台灣的電子支付業者陸續插旗海外。街口支付、全支付、一卡通 iPASS MONEY、玉山 Wallet 等用戶在日本可直接掃描 PayPay 的 QR Code 付款。全支付另外開發韓國市場,成為台灣首家進軍韓國的電子支付業者。
3大電支業者,仍處於虧損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電支業者積極搶進海外市場,在於尋找新的應用場景,希望更快達成損益兩平的目標。 攤開前 3 大電支業者財報,目前都仍是虧損狀態,街口支付稅前淨損 2.06 億元、一卡通稅前淨損 7840 萬元、全支付稅前淨損 4.17 億元。
這些業者過去的競爭方式偏向「圈地」,也就是盡可能增加使用自家支付方式的通路數量。但自從財金公司推出 TWQR (電支跨機構共用平台)後,店家擺放一個支付條碼立牌,就能同時受理多家銀行及電支機構 App 的付款。
當消費者只要掃一個條碼就能選慣用的支付工具,便增加了電支業者拓展通路的難度。商研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長戴凡真表示,如何不讓自家 App 被冷凍,成為業者最迫切的課題。
進軍海外市場,可帶動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成長
面對這個困境,電支業者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瞄準大眾在國外的消費需求。據觀光署統計,2024 年總計有逾 1684 萬人次出境。其中到日本約 600 萬人次,是台灣人最喜愛的旅遊地,約占總出境人數的 35.6%,因此日本市場成為出海首選。
胡自立指出,經營跨境支付服務,能夠幫電支業者獲客。當業者獲得消費資料之後,也可以運用這些資料,跟國外的商家商談行銷方案,進而帶動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的成長,也就是提高每一名使用者的貢獻金額。
台灣業者目前多與日本電支霸主 PayPay 介接,代表他們在當地的實體通路的差異性也不會太大。透過狂撒券、點數回饋等方式比拚,反而可能增加行銷成本。戴凡真認為,業者需要從自家用戶特色為出發點思考。舉例來說,以零售通路起家的全支付,其會員基礎來自全聯,所以可以分析婆媽族的消費行為,決定將行銷主力放在哪些日本的購物通路。而街口支付很早就進入電支市場,其使用者的特性可能是願意擁抱新科技、新事物,他們就可將行銷重點放在國外的特色體驗行程。
胡自立則指出,若要長期發展,業者需把握時間差,例如提早與其他國家的支付業者洽談,或是更早經營別人還沒有做過的服務,就能搶先獲得新客,累積用戶的忠誠度。像街口支付在 2018 年就開始經營跨境電商服務,增加支付場景,讓民眾從海外購買商品的時候,就會想到街口支付,進而提升用戶的黏著度。同時,也因為競爭對手是信用卡,所以可以跟電商平台收取較高手續費,因此成為毛利高的生意。
但他也提醒「不能為了串接而串接」,業者需要評估當地市場使用行動支付的市場是否成熟、當地民眾使用電子支付的熱絡程度。目前台灣業者鎖定的日本市場,就屬於電支普及的地方。日本行動裝置研究機構 MMD 研究所 2025 年 1 月的調查顯示,當地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中,有 72.5% 的人會使用行動支付。
跨境支付占比小,轉盈可思考 4 件事
雖然業者紛紛跨出國門,跨境支付目前並非營收主要動能。街口支付商務長張廷軒分析,跨境交易營收占比 2 成算是合理健康的數字,多數台灣人主要還是在國內消費。
所以電支業者需要思考整體營運布局,胡自立點出 4 個轉虧為盈的關鍵。第一是合作商家或通路數、應用場景的規模化,找出除了實體通路之外的應用場景。第二是思考能為店家做什麼,例如透過客群的資料分析、行銷導客、會員經營,幫商家數位轉型。
第三是從使用者下手,讓已註冊用戶持續使用,並吸引離開的用戶回歸;同時確保新進的用戶不會因為沒有回饋而離開。以及讓單一用戶貢獻的消費金額超過獲客成本,並持續擴大這些高價值會員的規模。最後則是從民眾平常消費的情境中,找到利潤空間較大的服務。
至於電支業者是否有望轉盈?胡自立評估,若速度快的話,2025 年年底前,應該就有業者可以達到單月損益兩平,未來 1~3 年也有機會轉虧為盈。不過,戴凡真從產業角度分析,認為電子支付吃規模經濟,愈多商家接受,就愈多消費者使用,反之亦然。在大者恆大的情況下,最終可能走向整併局勢。
核稿編輯:張玉琦
延伸閱讀
街口、玉山 Wallet 出海都靠它!HIVEX 是誰?如何讓全支付在韓國覆蓋率超越支付寶?
一年插旗日韓 2 國!全支付發展跨境支付,全聯也是一大助力?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