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產兆有哪些?破水、落紅、陣痛怎麼分?教你判斷什麼時候該去待產!

媽媽寶寶

更新於 22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懷孕進入後期,媽咪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時候要去醫院?本篇一次幫你解析「落紅、破水、陣痛」三大產兆怎麼分,搭配醫師建議與衛福部、醫療院所資訊,教你判斷待產時機,不再擔心太早去被「退貨」,也不怕錯過黃金生產時刻!

一、產兆有哪些?認識三大關鍵產兆

產兆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婦健康手冊》】,孕後期應特別注意是否出現子宮收縮、破水或陰道出血,並依產兆變化適時就醫。當孕期進入第37週,身體就可能開始出現生產前的「產兆」。常見的三大產兆包括:

  • 落紅
  • 破水
  • 陣痛

這些產兆的出現順序不一定相同,且依初產婦與經產婦體質、胎兒位置、子宮狀態會有不同反應。接下來逐一說明判斷重點與就醫時機。

二、落紅是什麼?需要馬上去醫院嗎?

落紅定義:

落紅是子宮頸變軟、擴張過程中,微血管破裂導致陰道流出帶血黏液的現象,顏色呈淡紅或暗紅。

發生原因:

  • 子宮收縮
  • 子宮頸擴張變薄
  • 黏液栓混合血液排出

初產婦與經產婦的差異:

類型

處理方式

初產婦

落紅後約1週才會生產,可先觀察

經產婦

出現落紅即應立即就醫,避免急產

特別注意:

  • 若在35週前出現落紅,不論是否為初產婦,都應儘速就醫,可能為早產徵兆。

三、破水一定是要生了嗎?怎麼分辨?

破水定義: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羊膜破裂,羊水從陰道流出,可能會誤以為是尿失禁或分泌物。

怎麼判斷是破水?

特徵

破水

尿失禁

分泌物

流量

持續滴漏

瞬間一陣

少量間歇

顏色

透明水樣

淡黃色

白色黏液

味道

無味或淡鹼味

有尿味

無味或異味

控制感

無法控制

可稍控制

自然分泌

一旦懷疑破水怎麼辦?

無論是否陣痛、有無其他產兆,一旦懷疑破水應立即前往醫院,由醫師透過酸鹼試紙判別。

常見誤解澄清:

  • 「破水後要24小時內生產」 → 錯!只要沒感染跡象可繼續待產。

四、真假陣痛怎麼分?幾分鐘一次該出發?

產兆

假性陣痛(Braxton Hicks)

  • 多出現在孕32週後
  • 疼痛不規則、強度不一
  • 可因休息而緩解
  • 不伴隨出血、破水

真性陣痛判斷三大特徵:

  • 頻率: 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例:20 → 15 → 10分鐘)
  • 強度: 每次越來越痛
  • 持續時間: 疼痛時間變長,可能從30秒到1分鐘不等

幾分鐘該進醫院?

產婦類型

陣痛間隔

建議行動

初產婦

每15~20分鐘一次

可準備出發,仍來得及

經產婦

出現規則性陣痛

馬上就醫,避免急產

特殊情況:

若35週前出現規則性宮縮、無法緩解,應考慮早產,需安胎。

五、產兆先後順序有一定嗎?三大產兆會同時出現嗎?

沒有固定順序! 每位產婦的產兆組合可能不同,例如:

  • 先落紅後破水再陣痛
  • 一破水就馬上陣痛
  • 完全沒有落紅但直接強烈陣痛

其中破水是無論產婦狀況如何都應「立刻就醫」的產兆,其他則依症狀評估。

六、超過預產期還沒產兆?該不該催生?

正常情況下:

預產期為預估值,37~40週皆屬正常待產時程,40週仍未出現產兆不算異常。根據花蓮慈濟醫院引用的瑞典研究,孕婦即使超過預產期,只要胎兒健康、孕婦無高風險,可等到41週再考慮催生。

何時考慮催生?

  • 滿41週仍無產兆
  • 胎兒過大
  • 胎心音異常
  • 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子癲前症等

催生方式:

  • 靜脈點滴給予催產素
  • 陰道塞藥
  • 若催生無效,可考慮剖腹生產

七、假性宮縮與產兆的差別

產兆

依據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王晨宇醫師在<媽媽寶寶>的專欄,可以依照下列的特徵來分辨假性宮縮和產兆。

▍假性宮縮的特徵:

  • 通常出現在孕6個月後
  • 持續時間不固定,不會隨時間加劇
  • 多發生於下腹部,像經痛感
  • 休息、走動後即可緩解

▍造成假性宮縮的原因:

  • 胎動頻繁
  • 過度疲憊或姿勢錯誤
  • 脫水或泌尿道感染
  • 抱重物造成下腹壓迫

容易被誤認為產兆的情況

  • 單純便意但無宮縮:可能只是便祕
  • 下腹墜感:胎頭進入骨盆,但非產兆
  • 假性宮縮:不會導致產程進展

八、什麼是急產?哪些孕婦風險高?

急產定義:

從出現產兆到嬰兒出生不到3小時即為急產。

高風險族群:

  • 有自然產經驗(經產婦)
  • 胎兒體型小、母體骨盆大
  • 生產間隔短
  • 對疼痛不敏感、個性粗枝大葉

急產風險:

  • 寶寶出生於非醫療場所
  • 產道受傷、寶寶吸入羊水
  • 無法即時醫療干預造成危險

如何避免急產風險?

  • 提早熟悉醫院位置
  • 車程不宜超過30分鐘
  • 一出現產兆立刻就醫

九、常見問題懶人包:產兆Q&A一次解答

Q1:產兆可以完全沒有就直接生嗎?
A:有少數個案會直接急產或只出現單一產兆,應密切觀察胎動與不適感。

Q2:破水後多久一定要生?
A:無感染跡象下可持續觀察,但應於24小時內入院待產

Q3:落紅可以觀察幾天?
A:初產婦最多觀察2天;經產婦建議即刻就醫。

Q4:產兆一定有順序嗎?
A:沒有固定順序,可能同時或獨立出現,需全面判斷。

十、待產包準備請提早完成

整理各大醫院與醫師意見,建議孕婦於第38週前完成待產包準備,包含健保卡、媽媽手冊、新生兒用品等,以免臨時手忙腳亂。

  • 待產包準備(健保卡、媽媽手冊、拖鞋、產褥墊等)
  • 熟悉醫院交通與停車
  • 緊急聯絡人隨時待命
  • 手機保持通訊暢通
  • 學會分辨真假產兆,避免白跑或錯過黃金時機

破水、落紅、陣痛都是胎兒即將報到的重要訊號,了解各自的特徵與處理方式,才能做出正確判斷。不論是第一次當媽還是多胎媽咪,提早準備、熟悉產兆,就能安心迎接寶寶的誕生!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真假陣痛傻傻分不清楚?醫師形容:假陣痛像經痛

胎動、宮縮、陣痛,幫你解答孕期中的大小事!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33歲金馬男星自曝肺腺癌四期 只是咳嗽竟是癌!醫:年輕罹癌愈來愈多

健康2.0
02

好處不只增肌減脂!營養師曝:每天早上一杯豆漿,竟藏「3大驚人優勢」

潮健康
03

沈玉琳突罹血癌沒前兆?醫曝「3大症狀」勿輕忽:中1項快檢查

TVBS
04

90%人群曾感染EB病毒恐害身體細胞癌化!抗病毒、提升免疫力多喝它

健康2.0
05

他靠這樣做半年糖化血紅素控制好了!體重也減7公斤 3食物是血糖大地雷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頭髮稀疏只能植髮? 醫揭「育髮療程」非手術新選擇:活化毛囊是關鍵

潮健康

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不再有「五年」護身符 醫籲:持續追蹤是保命關鍵

健康醫療網

正視四大風險因子!守護第一線火場爸爸降風險 推「解壓寧心四招」助值勤擺脫隱形壓力

優活健康網

不只痛到彎腰!醫揭屈公病驚人風險:孕婦感染恐傷寶寶大腦

新頭殼

沈玉琳轉診台大醫院治血癌!醫:治療費用可能破千萬

中天電視台

翁章梁前進山區關懷民眾健康 肯定基層醫護風雨無阻守護崗位

中華日報

立院三讀通過包裝無糖飲料免稅 但「零糖」真健康嗎?

NOW健康

講座報名/三高用藥不踩雷! 藥師教你三高用藥正確吃

NOW健康

胸悶難呼吸就醫!翁驚見9cm鵝蛋大甲狀腺結節塞胸腔

中天電視台

生完還是圓滾滾?產後減重這樣做,「聰明吃+溫和動」 ,不傷元氣,還能瘦回少女體態!

媽媽寶寶

心內名醫林俊龍引實證研究 蔬食是高齡養生首選

TCnews 慈善新聞網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華人健康網

急迫性尿失禁有救了!「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成新選擇

中天電視台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就生死關頭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部桃社工師走入社區 為獨居長輩送上父親節祝福

桃園電子報

番茄、豆腐、花椰菜護攝護腺三寶!營養師推2防癌食譜

中天電視台

父親憂鬱恐害孩子更焦躁!專家:影響恐長達數年 揭「6大行為警訊」

常春月刊

夏天健康吹冷氣! 不讓「冷氣病」與「冷中暑」找上你

NOW健康

全台30萬長者罹患肌少症!醫揭「3大危險因子」●●歲後小心肌肉流失

優活健康網

從守護防疫前線到醫學中心領航 新任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專訪:暢談養肺祕訣與人生小吃地圖

鏡週刊

想當好爸爸,但總覺得不夠好?小心「完美父親」恐忽略孩子真正需要

優活健康網

血癌不是突然發生!醫曝:這些以為「還好吧」的小習慣惹禍 聞清潔劑也中

常春月刊

英雄不該獨自扛壓!「火場爸爸」擺脫隱形壓力,專家推解壓寧心 4 招

Heho健康

高齡婦取卵10次終求得1寶!醫籲:補助不應綁定「取一植一」

華人健康網

術後半月軟骨不見蹤跡 「1治療」助恢復膝蓋功能

健康醫療網

慈濟醫養領航 衛福部長肯定慈濟是長照重要推手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喝啤酒利尿能排結石?營養師揭真相:恐痛風、增加腎負擔

TVBS

「全感官互動式體驗」亮相高齡博覽會 解鎖長輩健康新生活

健康醫療網

沈玉琳罹血癌!不是一夕冒出來 醫揭「做6事」保命

三立新聞網

「老化焦慮」怎麼辦?心理師:練習撫平失落感、維持適度社會互動

Heho健康

久坐、搬重物有「護腰」就不怕?錯誤使用恐「肌肉失憶」…醫教3要點正確使用:手術、拉傷這樣選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魚油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醫:營養補充品非萬靈丹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它含糖量竟比可樂高」4種偽健康食物藏細節 營養師警示:恐罹患糖尿病

鏡週刊

血管鈣化新解方 衝擊波碎石術縮短術後恢復期

中廣新聞網

沈玉琳罹血癌!醫揭4警訊:中1個就要警覺

CTWANT

為何突然得白血病? 多年生活壞習慣恐讓白血球悄悄變異!

Heho健康

血癌4警訊曝光! 醫師建議日常6件事降低罹癌風險

鏡週刊

驚!40歲以上近5成腰圍過粗 國健署:恐釀代謝症候群

中天電視台

骨折也能快速復原?微創手術與高壓氧的完美搭配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血壓正常仍要注意!醫揭「隱形血管危機」 恐突中風、心肌梗塞

CTWANT