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血管老化等同於心臟衰竭?日本名醫揭「背後原理」生存率只有5%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5小時前 • Uho編輯部

血管老化會導致血管硬化與彈性降低,增加心臟負擔,長期下來可能引發心臟衰竭。雖然兩者不完全相同,但關係密切,是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要課題。日本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於《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一書中,分享「血管保養」的方法,並引用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方法正確,任何年齡的人血管都能回春。以下為原書摘文:

動脈硬化阻礙血液流動

血管老化引起的問題,不只是看起來糙老這麼簡單。接下來,讓我們先來了解何謂動脈硬化。簡單來說,當血管隨著年齡老化時,動脈的血管壁會因此失去彈性,變得硬且厚。

不過,動脈除了年紀所伴隨的生理因素以外,也會因各種因素導致硬化,例如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與中性脂肪太多,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太少,而引起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症狀,還有肥胖、抽菸、缺乏運動或壓力等,也會影響其好壞。

另外,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指體內的自由基過剩,導致抗氧化防禦機制失衡,造成細胞損傷)或者是高血壓所伴隨的壓力等,也會讓血管壁的內皮細胞受損。血管的內皮細胞是血液與血管壁之間的一道防線。一旦受損,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便會入侵血管壁。

當壞膽固醇氧化之後,就成為一種名為氧化LDL的異物,然後被巨噬細胞(Macrophage,免疫細胞之一。會吞噬與消化體內的死亡細胞、細胞殘片及病原體)吞食。當巨噬細胞吃了大量氧化LDL後會沉積在血管上,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

血管壁上的斑塊容易因血壓上升等刺激而受損,受傷部分便形成血栓。當血栓變大時,可能阻塞血管內腔中的血液流動;剝離時則會隨著血液到處亂竄,影響末梢血管的傳輸。

動脈硬化影響新陳代謝

嚴格來說,動脈硬化分成好多種。我們一般說的動脈硬化,大多時候是指心臟或腦部等大動脈容易引發的心血管疾病,也就是動脈粥狀硬化。不過話說回來,既然血管分成動、靜脈,為什麼我們幾乎沒聽過有人講靜脈硬化?

事實上,靜脈也可能會硬化。動脈接收心臟傳來的血液,而靜脈將血液帶回至心臟。雖然兩者都能傳輸血液,不過,靜脈運送時,不須施加壓力。因此,其硬化程度不如動脈明顯、嚴重。即便硬化,也不會立即對身體造成影響。這就是為何我們不常聽到靜脈硬化。

當人體因動脈硬化而導致血流不順暢時,血液中的養分與氧氣便無法充分送往身體各處。於是,各個細胞無法再生,從而影響新陳代謝的效率,也可能引發以下狀況:

  • 血流不暢,肌膚或頭髮暗沉乾燥。
  • 新陳代謝低下,引發易胖體質。
  • 容易肩頸痠痛、腰痛、浮腫或手腳冰冷等。
  • 精神不振,彎腰駝背。
  • 時不時生病。
  • 無法傳送充足的養分與氧氣到腦部,所以腦功能低下。血管老化等同心臟衰竭

動脈硬化的影響遠比人們想像的嚴重。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人口動態統計顯示,2021年,日本人10大死因中,惡性腫瘤(癌)高居第1,第2名是心臟病(高血壓除外)。其中,心臟病的死亡率更是年年增加(編按:台灣在2022年的10大死因,第1名癌症,第2名心臟疾病)。

尤其是心臟衰竭的患者,死亡率特別顯著。就醫學觀點,心臟衰竭並非疾病。而是一種狀態——血液無法充分傳輸到身體各角落。但日本心血管系統學會與心臟衰竭學會,在2017年發布以下定義:「心臟衰竭係指因心臟機能低下,引發心悸或浮腫等之疾病。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減壽。」指出心臟無力而引發的徵兆,就算疾病的一種。

雖說日本正面臨一波「癌症海嘯」,罹癌患者已高達百萬人。但問題是,大家卻忽視心臟衰竭是更嚴重的問題。截至2020年,心臟衰竭患者竟高達120萬人,遠遠高於罹癌人數。近年在流感或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心臟衰竭疫情」正悄悄蔓延,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關注與不安。

血管老化等同心臟衰竭,嚴重時可能致命。

心臟衰竭大多肇因於高血壓或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將血液傳輸到心臟的血管)發生動脈粥狀硬化時,就無法提供充足的血液給心肌。導致心肌缺氧而有生命危險。心臟衰竭的死亡率或反覆住院率都比其他疾病還高。相較於癌症的5年生存率高達70%來看,心臟衰竭生存率只有5%,兩者明顯無法相比。

(本文摘自/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你最該在乎的是血管年齡,而非實際年齡,日本名醫不刻意運動的血管鍛鍊祕訣。/大是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水梨熱量高嗎?一天可以吃幾顆?營養師解答 這1種人千萬別空腹吃

常春月刊
02

比含糖飲料更毒!研究揭「它」大增38%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03

血管「最怕5類食物」!營養師示警:多吃恐害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04

08月19日 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

Heho健康
05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追蹤20年!台大揭B肝治療新指標 2類患者需警覺

中天電視台

晚美人生我做主 新北市社會局邀中醫師沈邑穎授養生之道

中華日報

年輕型失智症揪元凶,竟與長期睡眠不足有關!醫揭:失智症初期常見3大警訊

華人健康網

狐臭噴香水沒用! 28歲女外派日本遭排擠只因「氣味不相投」

健康醫療網

母罹肺癌!女兒一驗也中鏢 醫:家族史風險增14倍

中天電視台

愛吃飯也能護血糖?醫揭澱粉秘密:壽司飯勝熱Q白飯

Heho健康

電蚊香非無害神器 醫示警「長期吸入」恐怖後果:睡覺要拔掉插頭

CTWANT

無印良品魷魚片磷酸鹽超標6倍、好市多辣椒片殘留農藥 邊境遭攔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好市多辣椒片農藥超標 無印良品魷魚片添加物超標6倍

中天電視台

醫療崩潰中?落跑護校生:花花班太嚇人 醫院引進外籍護佐補人力

中天電視台

亞洲最大300萬筆健檢數據 台灣人「5大症頭」出爐!

中天電視台

從10歲女童梅毒案例到情慾教材:專家揭教育部「性教育手冊」10大致命缺失

信傳媒

消保協會抽樣巿售枸杞「全含重金屬」以後不能吃? 醫師解答了

CTWANT

颱風過後慎防「屈公病」! 疾管署籲:雨後速做4件事,別讓積水養出毒蚊大軍

潮健康

每天只花幾分鐘!幸福情侶都在偷偷做的5件小事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4習慣」害泌尿結石年輕化!醫示警:茶、咖啡當水喝也中鏢

三立新聞網

6大營養素過量要當心! 手麻、傷肝、還增加癌症風險

中天電視台

9月上路!健保署放寬「PCSK9血脂調節劑」給付條件

中天電視台

颱風季菜價貴?「這些蔬菜」供應穩價格波動小 營養師:理想選項

健康醫療網

自有品牌「碎辣椒片」檢出農藥超標!好市多「2點回應」:未流入市面

三立新聞網

老化≠退化,銀髮族運動也要均衡!3種運動防失能風險、延緩退化

華人健康網

54%美國人不喝!美國醫學界推翻「適度飲酒」觀念 籲全面戒酒

CTWANT

無糖食品並非絕對安全! 營養師:代糖「赤藻醣醇」增血栓風險

CTWANT

口愛後口腔、私密處長黃點嚇壞 醫揭「福代斯斑點」非性病

ETtoday新聞雲

醫起看/他大腸癌末已判「死刑」 因做1事奇蹟好轉

EBC 東森新聞

黑咖啡最能防糖尿病!哈佛研究:加「2物」效果相同、還更好喝

三立新聞網

好市多辣椒片農藥違規 無印良品魷魚片「添加物超標6倍」

ETtoday新聞雲

慢性胃炎患者注意!醫揭「這3類健康食物」別吃:恐讓症狀加重惡化

優活健康網

冷氣用多久該換新?日本空調專家曝「吹10年就換一台」 出現4警訊要淘汰

優活健康網

起司控看過來!盤點「5種起司」料理作法:「這1種」可切丁做沙拉

優活健康網

早睡助減脂!蔡依林成見證 10點後上床「肥胖力速增3倍」

中天電視台

枸杞「驗出鎘、鉛」重金屬!標榜有機也中鏢 專家揭安全吃法

常春月刊

「坐尿」才是真男人! 尿道呈ㄑ字形...攝護腺更健康

中天電視台

流感不是一般感冒!專家示警高齡與慢性病族群重症風險

健康醫療網

父親過世前幾天,她說:我和爸爸關係非常差,以往都不想見他,但不可思議,這段時間每天都探望他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比含糖飲料更毒!研究揭「它」大增38%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長期海外工作返台三天搞定惱人痔瘡 微創雷射手術免請長假

台灣好新聞

喝酒傷腦警訊!50歲男子維生素B1不足引發腦病變,出現意識混亂與步態不穩

常春月刊

家人探病反釀禍!糖尿病翁「肺炎再染流感」險插管

中天電視台

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專家教「1招」放慢時間:創造許多新的體驗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