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I搜尋帶來「零點擊」!Google 如何革自己的命、拿回搜尋主導權?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10日07:45 • 發布於 07月10日07:42 • 李岱君

當你想查資料時,會用 Google、ChatGPT,還是 Perplexity?

搜尋,曾是我們理解世界的起點,但吸收資訊的途徑已經改變。2025 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正式推出 AI Mode(AI 模式,台灣推出時程尚未公布),相當於把聊天機器人直接內嵌在 Google 搜尋裡。

未來,你只要對 Google 說:「我要規畫 5 天京都自由行,要帶爸媽同行,一共 3 人,每人預算 5 萬。」它就會給出從路線、交通方式、住宿,到景點等完整行程建議,你不需要點進任何網站,所有資訊一次到手。

Google 於 2025 年推出 AI Mode,主打更進階的搜尋問答。

這樣的搜尋方式,不只讓過程更快,也讓「點擊」這件事變得多餘。換句話說,Google 這次的大動作更新,把人們推往「零點擊」(zero click search)時代。

Google 為何更動搜尋引擎設計,革自己的命?

不過,為什麼 Google 要自己更動搜尋引擎設計?

其實,早在 2021 年,Google 內部就曾出現「讓 AI 直接回答搜尋」的提案,但最後胎死腹中,不是技術不到位,而是沒人敢動 Google 的本業:關鍵字廣告。

作為流量分發業者,搜尋引擎會找出有價值的網站、導流、變現、分潤。但在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後,Perplexity、Felo 等新興搜尋工具打破這套規則,直接回答問題、甚至撰寫專業摘要,掠奪使用者的注意力。

Google 這才發現,與其讓使用者流向別人家的 AI,不如自己做一個比誰都好的 AI,即便要因此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因爲人們要的,不再只是「去哪裡找答案」,而是直接拿到答案。

但為此,Google 在過去 2 年吞下不少敗仗,例如語言模型 Gemini 在 AI Overview 上線時錯誤頻傳,給出「吃石頭有益健康」的建議。《連線》(Wired)指出,Google 一開始極力淡化這些錯誤,直到負責搜尋業務的副總裁發表聲明,才開始調整演算法與內容篩選。

一番整頓後,Google 終於重新拿回搜尋生態的主導權。這次不只端出 AI Mode,還有「agentic search」(代理搜尋),比方說你問:「幫我訂明年春天台北到首爾的機票」,AI 會自動登入機票官網、比價、完成購票,甚至將票券寄到你的信箱。

零點擊時代來臨!內容網站自然流量腰斬,誰的衝擊最大?

無論是哪種模式,未來使用者會愈來愈少點進入網站,讓網站的自然搜尋流量下降。《彭博》(Bloomberg)指出,AI Overview 上線後,多數小型網站的搜尋流量瞬間腰斬,有人失去 90% 的讀者,也有創作者因廣告收入暴跌而不得不結束更新網站。

如果搜尋引擎不再導流,首當其衝的,是答案太明確、問題太簡單、可以「一句話講完」的領域。

擁有 10 多年 SEO 行銷顧問經驗、客戶涵蓋遠傳電信、誠品等千家企業的 Harris 先生觀察,健康與保健類網站受創尤其嚴重。像是販售營養保健品、經營健康資訊平台,或教人如何選擇運動器材的網站。

過往使用者搜尋「維他命 B 群的功效」,還會點進幾篇文章交叉比對、看網友心得或查詢成分差異。現在,AI 搜尋可以給出一段完整摘要,列出 B 群的主要功能與適合族群。一旦使用者得到答案,搜尋過程也就終止,不會為網站帶來流量。

受影響的不只健康類型,實用型內容像是查詢床架尺寸、筆電規格、BMI 計算、旅遊天氣等資料,通通都在 AI 的狙擊範圍內。簡而言之,能被快速整理、標準化、模組化的內容,愈容易被 AI 取代。

3 問題檢視,在 AI 搜尋下,你會被取代嗎?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受到負面影響,需要複雜決策和深度判斷的內容,在 AI 搜尋時代仍有優勢。

Harris 指出,雖然 AI 可以講出咖啡沖煮步驟,但當使用者問「新手該買哪一台磨豆機」時,AI 只能列出幾款產品和參數,未必能正確回答「你只是偶爾喝的話,手磨就夠了;但如果每天喝,電動比較省事。」這樣的答案需要根據個人習慣、生活節奏,甚至預算與品味來下判斷,是 AI 難以做到的。

室內設計師也類似,AI 可以回答家具標準尺寸,但如果問「我家是老公寓,天花板很矮,要怎麼佈置才不壓迫?」AI 的建議就開始模糊,因為設計這件事不只是規格拼湊,而是風格選擇與情境設計,帶有品味與空間感知的判斷。

當搜尋走進 AI 時代,沒有人能全身而退,但你可以先問自己 3 個問題評估自己有多危險:

1.我提供的內容是不是一句話就能說完?
2.看完 AI 的回答後,用戶還會需要我嗎?
3.我的專業判斷,值得信任嗎?

如果你不只是提供資訊,而是輔助選擇,加上觀點、比較、踩雷經驗、實測心得等內容,能讓使用者獲得像「健身新手該吃哪種蛋白粉?」「這個症狀要看哪一科?」這些沒有所謂正確答案的解答,就還能占有一席之地。

資料來源:BloombergWiredGoogle
核稿編輯:林庭安

延伸閱讀

AI 工具大比拚!第一名不是 ChatGPT、Gemini,黃仁勳也愛用
ChatGPT、New Bing 夾擊 Google!AI 時代來臨,SEO 的未來何去何從?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2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03

YouTuber、網紅注意!財政部出手課稅了 規範重點一次看

CTWANT
04

存款3百多萬!全押0050還是買房?網秒選:先下手

EBC 東森新聞
05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